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看国子监:想为国子监写篇像模像样的文章

芳菲时代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14日,芳菲时隔不到一个月,又第二次去了国子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去国子监的原因,一是不想浪费博物馆年票上那30元门票钱。二是补一补课,上次看孔庙看得太磨蹭,没腾什么时间给国子监,只在那走马观花绕一圈,不过瘾。三是觉得自己少年读书不努力,现在想找一个文气冲天的地方,好好鞭策一下。四是想给国子监写篇像模像样的文章。</p><p class="ql-block">有了这四个理由,所以,这次在国子监就特别上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走进国子监时,就被那座皇家气势的琉璃牌坊镇住了,口里竟“哇”出声来,因旁无一人,就自顾欢跳着把三个门都进出了一回,后来才知,那中间的门就是龙门,封建王朝只能皇帝和中第的状元们才能走的,如果时间溯洄从前,芳菲这样一个蠢女子这样走国子监的“福禄寿”门,早砍一万个狗头了!无才便是德的女子,也是万万不能踏进这里半步的哦。</p><p class="ql-block">芳菲第二次看见那琉璃牌坊,依旧被它黄色的气势美所镇住。不是因为乾隆皇帝御笔有字儿,也不是因为那精美的纹饰有着傲骄的贵族风范,而是那牌坊经历过皇都近800年血雨腥风,依然如此淡定自若地昂立着。</p><p class="ql-block">芳菲走过琉璃牌坊,看见右边蹲着一只色彩鲜艳的怪兽,有点像龙头,想找它的同伴,四处张望了好久也没找到,就觉得它是孤独的神了,后来问度娘才知道,它就是“独占鳌头”的“鳌头”,当然独一无二了。</p><p class="ql-block">古时候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兴起于什么时代?在国子监苦读4年的都是什么人家的孩子?国子监在封建王朝又有着怎样神圣的使命?国子监有过女人踏足么?读了国子监的监生为什么大都还是要重走科举之途?历史上有哪些名人读过国子监?</p><p class="ql-block">芳菲慢时光地与国子监琉璃牌坊对坐,长长的休闲椅,阳光恣意洒过来。大门边的白色、紫色丁香花迎风摇曳、无语芬芳。不知名的鸟儿在高大的国槐树上快一声慢一声地啼鸣……</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好静,静得离北京的繁华好远,其实一脚踏出便是京都繁华。</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好远,远得看不见千年飘飞的云朵,其实,北京的云朵触手可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子监,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级学子深造的地方和教育管理机构,也叫太学、国学,我国封建王朝国家级最高学府。国子监起源于隋朝杨坚,与科举制度基本同步,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相当于系主任)、设祭酒(相当于校长)负责管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子监是哪些人就读呢?会试落榜的举人、地方官学选拔入监者、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及功臣后代、缴纳钱物而买到的监生资格者。一看以上4个途径,就知道就读国子监的,就像当今的高考复读生、各种政策加分生,官宦子弟生及富豪少爷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学生在校学制为4年,考核合格就可毕业。毕业时要进行实习,实习的单位一般都是中央的各部各司。实习主要是熟悉政务与工作流程,时限为3个月。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该实习生进行考核,中等以上的就到中央的吏部等候补缺;考核不好的实习生回国子监继续学习,“回炉”加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子监生年龄参差不齐,就如科举时考生也不分年龄,12~15岁的少年,往往和七老八十的老人同进一个考场,中第的人年龄悬殊有三代区别,如王安石20岁就中进士,贺知章37岁中进士,欧阳修考8次60岁才中进士,历史上曾有102岁的莫如瑗、103岁的陆从云考乡试和会试,这也算我国古代教育一大奇观,曾引起外国人极大好奇心,所以1888年曾有一英国学者就我国科举和国子监生年龄参差不齐现象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p><p class="ql-block">国子监毕业生,因为包分配,也有很多去向不符合毕业生理想,于是很多出类拔萃的国子监生,继续勇闯科举独木桥,实现宏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子监当然就没有女生,都是清一色中国男儿。不过,女皇武则天则首开殿试和文武双全选拔之先河,她执政50多年间,就选用进士1000多名,其中大部分为贫寒之士,如忠心耿耿的郭子仪就是她选拔的军事武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子监有过外国学生么?芳菲百度了一下,竟然在国力鼎盛时期,有邻国的日本、越南、朝鲜、泰国、琉球群岛等学生来国子监留学,来唐朝留学的外国人为最多。科举从唐穆宗起外国人可以参加考试,如历史上越南人姜公辅曾官至中国朝廷宰相,韩国人崔致远曾做过江苏县蔚。</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出过的名人有徐阶、高拱、殷士儋、张居正、李白等。</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在我国也有1300多年历史了。隋唐的国子监在陕西西安,南方的国子监在南京,如今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就数芳菲眼前这座修建于1787年元朝时的北京国子监了,它占地2.7万方,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楼、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东与孔庙相邻,形成“左庙右学”之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芳菲围着辟雍殿转了几圈,看见四面水系里建筑飞檐的倒影摇曳晃荡,很是令人恍惚。芳菲仿佛穿越几百年,天眼似地看见乾隆皇帝坐在皇恩浩荡的龙椅上,给跪伏着的3000多人讲课,2个传话官声如洪钟般将原话原汁原味传递下去……</p><p class="ql-block">1904年,1300年科举寿终正寝,这座国子监也终结了它的历史使命,最后成为文物和古迹,让阳光煞有其事地一遍又一遍翻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