清举人沈钦文的楹联(五)

沈鸿铿

<p class="ql-block"> 沈鸿铿</p> <p class="ql-block"> 春水盈江帆竞发,</p><p class="ql-block"> 一帘疏月梦还乡。</p> <p class="ql-block">【相关链接】</p><p class="ql-block"> 诗钟又名改诗、折枝、分曹偶句、羊角对、百衲琴等。诗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限时吟诗文字游戏,是学习对偶技巧的一种训练方法,又是欣赏对偶佳趣的一种文字游戏。据清著名楹联家梁章钜(福州人)考查,诗钟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诞生于福州,是由一些士大夫在茶余酒后赋闲时集体创作出来。诗钟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所以叫做“诗钟”。诗钟吟成,再作为核心联句各补缀成一首律诗,游戏结束。诗钟多半限定内容(诗题)、文字和种格。常见的种格类型有嵌字格、分咏格、魁斗格、连理格等。比如诗钟分咏格,限“来、去”,即上联必须有“来”,对下联的“去”字。诗钟比一般对仗要求更高,更含蓄,甚至类似谜语才好。如果限“大、寒,七联”,则必须吟成七字对联七幅,“大、寒”分别位于句中的七个不同位置。更有甚者,先固定每句的第一个字,比如“大”和“寒”,再限“大、寒,七联”。如嵌字格:“大.寒”一唱</p><p class="ql-block"> 寒夜客来茶当酒,</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浪淘沙。</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丙子年“大寒诗钟会”,举人沈一杰获第一名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诗钟在清中叶兴起于福州,很快得到传开。作为一个新兴外来的文化,举人沈钦文兼收并蓄,推广传播,于“耕读斋”私下发起诗钟活动。诗钟很快得到诏邑许多文人墨客的认同,逐步向社会各阶层扩散。钦文先生亦参与各种群众团体活动。其“春水盈江帆竞发,一帘疏月梦还乡”与沈凤苞先生的“一去紫台连朔漠,春来绿水涨南洲”一并荣获翰林编修林壬以“一春一唱”为诗钟主题之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楹联赏析】</p><p class="ql-block"> 首先,该联具有谐巧性。</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副以“一.春”首唱为主题的诗钟会对子。谐巧性上很大程度含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上联描写春临人间,春意盎然,春水盈江,千帆竞发的欢快场面。</p><p class="ql-block"> 其次,采用想象手法,合情合理。</p><p class="ql-block"> 下联诗人想象皓月当空,月光悄悄照射到挂有帘布的窗户,漂泊异地他乡的游子正做着还乡美梦的情景。意境优美,和谐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