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红土地,爱在彩云南

如歌

<p class="ql-block">  2010年1月19日.北京.保利剧院</p><p class="ql-block"> 北京赴云南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联谊晚会《情系红土地 爱在彩云南》。</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北京赴云南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纪念文集《八千子弟》隆重推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1700万,知青历史是一首悲壮的歌,更是一首不屈的、充满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歌。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代知青在黑土地、红土地、黄土地、绿草原上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他们有理由为此自豪,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写上“拼搏进取”四个大字;在共和国的纪念册上刻上“一代豪情”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悲壮的、充满牺牲与奉献精神的群体,不论这个群体中的某个个人后来的命运如何,他都是一组英雄的群像。就像战争中有的人牺牲了,有的人负伤了,有的人失踪了,有的人还留在队伍中继续战斗。缺少了哪个人,这个群体都是不完整的。因为,在他们出发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他们,还有“集合号”。</p> <p class="ql-block">  文革中的1968年2月到1969年末,先后有8300多名北京中学生赴西双版纳、德宏、红河、思茅等地建设兵团和水利兵团上山下乡。十年间,他们和上海、昆明、成都、重庆等地的知青共度时艰,在蹉跎岁月中和农场广大职工、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友谊,为边疆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云南,是北京知青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2010年1月19日,部分老知青相聚在北京保利剧场,自编自演了一场催人泪下的纪念演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运昌致词:</p><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一个错误的年代发生的错误的运动。我们现在做这样的纪念,并不是纪念历史本身。对于上山下乡,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纪念。正是因为当年的迷茫困惑,才有了后来的坚定执着;正是因为当年的蹉跎坎坷,才有了后来的顽强拼搏。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我们有自己的雪山草地,我们有自己的长征组歌。</p> <p class="ql-block">  云南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白建伸致词。</p><p class="ql-block"> 白局长回顾了北京知青对云南农垦建设的贡献,并介绍了云南农垦系统现在的新面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晨,一轮朝阳徐徐升起,满天彩霞绚丽灿烂。</p><p class="ql-block"> 嘹亮急促的集合号声响起,在一阵纷沓的脚步声中,大幕徐徐拉开。</p><p class="ql-block"> 六位旗手展示着三面红旗,旗帜上依次书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云南省农垦局、西双版纳水利兵团。</p><p class="ql-block"> 遥想40年前,一列列飞朝昆明的火车,载着一群群十七八岁的孩子,向着西南边陲绝尘而去。</p><p class="ql-block"> 十年之后风雨还乡,我们将青春留在了泱莽浩瀚的彩云之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首,回顾八千子弟走过的路,发出我们共同的心声:红土高天,彩云之南,昨天恨你,今天爱你,你是我们永远难忘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景洪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一师二团东风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一师三团勐养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一师四团橄榄坝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一师五团黎明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一师五团七营惠民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师六团勐腊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师十九团勐捧农场北京知青报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师二十团勐满农场北京知青报到</span></p><p class="ql-block"> 三师十团陇川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三师十一团瑞丽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三师十三团盈江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四师十六团河口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独立五团思茅农场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州水利兵团三团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州水利兵团四团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州水利兵团五团北京知青报到</p><p class="ql-block">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西双版纳州水利兵团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上海知青、重庆知青、成都知青、昆明知青</p><p class="ql-block"> 合:全体报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旗手壮心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旗帜依然鲜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是首都的儿女</p><p class="ql-block"> 十年坎坷 飘落在边陲红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从彩云南归来</p><p class="ql-block"> 三十载蹉跎 写下了苦辣酸甜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我们期待的集合号啊</p><p class="ql-block"> 今天 终于吹响</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带着从未泯灭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我们带着时代赋予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我们带着风雨烙下的印痕</p><p class="ql-block"> 我们带着岁月篆刻的沧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集合 !集合 !集合 !</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心中的故乡</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曾经的理想</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蜜罐里长大的儿女</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曾经望眼欲穿的爹娘</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棒打不散的友谊愈老祢坚</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忠贞不逾的爱情百世流芳</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用苦难铸就的意志</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用坚韧成就的辉煌</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眼角的鱼尾</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两鬓的白霜</p><p class="ql-block">集合 为了我们逝去青春染红的夕阳</p><p class="ql-block">集合吧 为了我们自己——</p><p class="ql-block">合:共和国忠诚的脊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有两件最美好的东西,一个是追求中尚未到手的,一个是已逝去不可复归的。南疆对于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她同我们这代人已经逝去的青春密不可分。四十年前,我们这些人,小,刚过十五,大,不过二十出头,或忠诚所至,或激情始然,或理想驱动,或出于无奈,离父母,别故乡,在那片红土地的怀抱里,有人三年五年,有人十年八年,还有人永远不再回来。毕竟,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那最蓬勃、最精彩、最绚丽、最辉煌的一部分已经不可更改地留在了那里,我们的青春已化做了红土地上的橡胶林,化做了闪烁在南疆夜空的星群。</p> <p class="ql-block">  对于知青的回访,云南的所有农场,所有农场职工都表示出极大地热情,他们用真情编制的炽热氛围,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回访的知青。</p><p class="ql-block"> 《民族舞组合》就是再现农场各族人民欢迎返乡知青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农场主任:欢迎你们啊!欢迎你们回到彩云之南!</p><p class="ql-block"> 知青代表:您好啊!我们又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农场主任:当年你们8300多名北京知青,和八万多昆明、上海、重庆、成都知青一道,来建设祖国的第二个橡胶基地,来建设西双版纳水库,给云南做了贡献哪!</p><p class="ql-block"> 知青代表:走了四十年,我们真想你们啊,特想回来看看咱们的农场。</p><p class="ql-block"> 农场主任:你们回访团这次来了多少人呢?</p><p class="ql-block"> 知青代表:您看,这些都是(指台下观众)!</p><p class="ql-block"> 农场主任:太好了!太好了!你们这次回来,想看哪点?想吃哪样?都和我说......先看看我们民族兄弟为欢迎你们演出的舞蹈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回访团知青和农场职工手牵手,心相连,共同欣赏精彩的舞蹈表演。</p><p class="ql-block"> 扮演农场主任和职工的两位演员操着一口地道的云南方言,更增添了节目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青藤下,她们挑起了欢快的舞蹈。</p><p class="ql-block"> 不能不佩服我们的战友,都是快六十岁的人了,依然激情洋溢。</p><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有了年轻人的靓丽容颜,但她们的心却永远年轻,因为她们有着永远的知青情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要特别提到舞蹈队的这几位男演员:他们从来没有跳过舞,从来没有上过舞台,而他们的第一次登台就登上了“保利”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一位参演的女知青说:刚开始排练时,他们只是茫然地站在一边看着别人,不知自己该从何下手。但在舞蹈队中,他们的出勤率却是最高,排练的刻苦也是众所周知的。</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原本是“舞盲”的男知青,最后成了民族舞中的一个闪光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台《民族舞组合》是由四个舞蹈组成,演完自己舞蹈的演员即在台上充当观众,也是整个舞蹈风景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台欢快的舞蹈,多彩的民族服装是云南知青节目最大的亮点之一,也是与其他知青节目最显著的区别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节约开支,演出的服装绝大部分是知青演员自己做,自己借来的。大红门、木樨园、动物园等服装布料市场,天意、官园、万通等小商品市场,舞蹈学院附近十几家舞台服装店里遍布了我们知青战友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整齐的队形是演员们几个月来刻苦排练的回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人称她(他)们是老小姑娘、老小伙子。那优美的舞姿让许多人不敢相信台上的舞者竟全部是年近花甲的知青。</p><p class="ql-block"> “舞蹈是我的业余爱好,从小就跳,到了兵团还跳,回到北京后觉得自己老了就不跳了。没想到退休以后似乎返老还了童,居然跳到了‘保利剧院’。”---本片舞者感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共同的经历召唤着我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是激情把我们凝聚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边疆十年,有多少难忘的故事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边疆十年,有多少感悟让我们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让我们记挂了几十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71年11月5日傍晚,云南生产部队某部,司令部接到一个紧急报告:今天拂晓五连进山挑粮,返回途中,女知识青年江仁芳在森林中迷路失踪,团里先后派出两批人去寻找,一直没有下落。一场寻找小江的战斗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深夜,大黑山脚下的版纳寨子里,群众争先恐后地参加寻找小江的战斗。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五个爱尼族、傣族村寨,全部行动起来了。部队、地方干部、群众混合组成一个个小组,冒着风雨,劈荆斩棘,穿密林,越悬崖,搜索前进。五天过去了,方圆几十里,凡是人能通行的山间小路都已找遍,仍然不见小江的踪影。</p><p class="ql-block"> 小江一个人在森林里度过了七天六夜,小江终于回到了自己日夜怀念的部队。</p><p class="ql-block"> 这个动人的故事,传遍了生产部队,传遍了西双版纳,它鼓舞着广大劳动人民,团结战斗,夺取新的更大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荒山变成橡胶林》是一首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歌曲,作曲者也是我们的战友。虽然歌词有着那个时代的明显印记,会被现代人讥讽为喊口号、说大话,但却最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代人的心路历程。忠实于历史,无论是不堪回首还是豪情万丈,因为那曾是我们的青春,至于如何评价这段历史,我们的晚会不承担这样的政治责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共青团员之歌》是一首我们这代人几乎人人都会哼唱的歌曲。只要歌声响起,我们就仿佛看到了火车站那离别的场面,看到了那飞扬的红旗,看到了那流泪的面庞。我们曾经唱着这首歌告别亲人、告别故乡,奔赴未知的远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发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城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没有油,没有肉,没有菜,天天米汤泡饭,能吃上从家里捎来的猪油、酱油膏拌米饭就算是过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工人在述说孩子探亲回家时的故事:孩子第一次探亲回来,母亲煮了15个鸡蛋,让他当早点,十五天假,每天吃一个。鸡蛋煮熟了,孩子坐在桌边,低头慢慢剥,吃完一个,又剥开第二个,吃完第二个,又剥开第三个......就这样,孩子一口气吃了十个。当他再次伸手拿的时候,发现屋里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孩子抬起头,看见爸妈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妈妈坐在那里默默地流着眼泪:“孩子,不是爸妈心疼这鸡蛋。是心疼你呀。慢慢吃,着什么急呀?”孩子说:“爸,妈,自打离开北京,这是我头一次吃鸡蛋哪!我都快忘了,鸡蛋是什么滋味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奶奶:“这是干活用的垫肩。晚上我做垫肩的时候,孩子那模样就在眼前闪哪,闪哪。”</p><p class="ql-block"> 营业员:“大妈,您想她们了吧?”</p><p class="ql-block"> 奶奶:“能不想吗?孩子每星期都给我写信。每封信都有这句话:奶奶,我想您。可是最后还饶着一句:我们挺好的,您别挂念。我能不挂念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没有今天的程控电话,接通一个长途电话非常不容易,而且声音很小、很差。这是一位母亲再与她的知青儿子通电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台词:“她坚强,她大气,她在磨难中成长。这一代一代人,就这么着,一步一步走过来了。一步一步往前奔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母的爱,战友的情,象一片阳光,象一簇篝火。</p><p class="ql-block"> 在远离亲人的日子里,她温暖着我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她鼓舞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点燃熊熊的篝火,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回到往昔。甜酸苦辣都已过去,回味历史,我们更加珍惜今日。</p><p class="ql-block"> 小提琴拉出《念故乡》的悠扬旋律,演员们从两边走上舞台。</p><p class="ql-block"> 小提琴手是一位知青子女,我们是否可以从她(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音乐在我们心中流趟:“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东方的旭日传递着篝火的红艳,青春的旋律依然不变。</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现实与记忆的起伏之间,我们的歌声飘向昨日的天涯。年年岁岁都要寄一缕思念给你,为了那渐行渐远的年华。</p><p class="ql-block"> 用我们的歌声调匀爱的七色油彩,用我们的深情描一幅印象的山水画。不敢忘记你旧时的模样,再贫瘠的土地,思念也会执着地萌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土地,你铸就了我坦荡的胸怀,不屈的脊梁;你给了我永远的执着,不灭的热情和永不言败的追求;也给了我澎湃的生活动力,真挚的战友之情和洞察人生的眼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象脚鼓敲起来,铓锣打起来,葫芦丝吹起来,走到欢乐的人群中,深情地唱起了《西双版纳我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但我们没有忘记昨天的磨难。</p><p class="ql-block"> 笑傲磨难吧——那也是属于你我的一份财富。</p><p class="ql-block"> 唱起来,跳起来,我们的青春永难忘,我们的未来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傣族是善舞的民族,但在当年,我们是看不见这么优美的舞蹈的。</p><p class="ql-block"> 舞者是农场老职工的子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男生小合唱:前苏联歌曲《海港之夜》。</p><p class="ql-block"> 不论干什么事都那么投入,何况是在演绎我们自己的心路历程。手风琴伴奏者同样是我们云南知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海港!</p><p class="ql-block"> 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亲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数来宝《回云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悠扬的歌声很动听,各族人民唱知青。</p><p class="ql-block"> 说知青,唱知青,知青为人民立过功,</p><p class="ql-block"> 说知青,唱知青,改革开放打先锋,</p><p class="ql-block"> 说知青,唱知青,知青是革命的螺丝钉,</p><p class="ql-block"> 说知青,唱知青,知青是革命的不老松。</p><p class="ql-block"> 夸知青,赞知青,知青永远是个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歌曲:《兵团战士多荣耀》:</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毛主席身旁,来到了咱们农场。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祖国最秀丽的边疆。兵团战士多荣耀,为祖国为人民种橡胶。我爱边疆。我爱农场。兵团战士多荣耀,为祖国为人民种橡胶。啦啦啦,啦啦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也是对青春年华的缅怀。一群身着“建设兵团工装”的少男少女,身着红体恤,橄榄绿马裤,脖子上系着白毛巾,使他们显得格外英俊潇洒,突显出他们的健康、美丽、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欢快的兵团战士,年轻亮丽的一群。他们踏着轻盈的舞步,有一些现代舞的激越,有一点爱尔兰踢踏的风格,有一点劳动场面的模拟。但更重要的,这是一种丰满、健康的情感的折射,一代人青春年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她)们的平均年龄是56岁,而且都是三十多年前重庆赴云南的知青,你相信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次纪念晚会,策划周密,内容丰富,情感浓烈,令人震撼!我们亲历现场,感同身受,为能拥有共同的红土情缘而热血沸腾,为能给晚会增砖添瓦倍感荣幸!</p><p class="ql-block"> 在京期间得到大哥哥大姐姐们无微不致的关心照顾,使我们能顺利完成使命,在此表示深深谢意!祝我们用红土和热血凝结成的友情长存!祝战友们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重庆红土红艺术团全体弟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英雄》</p><p class="ql-block">———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知青战友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回城后,带着上山下乡的风雨和汗水,我们的知青战友开始了新的拼搏,他们把自己铸造成了共和国坚实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张克是原惠民农场的北京知青,从农场的一个拖拉机手成长为中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高级工程师,先后参加了国家几十座大型公路桥梁的设计建设。</p><p class="ql-block"> 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上,战车方阵的钢铁洪流通过天安门广场。曾在西双版纳东风农场的北京知青增旭,是研制生产战车兵工企业的主要领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们会问,是什么力量,鼓舞他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是什么精神养育了我们这一代人?当我们回顾自己成长历程的时侯,会有许多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有许多话从小就种在了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中。</p><p class="ql-block">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p><p class="ql-block">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女中音独唱《雁南飞》。</p><p class="ql-block"> 当婉转深情的歌声回响在保利剧场上空,每个知青心潮起伏,仿佛又回到彩云之南,又回到那片多情的红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演唱者,原云南水利兵团北京知青,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我们晚会的声乐指导,柯艳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橄榄坝农场知青、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爱乐乐团朱桓平的巴松独奏《莫扎特降B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专门为晚会创作的歌曲《女声二重唱,在那云之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理想万岁:儿童诗《我爷爷我奶奶》</p><p class="ql-block">我爷爷 我奶奶</p><p class="ql-block">他们那拨人都是好人</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心眼儿都特别的善</p><p class="ql-block">他们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可孝敬了</p><p class="ql-block">对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是只讲贡献</p><p class="ql-block">对我们</p><p class="ql-block">更是没的说了</p><p class="ql-block">在社会上</p><p class="ql-block">不管什么事</p><p class="ql-block">他们总是享受在后 吃苦在前</p><p class="ql-block">有什么事都自己扛着 不让别人为难</p><p class="ql-block">这年头 做好人多让人尊敬啊</p><p class="ql-block">我爷爷 我奶奶 他们真是好人</p><p class="ql-block">爷爷们 奶奶们</p><p class="ql-block">祝你们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知青那点事,过去四十年啦,一路走,一路扛,扛到今天扛到老!红土地、黑土地、黄土地、绿草原,天南海北,谁也没忘了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家伙都不容易呀 ……</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风风雨雨,多少坎儿都一起扛过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后,不管再有什么坎儿,咱们还是一起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夜悄悄,月皎皎,兵团战士来割胶,东方天欲晓。</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们走向无边的胶林,黄昏,带回劳动的收获万千。</p><p class="ql-block"> 走向社会大舞台,云之南是我们人生的起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敬礼!兵团割胶工!你把青春的理想刻在每一棵胶树上,胶林处处记载着你辛勤的劳动,莫说雄鸡还未啼晓,十里林海闪亮着你不灭的胶灯。</p><p class="ql-block"> 敬礼!兵团割胶工!每天,你披一身月华,洒一路笑声,年轻的割胶工,青春的豪情溢满心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可还记得青青橡胶林,潺潺小河水,层层水稻田吗?当我们走完人生大半旅程,当岁月的痕迹毫不留情地掩盖了青春的容颜,回眸我们人生道路的启点,不正是那块红色的土地,那片绿色的胶园吗?</p><p class="ql-block"> 难忘青青橡胶林,你承载过我们的泪,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大悲大喜,我们心灵的缺失和收获…… </p><p class="ql-block"> 难忘青青橡胶林,你也埋葬着我们的无奈,我们的悲愤,我们的初恋,埋葬着我们战友那年轻的躯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又梦见那片红土地….</p><p class="ql-block"> 又梦见无垠的竹海,梦见清澈的山溪,梦见飘香的稻田……</p><p class="ql-block"> 又梦见连绵起伏的大山,梦见九曲回肠的小路,梦见竹墙草顶的茅屋……</p><p class="ql-block"> 又梦见那片片橡胶林,梦见闪烁在夜幕中的盏盏割胶灯,梦见青春洋溢的一张张笑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青云淡少年时,他(她)们邂逅于红土地;数十年后再回首,他(她)们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在他(她)们眼里,曾经拥有算不得真爱情,地久天长才是爱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战友情,夫妻情,红土情谊,博大无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执子之手是我的幸福,与子偕老是我的浪漫,收藏了一辈子的吵吵闹闹,相濡以沫我们永远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幸福不是喧嚣的浮华,不是财富的堆积,更不等同于地位和声望。无论今后行至何方,纵然年华老去,也会把对你的思念珍藏于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们在红土地上相识相恋,携手走过三十一年光阴。他们是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十五年与病痛相博,依然长相知,不相弃。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沉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p><p class="ql-block"> 休提老病缠身,莫言半世仇恩,潇洒不输儿辈,与君对酒黄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首起落悲喜的歌,我们的生命就如同这歌声的旋律,有童年无忌的欢快,有时代变迁的动荡,有激昂处的振奋,有低回时的消沉。歌声中有我的浪漫,也有我的忧郁,有我的万丈豪情,也有我的百般无奈。但不管怎样,只要生命不息,这人生之歌就将继续唱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知青历史是一首悲壮的歌,更是一首不屈的、充满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歌。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 </p><p class="ql-block"> 不需要你歌颂我,不需要你报答我,</p><p class="ql-block"> 我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 </p><p class="ql-block">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过,走过,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p><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迷茫呼喊,瑞丽江边血泪思索,</p><p class="ql-block">曼老水库悲壮号子,红河两岸连天炮火。</p><p class="ql-block">群山莽莽胶林似海,稻谷飘香醉了江河,</p><p class="ql-block">云雾茫茫茶山涌翠,甘蔗甜透彩霞云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过,走过,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p><p class="ql-block">十年风雨锤炼摔打,</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征程扬帆拼搏,</p><p class="ql-block">我们有自己的雪山草地,</p><p class="ql-block">我们有自己的长征组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过,走过,</p><p class="ql-block">昨天恨你,今天爱着你,第二故乡的千山万壑;</p><p class="ql-block">姐妹们年华依然灿烂,兄弟们理想依然执著;</p><p class="ql-block"> 走过,走过,</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联谊晚会从晚上七点十五分正式开始,至十点十分结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京赴云南知青问候全国知青战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排练花絮(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排练花絮(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台节目自幕布开启,直至晚会结束,再未落下。虽增加了节目的组织难度,但一气呵成的形式,极大渲染了整台节目的热烈气氛。所有节目都是当年的还原,谨此剪辑备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