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不负研——新安江第二小学、三河小学互联网+语文教研活动之掠影

露珠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行走在乍暖还寒的春日里,在新校舍我们迎来了新安江第二小学和三河小学的互联网+语文首次教研活动。4月15日的语文活动由王虹、吴志莲和叶丽琴三位老师向我们展示。 <div> 第一节课是王虹老师执教《威尼斯小艇》,王老师先把学生引入单元导读学习,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明确本单元要掌握的学习要素,再有效地开始学习之旅。在学写“艇”时,王老师书法范写精湛,给学生很好的示范。接着出示威尼斯城市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威尼斯的城市风光的特色再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抓住学习重点词语“纵横交错”,让学生体会到小艇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原因。王老师课堂形式多样,有让学生动手指一指“小艇、船头、船艄、船舱”的具体位置,从而明白小艇各部分的名称,有让学生比较两组句子,体会到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妙处。</div> 第二节课是吴志莲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吴志莲老先通过出示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导入本课课题《两小儿辩日》。出示课题后就抓住课题中的辩字,说辩的意思、写“辩”字,把重点字落到实处。吴老师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凭自己的理解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本课是一篇较难理解的文言文,学生却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去学习得轻轻松松。在学习“辩日”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们同桌合作分角色辩一辩、邀请学生跟自己合作辩一辩,特别是师生合作辩日最是精彩。正是多种形式的“辩”让学生体会到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 第三节课是叶丽琴老师《摔跤》。叶老师也是先让孩子们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再进行新课学习。课的开始先让孩子们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抓住理解“公鸡鹐架”这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关注摔跤过程,先让孩子们画一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摔跤动作,比较两幅动作图,请学生复述摔跤过程,再播放摔跤视频,让学生重复看几遍,从动作入手来仿写《射门》。让学生感受到动画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我们可以运用人物动作描画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习作更生动、形象。<br><br> 吴静老师对王老师执教的《威尼斯小艇》一课进行了评课: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的学情,老师教学细致严实,学生习得有效扎实。<br>1、字词教学音形义各有侧重,夯实基础。“艇”的书写指导细致入微;结合图片联系生活贴实理解“纵横交错”;据义定音,及时纠正生活中“夹”的错误读音。<br>2、通过观看威尼斯微视频,立刻将遥远的异国风情立马拉近,降低了阅读难度,有助于解读小艇特点,利于学生课堂作业本上的画图呈现。<br>3、王老师教学时注意到了单元整合。首先,王老师用漂亮的板书将第三单元汉字文化学习延展,黑板上粉笔字提、按、行、顿,点点如桃,撇撇如刀,端庄工整,宣纸上的毛笔字展示课文主要内容。汉字艺术如春雨潜入夜。另外,王老师紧抓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以要素统领,由篇章页切入,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阅读第二自然段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妙处,在五上第七单元初步体会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旧知识的巧妙衔接。<br><br> 程敏老师对吴志莲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进行了细致的评课:<div>一、教学目标确定准确,教学思路清晰<br> 从孔子的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引出孔子,直接导入课题。先读好停顿再联系注释读懂文章。<br>二、紧扣单元目标和课后练习题,突出“语文要素”<br> 吴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两小孩辩日的部分紧扣了教材课后的练习题,明确提出了两个问题,1、这两小孩争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然后老师注重此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表演展示,扎扎实实进行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br>三、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br> 首先,抓住课题中的“辩”字从“辩”字入手,将学生直接带入到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指导学生辩的观点和理由分别是什么?再到读中探究,议中探究,合作探究,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真真切切的口语表达和实实在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了乏味的文言文知识,而且体味到两小儿辩日的内涵。吴老师一堂课总是以谦和、微笑亲切面对学生,引领学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更加和谐融恰。<br><div><br></div></div> 黄月芬老师对叶丽琴老师执教的《摔跤》进行了评课:<br>第五单元是本册的习作单元,其中的语文要素“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地特点”,是在四下“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五上“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螺旋上升。《人物描写一组》是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特别重要。叶丽芹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点。<div> 首先,叶老师的整体教学意识很强。课一开始的“学习篇章页”,从导语、语文要素到每篇课文题目的朗读理解,使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有一个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次是初读课文时,对三个片段的主要人物、特点及描写方法的罗列,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第三次是《摔跤》的片段主要内容概况,训练学生简明扼要的表达。其次,叶老师紧扣动作描写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词句,先圈画出“蹦来蹦去、下冷绊子、走马灯似的转、钩他的腿、仰面朝天”等词语,再深入体会,概况出小嘎子“聪明机敏、争强好胜”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体会小胖墩的特点,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第三个优点是从读到写,转换自如。学习了课文的描写方法,联系生活场景进行片段练习,训练重点明确:抓住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体现了习作单元的特点、写作的规律从片段到篇章,层层递进。第四,教学环节紧凑,学习目标明确。</div> 三河小学的张婷、周金伊老师和金佳欢三位老师也分别对三节语文课进行了评课: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交流学习的平台,也给年轻的教师指路子、明方向。步履声声,柔情而有力量。新安江第二小学语文人会继续手挽手、肩并肩前进在语文道路上。<div>图:邓朝霞、徐丽、吴志莲</div><div>文:雷照芳</div><div>审核:鲁君台</div>

学生

老师

单元

学习

语文

教学

辩日

王老师

摔跤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