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走进黔东南,感悟原生态苗寨生活”,——参加摄都贵州风光、人文摄影采风团纪实(三)

沫月清风

<p class="ql-block">第三站:走进锦鸡苗族的家园——排调镇也改村</p> <p class="ql-block">也改苗寨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锦鸡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自称旮弄,其祖先来自古邦楚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远祖系蚩尤,因崇拜锦鸡,并在重要节日和祭祀活动中跳锦鸡舞而得名。主要聚居在贵州黔东南的丹寨县和雷山县,人口约2万,占苗族总人口的百分之0.2。我们这次去的丹寨县排调镇也改村是其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锦鸡苗寨地处雷公山腹地,境内山峦起伏延绵,岭脉纵横,沟谷交织,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且距县城较远。那天我们的大巴车也不能直接开到山寨,是贵州摄影导游闻香老师专门找当地村民的小车把我们转运进去,并且我们还走了一段山路才到达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这里的自然与人文生态保护完好,民风古朴,数里之外,风俗服饰各异。</p> <p class="ql-block">在苗族的上百个支系中,锦鸡苗族居住得比较高,被大山包围,历史上他们与外界相对隔离,成了弱势族群,曾经他们的文化也得不到外界认可,甚至其妇女穿着的锦鸡服饰百褶短裙还被视为落后愚昧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是我们的不懂和无知。另外,他们与外界相对隔离,但也因此把传统的锦鸡服饰制作技艺完好的保留和传承下来了,这是锦鸡服饰文化遗产的万幸!</p> <p class="ql-block">走在山间小路上的苗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其实苗族锦鸡服,保留着古扑典雅的远古特色,她们的银饰、绣裙、花带以及造型扮相,都以美丽的锦鸡为审美参照,女性高绾的发髻,形如粽子,光滑圆润,高昂秀丽;她们的裙子只有10公分左右长,因此又被称为“短裙苗”,其前围帕短,绣上艳丽的花色,后围帕素而长,在后腰系上二三十条宽而长的花带,沿后围帕下垂至脚后跟,加上头上的银雀、颈上的银项圈、腕上的银手镯,酷如一只美丽的锦鸡,靓丽迷人。</p> <p class="ql-block">现在锦鸡苗族的妇女打扮,艳如锦鸡,风情万种,神秘美丽,她们超前的穿戴,漂亮的锦鸡服饰已经与当今人类优异品格接轨,是世界性的时尚,引来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效仿。</p> <p class="ql-block">苗族妇女头上的银饰太阳鸟和腰围系的七彩花带都是锦鸡漂亮羽翼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锦鸡苗同胞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无数次水与火、风与雨的考验,虽然山寨在崇山之中显得有些偏僻、封闭,但封闭的只是地域,而不是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就说现在他们住的房子,从先民最初的茅棚草屋到现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吊脚木楼,甚至也有村民自己盖起的现代化小洋楼,都充分显示了锦鸡苗族也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够吃苦耐劳的伟大民族。</p> <p class="ql-block">贵州摄影导游闻香老师告诉我们锦鸡服饰制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昌芬就是这个苗寨的人。我们很盼望能够亲眼见到这位苗族锦鸡服饰制作的传承人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可是,因为杨昌芬这几年身体不大好,不怎么做衣服了,平时都是在教别人做。所以我们只是见到了她的徒弟在家里为我们表演编织锦鸡服饰的花带。尽管是徒弟表演,但其精湛的传统技艺仍然折服了我们一行人!</p> <p class="ql-block">箍花带。</p> <p class="ql-block">锦鸡苗族妇女后腰上面挂满一条一条五颜六色的长长的的花带,就是这样用手工编织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用作锦鸡服饰的手工编织布料。</p> <p class="ql-block">制作锦鸡服饰的手工编织布,需要在木制圆筒上箍平整后才能使用。</p> <p class="ql-block">除了锦鸡服饰外,锦鸡舞也是该民族文化的另一大特色,锦鸡舞被誉为最优美的苗族民间舞蹈。</p> <p class="ql-block">该舞蹈源自于远古时代,传说锦鸡苗族的祖先们来到这里,当时还没有田耕种,他们一边开田,一边打猎充饥度日。一天,有一个猎人意外捕捉到一只锦鸡,这只锦鸡却帮助他获得了小米种子,猎人将小米种在了地里,这样年复一年的栽种,小米就越积累越多,小米帮助苗族人度过饥荒。为了感恩,他们模仿锦鸡的模样打扮自己,又模仿锦鸡的求偶步态跳芦笙舞,学锦鸡跳舞以示报答。</p> <p class="ql-block">梳妆的苗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而在深层次潜意识里,这支苗族系远古鸟图腾部落的后裔,舞蹈本是与图腾崇拜有血缘关系,具有积淀人类原始自然的特性,贮存人类文化的记忆的功能。所以,至今锦鸡舞仍在苗族的祭祖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亲眼观看了苗族姑娘们为我们表演的锦鸡舞,舞姿优美,宛若锦鸡舞翩翩!唯一遗憾的是舞蹈缺少了芦笙的伴奏,这是因为吹芦笙的大都是青壮年苗族男人。而当下,青壮年男人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寨子里的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p> <p class="ql-block">梳妆打扮中的苗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锦鸡服饰上的刺绣图案和各式纹样在整个服装制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苗族妇女们除了参加田间劳动外,平常的时间就都花在了刺绣针线活上。</p> <p class="ql-block">选彩线。</p> <p class="ql-block">采线做刺绣。</p> <p class="ql-block">捋线线。</p> <p class="ql-block">明媚的阳光,灿烂的菜花,捋彩线的苗女,沁人心脾的春风……。</p> <p class="ql-block">坐在自家门口做苗绣是苗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婆婆整理媳妇发髻上的银饰。</p> <p class="ql-block">同团影友用手机进行创作。</p> <p class="ql-block">锦鸡苗族妇女非常能干,由于男人们出外打工去了,过去许多由男人干的活也都由妇女们干起来了。养马犁田等活路都由苗族妇女们亲自去干。</p> <p class="ql-block">牵马出门去放养。</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刚刚到镇上时看到的苗族妇女沿街卖菜时的情景,大多为老年妇女。</p> <p class="ql-block">过去,苗族人都使用一根竹扁担直接挑进两个竹丝框用以担菜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这是苗族特有的搬运工具,适合山区路面不平情况,既简单又实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铁丝编制的框子更加结实耐用,苗族人也是在与时俱进哈!这位苗族大婶挑着它还很有民族特色哦!</p> <p class="ql-block">来个特写!</p> <p class="ql-block">老年锦鸡苗妇女的服饰与年轻姑娘们的服饰穿着区别较大,她们服装制作比较简单实用,图案设计也都很深沉,衣服颜色大多以深褐色,黑色或深蓝色为主调,饰以少量的红色,绿色和黄色图案,服饰上的银饰也用的不多。</p> <p class="ql-block">镇上的苗族同胞民风淳朴,为人和善,也不反感我们给他们拍照,有的还主动配合非常友好。</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镇上小卖铺里做生意的苗族同胞不少的是已经穿着便装了,并不常穿苗族服装,这究竟是进步还是民族文化的丧失?</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刚到镇上,下车不久就被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拦住了,询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说是疫情期间防控安全,需要检查每个人的健康行程码,还必须要看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幸好我们一行在贵州凯里下高铁后还没有出站,就按照贵州的防疫要求做了核酸检测,并且都拿到了阴性检测报告。之前贵州旅行社方面也是提前做了这方面的准备,并且还给当地政府部门做过报备,否则我们无论如何也是进不了苗寨的。这也印证了贵州的疫情防控安全工作在全国各省市来说是做的非常好的。后来听说我们这个团是贵州凯里地区开春后旅行社接待的第一个省外旅游团。我们离开贵州后,因全国其他地方疫情影响,贵州又再次停止了接待外省旅游团的经营业务。</p> <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发一张当天在锦鸡苗寨采风结束后与当地苗族同胞们的合影。</p><p class="ql-block">(注:文字根据贵州摄影导游闻香老师口述并提供相关资料,部分文字参考网络整理)</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