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4日下午14:00-17:00,中学语文组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群组培训活动”顺利进行。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魏小娜教授作《认知写作:写作形式、价值取向与操作策略》,导师组齐鲁师范学院孟祥英教授主持本次活动。 </p> 魏小娜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科中心主任。重庆市教育学会阅读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16年度教师明德奖获得者。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3项,主研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语文真实写作教学研究》,在《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发表论文七十多篇,有十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承担多项“国培”专题培训工作。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学院访学,师从著名的课程论专家 Ian Westbury 从事语言艺术课程的国际比较研究。 参与本次培训的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许多老师都曾拜读过魏小娜教授专著《语文真实写作教学研究》,吸收借鉴魏教授作文教学理念和具体做法服务课堂教学。培训过程中大家认真倾听,互动请教,学习氛围浓厚热烈。 魏教授报告的第一部分首先分析“认知写作”的基本含义及其作用,通过透视“核心素养”关键词寻找写作教学发展的“风向标”,以“可爱的动物”为例,就“作文教学还可以怎样进行”作详细阐释。 魏教授报告的第二部分就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认知写作形式进行详尽解读,按照“写作促进学习的具体路径”提出典型认知写作形式。 魏教授报告的第三部分为“统编版语文教材认知写作的价值取向”,提出统编版教学写作教材的“认知写作”将推动中小学作文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型:由“文章本位”“摹写本位”写作价值取向,向“认知本位”写作价值取向转型。 魏教授报告的第四部分提出统编版语文教材认知写作的教学策略,对开发认知写作的教学知识和综合推进写作过程中“认知历程”作详细的策略指导。 魏小娜教授温文尔雅,娓娓而谈,亲切感人。新的理念、思路、方法,紧密配合生动的案例研究,使大家对认知写作教学产生更深的理解认识。参训名师认真听讲,学有所思,悟有所得。张建新老师的笔记: 卢桂华老师的笔记: 报告精彩纷呈,时间转瞬即逝。名师与专家在讨论区互动层层加深,教育的智慧灵光不断闪烁升华。<br> 邹平一中张建新老师代表名师向魏小娜教授致谢,并提出自己的困惑:“写作的目的除了认知、交际、应付世需之外,还有别的吗,比如‘表现’”?<div> 魏老师指出:“表现与再现不同,表现很重要,能有这方面教学课例更好。课外练笔可大可小。怎么整合?就看语文老师的价值取向,不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当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div> 孟祥英教授就中外中小学写作路径的不同、情景任务的设置、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等进行交流,就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论文写作的现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一下午的学习充实愉悦,带给参会老师丰富的启发收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学习,兴味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卢桂华</div><div>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魏小娜教授《认知写作:写作形式、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的报告,感悟颇深。在三个多小时报告中,魏教授用温婉而又理性的语言为我们开启写作教学的新思路,给我带来很深的思考。<br> 一、何为真实写作<br> “我手写我心”的内求写作,一直是我们传统并沿用至今的方式。我国传统真实写作教学主张摹写客观真实,张扬主观真情实感,重视写作人格的真诚,在中小学写作教学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入手进行反思,会发现传统的真实写作教学存在着误读真实写作本质、忽视理性写作能力和泯灭学生主体意识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传统真实写作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魏小娜教授以情境认知理论、真实性评价理论和整体语言理论为理论基础,重新界定真实写作的内涵——真实的目标、真实的情境、真实的写作任务、多元统整的课程形态,深化了对真实写作本质的理解,阐释了理性认知在写作中的作用,摆正了写作主体的位置。魏教授提出的“真实写作”是从情境认知理论、真实性评价理论和整体语言理论出发,其本质是基于真实情境和真实写作任务的“动态的、生成的、改造的、探究的”写作。这样的真实写作有两个关键要素——“真实的情境”(场景、目的、读者)和“真实的写作任务”(有意义动态生成、需要认知参与的任务)。<br> 二、如何实现真实写作 <br> 1.关注读者和目的。在国外语文课程标准中,重视“读者和目的”几乎是“写作标准”的必需。他们认为:“尽管人们经常通过写作来阐述思想、表达感情,但是人们主要还是将其作为与他人交际的工具……有必要学会筛选并组织观点,牢记创作动机,心里面要放着面对的读者……就广泛的目的,针对特定的对象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所以在国外“真实写作”的研究中,“真实的读者和写作目的”也是一个“显”话题,围绕“真实读者”的理论研究很丰富,认为读者不真实,交流不真实,写作就比较无效,建议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给真实的读者写作。魏教授讲述了学生两次写检讨的故事,站在对方的角度,更让人容易接受,而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情境。<br> 2.模拟真实生活世界。真实的写作任务是运用知识、建构知识的动态的、探究的、生成的过程。不只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摹写和反映。魏教授提出“如何让妈妈同意养小狗宠物”的真实情境,分析了妈妈不同意的原因,从这个角度去说服妈妈。这种带有任务情境作文具有真实写作的特点,不仅让写作者的写作动机大大增强,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而且避免了作文假大空。真实的写作任务需要高水平、复杂的思维活动,运用多方面的学科知识。 <br> 3.整合和高阶思维的参与。魏教授在报告中反复强调:认识写作不是不要知识技能;而是要思考知识与技能与孩子生命成长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而是要思考知识技能如何变成思维工具;而是要思考知识技能如何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整合在情境中整合培养,而这需要高阶思维的参与。一味坚守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之道,重在写作的“体悟”“感悟”上下工夫,就会疏于开发具体详尽、切实管用的写作技能。这种过分偏向感性思维方式,严重忽视理性思维方式的作文教学,导致学生主观抒情有余,理性表达不足,擅长文学化散文化的写作,拙于理性思考和研究性写作,缺乏应对现代生活的全面写作能力。魏教授认为因为整体性、体悟性、意向性的感性思维方式,和分析性、逻辑性的理性思维方式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所以写作作为一种思维外化活动,应该综合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而教师应充分把握好学生实际运用的写作知识和预设的支架性知识之间的平衡。理想的状态是:在每一次真实“写作任务”型教学结束前,教师应为学生充分搭设支架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优先使用自己的写作知识提供空间;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能从学生的动态表现中,提取新的写作教学知识。魏教授追寻理性写作的精神值得我们研讨、学习。</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磨其砚,笔花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丽丽</div><div> 魏小娜教授从“什么是认知写作”娓娓而谈,“是探索知识、认知社会、解决问题型的写作形态”“环境是认知的重要支持条件”,“情境促进认知,是承载认知的前提”……我听得津津有味。边听边想,我的孩子们线上学习近三周了,怎么能赶紧把学习收获用到实际教学提升效果?怎么让线上教学更多融入“情境”和“任务”?<br> 魏教授提到“不拨不动,——学生的主体被剥夺了!”心中不觉警然,这句话说得多么恳切。多少次因为注重预设、注重知识、注重结果、注重规范的一言堂,我们不自觉中就“培养”了孩子“不拨不动”?<br> “不是不要知识、技能,而是要思考知识技能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和生活经验融合起来,而是要思考知识技能如何变成思维的工具,而是要思考知识技能如何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魏教授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和案例分享,让人如饮甘醴,豁然开朗。今晚线上学生自修任务,备课组的老师们设计的是复习八年级下册四篇课内古诗文,会不会小朋友们觉着单调乏味?<br> 情境、任务、生命成长、生活经验、思维的工具、解决问题的工具、支架显性化、结合任务解决的需要灵活匹配“技能”……<br> 魏教授提到,让学生的认知发生能力看得见!<br> 近日线上学习,孩子们要随时去参加核酸检测。……线上会议……核酸检测……,终于有个小A童鞋,从大脑深处摇摇向我走来。小A有个请求需要同学们帮忙。<br>亲爱的同学:<br> 今晚我无法参加自主学习,请你帮忙完成下面自学内容后,用一张A4纸或作业纸,梳理下面四篇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写法等要点,最好能帮我结构化梳理,重点内容直观、简洁、易懂。非常感谢能帮我补课。</div><div style="text-align: start;"><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小A童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start;"><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2年4月14日</span></div><div> “孩子们,今晚自修没有问卷星,请完成刚发的任务清单。任务单里有一份特殊请求请协助完成,下课前,把这张明白纸拍照上传到QQ语文作业里。”<br> 小A童鞋致谢。<br> 我也深深向魏小娜教授、向为第四期齐鲁名师成长带来精神大餐的专家团队真诚致谢。</div> 草长莺飞四月天,云端引领共教研。魏小娜教授报告体现了先进的思想性、扎实的理论性、案例的丰富性和策略的详实性,为四期齐鲁名师培养教师提供了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科学的实施路径和方法。让我们一起携手加快前进步伐,不断探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新思路,走向语文教学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