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喀什的那些日子(5)

海蓝石

路边的维族老汉敲起鼓来,那节奏,没挑了! 还有唢呐独奏。 只有唢呐声,没有舞蹈怎么能行。另一老汉随着节奏,翩翩起舞。 路过其尼瓦克宾馆。原址是英国驻喀什领事馆,始建于1908年,后来改为印巴领事馆。 现在这个宾馆的风味餐厅就是当年领事馆的旧址。 寒假回天津前一天,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散伙饭。 老李点的菜可真不错! 1月14日我们收拾行装,踏上回津的归途。 下午近18点,我们到达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大城市,十分繁华,居然有肯德基。喀什是看不到麦当劳、肯德基的。 老李带我们到了当地最繁华的大集市~国际大巴扎。 第一次见到莫合烟,给岳父买了一些,后来老头儿说太噎嗓子! 还有俄罗斯的套娃。 都是巴基斯坦货,我没忍住,买了两个铜瓶子,非常漂亮,现在还摆在家中。 民族服装 我们在一家小餐馆吃了晚饭,怎么样?是不是很好看! 在乌市住了一宿,转天一早,从乌市机场出发准备回津。 哈哈,祥平安检时被拦下,安检人员说行李里有违禁品。一样样翻出来,原来是英吉沙小刀! 飞机载着我们飞向东方。 下面就是那个熟悉的城市,我们的家! 到家了,好想我的家人们,尤其是嘟嘟!一晃都会说话了啊!记得半年前还啥也不懂了,现在都有自己的思想了! 寒假里,好好陪陪家人和儿子。 嘟嘟两岁了! 嘟嘟的生日会 寒假的时光幸福而短暂。 我们准备再次启程去往那生命中的第二故乡。 过完年后,2月下旬的一天,学校的张老师再次把我送到北京机场,当天到达二中。 <p class="ql-block">回到宿舍,发现地上全是土,新疆的沙尘暴还是很厉害的,再严实的窗户也挡不住!张老师比我早来了2天,我们一起做了卫生。屋里的暖气真足,地上撒的水,一会儿就干。对了,忘了说了,我们楼里居然是地采暖,蛮高端的!</p> <p class="ql-block">新学期,学校的教学工作依然很紧张,记得年级给我安排了晚自习。二中的晚自习能上到半夜11点,其实相当于9点钟。张老师每天中午都要去学校后门买上一大碗油油的抓饭,确实好吃,带孜然的香气,但是油太大了。晚上一直看电视,一部部的老电视剧反反复复地复习!</p> <p class="ql-block">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我让老李找点题目出去散散心。一个周六下午,吃过午饭,我和老李辛岩三人乘公交车出发去了疏附县城。下了车,没啥目的地瞎溜,发现桥头刻着“毛主席万岁”字样,可见这桥有点年头儿了!</p> 老李累了,找了块大石头歇着。 <p class="ql-block">疏附县,隶属喀什地区, 位于新疆西南部,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麓,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蒙古、回、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等13个民族。区域面积大约2000多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一个小村落,在村间小路边走边聊。</p> <p class="ql-block">遇到一条小河,河水很浅,中间一根断了的独木桥。但是稳稳过河,不掉里面也是需要技术的,我和老李研究半天。</p> <p class="ql-block">老李迈开大步,矫健的身姿在半空中划作优美的弧线,厉害啊!顺利通过了。</p> 我有点为难。 <p class="ql-block">上来第一脚就差点滑水里去!</p> 小心翼翼 姿势也够优美! 村子再穷,小清真寺修建得绝对不能含糊。 抱着小羊羔的维族小姑娘,很好奇我们的到来。 寻常百姓家。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一户农民家里,孩子可真不少,他们都很好奇也很热情,拉着我们来到他们家的院子里。</p> 语言不通,连说带比划地邀请他们一起合影。 <p class="ql-block">维族百姓都十分和善也很拘谨,但是都很开心地和我们合了影。当看到他们的形象出现在相机的屏幕上,他们都十分吃惊,也特别地开心,恐怕这是第一次有人给他们拍照。我清楚地记得,临走时,他们从屋里给我们拿了两个刚烤出来的囊,并从鸡窝里摸出三个鸡蛋表示感谢,我们推辞半天,最后接受了他们的谢意。那次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维吾尔族人民的淳朴和善良。</p> <p class="ql-block">初春河水解冻了,小鸭子愉快地在水里嬉戏。</p> 4月初,又是一个周六,辛岩提议再去一趟英吉沙,准备买一些手工小刀,带回天津。我也有此意,于是一大早拉着老李坐车出发了。 我们直接去往上次的民族小刀展销店。 每人买了一把手工刀。 这就是我那把小刀,牛骨的把子,瞧!师傅正往刀把上刻我的名字了! <p class="ql-block">终于在家中抽屉里发现了它!</p> 今天英吉沙的天气特别好,空气清新,远处的雪山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李和辛岩都上了新设备,寒假后的照片几乎都是辛岩拍摄的,效果特棒!老李直接上动态了! 下午回到二中,我们叫着张老师一起,第一次去了二中附近的“一杆旗”羊肉抓饭馆。可惜当时没拍下那抓饭的照片。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美食!每份饭里都配着一大块炖得嫩嫩的带骨羊肉。饭不够可以继续盛!还配着用胡萝卜做的小咸菜,再来上一瓶冰镇的新疆啤酒,那滋味太棒了! 四月的一个星期天,在广场上开展了一场文艺演出。 可惜了,当时有课没能亲眼看到这么正宗的新疆歌舞表演。 老李和辛岩正好赶上,还和演员们合了影。 这届地委的援疆干部们将喀什的农牧业产品大力向内地推销,帮助当地与内地进行商业沟通,促进喀什的经济发展。确实做了不少实事!据说五月份还要举办大型的商品交易会。 雪人冰糕大家都熟悉吧?喀什也有卖! 还有伊利酸奶,每当看到这两样甜品,我真的就发憷! 记不清是哪天了,早晨起来,懒得去食堂,冰箱拿出一根“雪人”,几口就吃光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就爱吃凉的、甜的和粘的!当时感觉不错,又喝了两罐凉酸奶! 时间不长,肚子就来事儿了!一连两天,课都没法上了。居然还发烧了,吓坏我了!怎么办?扛着呗!不就是拉肚子嘛!第三天还烧,张老师劝我去医院看看。我当时真有顾虑,到医院肯定抽血化验,万一感染个甲肝就完蛋了! 最后,实在扛不住了,感谢张老师还是带着我去了人民医院。果不其然验血结果白血球超高,严重的肠炎。记得正好也是咱们天津的一位援疆大夫,开了两盒氟哌酸,两顿下去好了!以后我就记住了,只要是腹泻就告诉大家上氟哌酸,准管用! 喀什当地有个国营的艺术品商店,老李最喜欢去那里了,门口墙上绘着巨幅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形式,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类似于大型歌舞剧)画像!(后来我们在莎车县详细了解到了十二木卡姆的前世今生) 他最喜欢看的就是商店里卖的各种和田玉饰品,这位女士就是商店老板。我后来也跟着老李去了好多趟,买了不少小玉石制品,像什么平安扣啊,小把件儿啊,蛮可爱的小物件儿! 老李更喜欢的是这个,手工地毯,返津时,他快递回家了一大卷真丝毯子! 说到玉石,新疆的和田玉名气太大了。为探访美玉来源地,老李计划五一期间,利用假期组织一次和田之旅。全体人员举双手赞成! 4月30日一大早,我们四人(祥平当时大概高三加课,未能参加)便出发了。老李提前帮大家租了一辆越野车,这种车在翻越沙漠时还是很有必要的! 途中还与某部队装甲车队相遇。 途径莎车县。 下车休息。 2005年的莎车县城。 莎车县城中心有一著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阿曼尼沙汗纪念陵。 陵墓主人~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她是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 <div>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div> 《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 此陵墓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族的建筑、雕刻艺术。这是陵墓内的穹顶。 墓园占地1050平方米,与清真寺连为一体。老李说这是叶尔羌王皇家陵墓。 陵墓全部都是以民族建筑艺术风格修建,从地下的墓穴到上面共分三层。第一层为整个陵墓的主体部分。上面为墓碑,周围是环形走廊,然后由雕花的木窗和拔地而起的20根水泥柱子所环绕,陵墓的装修非常精致,用的是印花瓷砖。 陵墓的前后两端都刻有木卡姆大师阿曼尼沙罕的字样。 维族讲解员 离开莎车,车子继续往和田方向行驶。终于在北京时间下午17点半到达和田市区。 刚进入和田,就被远处广场上的那个雕塑吸引了。 这就是和田的团结广场,这个巨大的雕塑,就是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接见和田维族老汉库尔班大叔握手时的情景。那件事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影响很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安顿好住处之后,我们找了一家烤肉店,就在露天,肉串加上冰镇的新疆啤酒,好不快活! 夜幕降临,团结广场人山人海,为庆祝五一节,举办了“魅力和田,广场百日文化活动”的开幕式。 当时应该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唢呐独奏的乐曲,感到特别棒,一直寻找它的来源。 最后终于得知是当时被称为“唢呐王子”的一位叫亚森江的唢呐演员吹奏的。这是他的原创作品《花园》,在18年前的新疆红极一时! 前几天,我居然在抖音上找到了他,请大家欣赏一下吧~18年后的亚森江!还是那曲《花园》! 开幕式结束都已经将近新疆时间23点了,但是和田的夜市依然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各种小吃的香气又勾起我们腹内馋虫。 好家伙,这不是烤全羊嘛! 炭火烤鸡蛋 这是啥,居然上脸盆了! 馋坏了,坐下来,享受一下老奶奶的烤鹅蛋! 夜市上认识的新疆朋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