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清朝皇帝乾隆看这儿山清水秀,风景幽静,心里很喜欢,就想在这儿建座皇家园林。他征调民工,把瓮山泊开凿成昆明湖,并在瓮山上大兴土木,修建行宫,开发了湖畔洼地,辟为水田,广种水稻,又在湖中种植菱、莲、菰,因而在这里出现了江南风景的美丽景色。后经历代在此修建。清代乾隆年间,乾隆为给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万寿山因此得名。也就是后来的颐和园。在万寿山半山腰挖地基时,忽然发现下边有一个大地穴,都是用三尺见方的大石块砌成的,还有一个大石门,关得很紧实。监工的太监把这事立马禀告了乾隆。乾隆经人一查,发现时元朝娘娘之墓。</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牛背上刻有乾隆手书《金牛铭》 。《金牛铭》上写道:“金写神牛,用镇悠永。……敬兹降祥,乾隆乙亥”。</p> <p class="ql-block">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船”名为石舫。舫,是一种仿照船的造型,在水面上修建的建筑。一般来说,石舫多见于我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在位于福海东南角的“别有洞天”里就有石舫,乾隆皇帝为其赐名为“活画舫”;另外就是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舫。</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鼍偃月”,南面书“修蝀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东宫正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