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宋法德(字天彰)生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一1932年)沂水县富官庄镇宋家箕山村地主家庭,法德先生自幼聪名伶俐在父亲(宋荣字耀廷)的严历教导下五六岁就能熟读《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学。从十八岁时去莒州(莒县)科考只因时运不佳名落孙山(清代有许多学问很高的士子都未高中,清未名臣曾国潘考了六次才中秀才,可想而知当时考个秀才也很难)。光绪八年(1883年)先生最后一次科考,就是这次科考让他的人生得到了转哲虽为高中但得到了知州周秉礼的赏识。</p><p class="ql-block">先生正要进考场时突然听到有人喊到大少爷大少爷,先生回头一看是长工韩永祥。他气喘吁吁的说道:老爷去世了,先生听到家父去世的消息后,向主考官说明原由匆匆回家奔丧。</p><p class="ql-block">此事被时任知州周秉礼知晓后,大为赞赏说“此儒童品德高尚;兼承孝道风范”</p><p class="ql-block">留下了很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周秉礼字琴珊(生平不详)湖北汉阳人</p><p class="ql-block">《重修莒志》卷七(职官表)载:周秉礼光绪八年(1879年)四月初六补授莒州知州。周秉礼仁爱慈和,聪名敏捷,治莒八年多施政德,屡有惠民建树深的莒人爱戴。光绪十年(1885年)正月十五日,周秉礼在莒州儒学明伦堂举行乡饮酒礼,并派衙役韩大友(宋家箕山人原籍宝山坡村)呈送吏部授赐:“乡饮介宾凭证”。此事还得从光绪八年科考未进考场而回家奔丧之事说起。后来周秉礼派人来宋家箕山走访,才知法德先生在村里乐善好施,时常调解乡民事理矛盾,而得乡民尊重敬仰。周秉礼了解后大喜,并上报沂州府转呈巡抚由抚院咨送吏部批准后恩授:法德先生“乡饮介宾”。先生感恩戴德的去参加,并拜谢知州知遇之恩。</p><p class="ql-block">乡饮宾分为:大宾为尊授一人、僎宾次之授一人、介宾又次之授名额数人、众宾更次之名额多人。朝廷规定:诸宾皆本籍致仕官员或年高德劭望重乡里者充之。</p><p class="ql-block">法德先生身为长子(担起了家庭大小事务)并继承管理商号生意(同春堂,酿酒坊)无心在去科考。自此先生来往于东莞与箕山之间(铺面开销在今莒县东莞镇街面上)。</p><p class="ql-block">据村中老辈讲述:先生每当骑着小毛驴经过(回家)村南岭时,那头小毛驴就会停上叫唤几声,时间久了每当听见南岭有驴叫时,村里人就会说:法德回来了到南岭了果不其然是先生。自此成为了一段佳话,至今还有很多老人知道。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商号生意冷淡加之土匪时常来要钱而关闭。后期先生在村里办起私塾学堂教书授业(宋荆玉字朴山生于1884年一1962年,是先生得意学生)。先生与王家箕山郡庠生王绍五(王绍五字舜卿,生于1837年卒1914年,授鸿卢寺序班,从九品)是好友时常以文会友(作者珍藏了一方砚台是绍五先生赠送给法德先生)先生并时常与绍五先生去莒州拜会知事周仁寿(据王思立先生著《王家箕山村志》记载:郡庠生王绍五与时任莒州知事周仁寿甚好,并把莒县北边井丘附近若有民事纠纷常委任代办家里并设有公堂)。</p><p class="ql-block">周仁寿(1858一1929)原名坤荣,字敬甫、又作镜甫,江苏溧阳人、举人出身1911年由山东巡抚胡建枢保荐代理莒州知州,民国初年任莒州县知事。</p><p class="ql-block">法德先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民国十四年(1924)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他主特重修宋氏家谱的大任,历经数月考查世系与碑碣写成,定名《宋氏家谱草册》原稿之意。本想印制成书而留传后世,加之当时军阀混战土匪横行而无为刻印,没过几年先生病逝。只留家谱原稿传世为后来(2008年)宋氏族人三次续谱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此草册的基础上续修了《宋氏宗谱》。</p><p class="ql-block">先生虽已经离开半个多世纪,但他的传奇事迹将万古流芳。</p><p class="ql-block">据清史记载:</p><p class="ql-block"> 清代二百多年中,一共才出了四十六万名秀才,每年全国就一千七百名秀才(清顺治人口约3861万、康熙时人口约4475万、乾隆时人口达三亿左右、清末人口达到四亿多)。毕竟清代的科举制度非常高难度,仅仅秀才就达到了号称:一百人应考只取一人,淘汰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的境地(清代有许多饱读诗书文才非凡的读书人一生都考不中秀才,近现代著名科学家徐寿字生元,江苏无锡人,苦读十七年的徐寿连秀才也没考中,所以说没考中秀才者不一定是学问差)。</p><p class="ql-block">清代规定:大府只取秀才二十名、大、州、县取十五名、小县分取仅三、五名而已(清末莒州人口总数约540723人)考中的秀才也是曲指可数。</p><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 宋荣字耀廷生有四子,长子法德、次子法孟、三子法曾(作者老爷爷)四子法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三年宋氏先祖碑碣及先祖迁从之史,法德先生亲笔书写。</p> <p class="ql-block">宋法德用过砚台,是王家箕山村他的挚友王绍五先生赠送(绍五字舜卿生于一八三七年卒于一九一四年,清未郡庠生授鸿卢寺序班)两人关系甚好。</p><p class="ql-block">此砚台有一段佳话,是法德先生最后一次科考时去王家箕山拜望绍五先生时相赠,此砚上雕有鲤鱼莲花,表达文人挚友之情谊,绍五先生赠送此砚祝愿好友能金榜提名连连高中之函意。</p> <p class="ql-block">作者珍藏的一份关于王绍五先生,官职记载重要文献。之一</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清未:算学口决,法德先生墨宝。</p> <p class="ql-block">法德先生书法残片。</p> <p class="ql-block">法德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