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生中最美的珍藏,</p><p class="ql-block"> 正是那些往日时光。</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15)</p><p class="ql-block">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前(1965年底),一直生活在宣武区。</p><p class="ql-block">住在司家坑胡同19号,院子门口往南有条狭小的胡同(喜鹊巷),进口不远贴着东墙就是广安中学。出胡同南口就是广内大街,奔东就是菜巿口,去西就是教子胡同,牛街,广安门……。</p><p class="ql-block">记得胡同南口把口,有个不大的烟酒水果杂货铺,经常路过,看看而已,囊中羞涩什么也别想。院子门口往北走不远就是老墙根胡同。</p><p class="ql-block">我的学校也叫【司家坑小学】。学校操场不大,初入学时,上课教室在西北角,窗外有棵柳树,那时高楼大厦很少,坐在教室里,不时能听见远处电报大楼正点报时的悠扬钟声。</p><p class="ql-block">好像是三,四年级期间,学校翻盖成为楼房校舍。期间借用康乐里小学的部分教室继续上学。四层楼高的小学新校舍,在当时还真是不多见。</p><p class="ql-block">在【司家坑小学】前后有三位老师授课,担任班主任。记忆犹为深刻,过往的一切虽然巳那么久远,却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一.二年级班主任陈老师(女)和蔼可亲,感觉就像幼儿园里的老师,总是那么柔声细语,从没见发过脾气。曾有同学带我去过她家,印象最深的是,屋里有张金属床。(过了多少年才知道那床的名称·席梦思·)</p><p class="ql-block">三·四年级班主任张老师(女)她的女儿和我们同班。那时张老师上课有两样东西都不能少,搪瓷的大把缸子沏着浓浓的茶水,还有香烟课堂上也是不能少抽的。</p><p class="ql-block">所以张老师讲课说话声音总是沙哑的,(俗称烟酒嗓)可能跟吸烟喝浓茶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五.六年级班主任宗然老师(男)肤色略深,总是一脸严肃,令人生畏,从来没有见他有笑模样。但是宗老师教学严谨,一丝不苟。对全班同学要求非常严格。</p><p class="ql-block">令人遗憾的是,自从离开小学后,再也没有和他(她)见过面。早年间听说宗老师已过世。两位女老师也不知过的怎样……至今甚是想念,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细细想来我们真正上学的时光,就是那么几年……如今【司家坑小学】早已成为历史。曾经改叫【老墙根二小】,据说又改了校名……,而且曾经与它同名的胡同也早已更名。</p><p class="ql-block">以下的几张照片,就是我的几位小学同学70年底左右,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京探亲时,共游颐和园留影。</p><p class="ql-block">区区几张小照,几十年一挥间,其中已有人走了。想到此,真是非常令人悲伤,无比难过。叹日:人生不易,珍惜所有。▽</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这位同学是我自小学至今从未断过联系的挚友。那时小学期间经常去他家,写作业,玩耍。</p><p class="ql-block">他家院西墙紧邻(广安中学),校内有棵桑葚树,有些树枝正好挂落在西房顶上,每当桑葚成熟时,我们几个小伙伴搭梯子上房,吃得滿嘴冒紫沬。</p><p class="ql-block">他的身上曾让我感触颇深的一件事,就是在五·六年级期间,班主任宗老师像全班同学推荐学习他的一篇作文(范文)。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题目【夜郎自大】。令我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11)</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张黑白风景小片,是随意拍的。地点是在七十年代末北海公园五龙亭。</p><p class="ql-block">夏天临近中午,阳光充足,主景是北海白塔,远景透过五龙亭廊柱眺望景山西侧的五亭之一(富览亭)。由于当时的光线,所以出来的是剪影。</p><p class="ql-block">那时不去拍自然风景的,胶卷,像纸等都很贵,舍不得。当时不管是黑白胶卷,还是后来的彩色胶卷,几乎没照过什么自然风景像片。</p><p class="ql-block">所幸的是单位有暗房,自己购置台放大机……工作之余,冲洗放还是非常方便的,节省了不少银子。▽</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亿(10)</p><p class="ql-block">八达岭长城;记得是80年左右由单位组织去的。</p><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去一趟也是很不方便,没有高速路,还有一段崎岖的盘山路。上下错车,看着也很悬。沿途都是光秃秃的野山坡,灰蒙蒙的。到达长城之处,也是如此。城墙两侧尽是土道,游人随意行走。供照相的骆驼就停靠在半山坡上,春风拂面,尘土飞扬。</p><p class="ql-block">而今伴随声声叹息!时光早已永去……▽</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9)</p><p class="ql-block">刘X京,六年级曾在幸福二小呆过不长的一段同班同学。</p><p class="ql-block">在校期间曾教我排练过小节目。情景再现,恍惚就在眼前。她;是我人生中最早与女生近距离接触及语言交流之唯一。</p><p class="ql-block">共学不长,再见!已是七十年代初,她入伍,我也下乡。赠与这张小照,竟然也照了合影,宛如人生一场春梦!</p><p class="ql-block">一别依稀几十年,茫茫人海再见难。你好吗?可否还曾记得我……▽</p> <p class="ql-block">北京崇文区幸福村第二小学早巳改名为(培新小学)我是六五班的,我们班是龙潭楼入住后临时成立的,经历了文革, 总共上了不到一年的课。毕业证都是68年下半年补发的。</p><p class="ql-block">学校大门口对面几百米左右就是原26中学,现在名“汇文中学”。▽</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8)</p><p class="ql-block">睹目旧照片,岁月无情过。</p><p class="ql-block">原团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2团)合影。身后的房子就是当时团司令部大门囗。</p><p class="ql-block">相片中有现役军人,原农场干部,50年代转业官兵,北京、上海、哈尔滨、宁波、及当地青年。</p><p class="ql-block">76年兵团撤销改回原农场编制。原在农场的现役军人,逐渐退出。32团重又改回名称【北兴农场】,一段历史终结。▽</p> <p class="ql-block">从75年起,返城风已是不可阻挡之势,越刮越大,各地知青人心浮动,陆陆续续开始办理各种返城手续,从极少成功,逐渐演变成七十年代末的大波轰。知青下乡也走到了终点。▽</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北兴农场】场部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重拾旧忆(7)</p><p class="ql-block">唯一的一次,同事结婚,跟去随拍。那还是八十年代彩卷普及初期,富士相机,最快速度700分之一秒,胶卷感光度100。这些条件怎能拍好动感相片,不虚才怪,抓拍的很不理想。</p><p class="ql-block">照片处原为城南菜市口大街南片,市井生活,人间烟火。老南城风情尽显,随着旧城改造,如今已消失殆尽。</p><p class="ql-block">喜欢第六张照片,老奶奶及孙媳妇将要迈入院门的瞬间。斑驳的墙壁,陈旧的门框架,院外扫过的一缕阳光,透过老人脸上慈祥温馨的面容,人间真情瞬时弥漫在幸福小院中。▽</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6)</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日,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记得在八十年代前后,给同事的小孩拍了几张小照。</p><p class="ql-block">(一)单位组织去潭柘寺春游,山上所照。学龄前时期,还没有上学。</p><p class="ql-block">(二)他刚参加完学校庆祝六一活动后,第一次戴上红领巾,在单位照的。(着装非常规范)</p><p class="ql-block">(三)也是在单位楼前绿地所照。</p><p class="ql-block">赵勇,长大后曾在北京吉普工作。这么多年过去,真想象不出,他现在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不服不行!▽</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5)</p><p class="ql-block">那年,刚刚过完元旦,就又匆匆踏上返回东北建设兵团的归程。</p><p class="ql-block">在京总共呆了半个月。这两张照片是当时给我送行的人们合影,人多的是龙潭楼的兄弟。</p><p class="ql-block">三人照是小学同学,也是从兵团回京探亲。他们是从回民中学去的黑河。母校是宣武区司家坑小学。</p><p class="ql-block">钟楼指针10点30多,准备进站……开往牡丹江,勃利,七台河,三师32团(北兴农场),十七连……</p><p class="ql-block">也曾扪心自问:路漫漫,何时再是归期……▽</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4)</p><p class="ql-block">时光如梭,岁月荏苒。</p><p class="ql-block">合影是在光明楼照相馆照的。</p><p class="ql-block">从那时开始,陆陆续续有参军的、插隊的、生产建设兵团等等,各奔祖国东西南北中。</p><p class="ql-block">共有17棵“青葱”留影,当时大的不超过19岁,小的也就15岁左右。</p><p class="ql-block">像片中的有些人分别后再也无缘相见,有的也已仙逝。望着曾相识的张张面孔,叹无一人有联系,嗟乎!</p><p class="ql-block">只有暗暗的祝福各位兄弟们了。▽</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3)</p><p class="ql-block">这两张像片照时,已是离京到32团17连落户八个月了。</p><p class="ql-block">合影中只有俩人是老职工,其中一人是50年代转业官兵。其它都是来自北京,哈尔滨,上海知青。</p><p class="ql-block">脚踏泥泞,满目星空,茫然一片。</p><p class="ql-block">当时连队(村)已有近200名各地知青,老职工仅不足几十人。▽</p> <p class="ql-block">同一个班的男战友在养魚池畔合影。</p><p class="ql-block">其中有4人是北京去的,哈尔滨1人,上海1人,还有1人是本地的。</p><p class="ql-block">那时虽然生活,工作都非常艰苦,但是各地知青的精神状态还是不错的,可能是刚去不久。▽</p> <p class="ql-block">这是16年回访时养魚池现状,已由私人承包。真是应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2)</p><p class="ql-block">1968年夏,前三张是在中山公园筒子河畔所照,身后背景就是故宫西南角楼。二人合影中年龄小的,曾居住北半截胡同。志强,也早已移民它国。</p><p class="ql-block">记得他有一姐名美荣,气质娇好,端庄稳重,学习不错。妹名;美玉,乖巧伶俐,不太爱学。听说曾经在椿树医院挂号处工作。</p><p class="ql-block">姐妹的名字,反映了那个时代,今日难见。</p><p class="ql-block">后三张背景是在北海公园琼岛白塔,北岸五龙亭,景山万春亭。</p><p class="ql-block">狂傲不羁,懵懂一少年。▽</p> <p class="ql-block">重拾旧忆(1)</p><p class="ql-block">两种眼神,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这张小照是在1982年8月所拍,河北衡水一乡村。</p><p class="ql-block">天气很热,男子赤裸上身,精气十足。当时那小女孩的眼神弱弱的,又有点怯怯的注视着我手中的相机,可能是在想,对着她干吗?这眼神讨人喜欢。</p><p class="ql-block">女孩如今也该有40岁了,希望她现在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谢谢看过此篇的每一位访客!共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