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

伊K树

<p class="ql-block">  日头还没露出半边脸,一个放牛娃儿牵着一头大水牛穿行在各个水渠田垄间。田间露水重,田埂上的青草在晶莹剔透的露水浸润下显得更加鲜嫩。牛儿长舌头一卷,便只露出一截截草根。随着无数个唰唰声,牛儿的肚子从干瘪变得圆鼓起来。日头也开始展示它的威力,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是要赶牛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放牛娃就是我,放牛成为童年时代最主要的农活。大丫(伯伯)说长大了不会读书,就回家看牛屁股,这不意味着当一辈子的放牛娃吗?我才不干呢!于是摆脱放牛成为我努力读书的最大动力。但小时候逃离不了放牛的命运,也就乐此不疲地接受这一光荣任务了。放牛放久了,便也知道了一些门道儿。早上,一般牛要吃得饱,就将它拉到青草多而嫩的水渠里,吃上几条水渠边的草,牛肚子也就填饱了。</p> <p class="ql-block">  牛一般一天吃两顿,早上吃饱了,上午就得犁田,劳作完后,下午又得牵着它去吃草,这便是我们放牛娃结伴放飞的时候。因为从小生活在汨罗江畔,所以河边是我们放牛的主要阵地。把牛往河堤上一放,便在沙滩上玩开了。堆砂碉堡、挖沙坑、埋活人······玩腻了又在小河里趟水玩,追小鱼小虾,因为河水清澈,小鱼们的踪影被我们一览无遗,但河鱼灵活,一般只能追,没法抓到。</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放牛娃划上了一条小渔船,逆水而上,我一不留神,就从船沿上掉下了水。幸好河水不深也不急,紧抓住船沿的我终于靠一己之力翻上了船,船头却传来小伙伴们哈哈的大笑声。可能是水神不太喜欢我,记得这样的落水经历还有两次:都是在家门口的一大一小洗衣池塘里。每次都是不小心滑下洗衣石板,那池塘的水可深了,齐腰深。两次掉下水喝了几口水,都被我自己拼了命地抱着石板爬上了岸。岸上同样是站在那大笑的三姐,估计她认为我当时的样子挺好笑,全然都不担心我可能再也上不了岸。</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小河中央有一个石岛,每次几个小伙伴搀扶着上岛后,最开心的就是捉螃蟹。螃蟹比鱼虾笨,藏在石缝里,只要你掰开石头,他们便呆呆地瞅着你,也不知道往外逃,我们便信手将他们拈起。但每次也抓不了几只,最后玩玩便将他们放生了。回头再看吃草的牛时,早已不见踪影。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寻牛之旅,这时候河堤上到处都是我们狂奔的身影。当远远地看到牛们正往有稻苗的田里靠近时,我们便大声吆喝,可是,见了美食牛才不会理你,要趁你没有牵到牛绳前大吃几口,于是好好的稻田便会留下一片光秃秃的稻秆。我们知道闯了祸,连忙将牛赶到远处,逃离这是非之地。寻得一块绿草茵茵之地,专心放牛。等到牛肚子圆鼓起来时,太阳也快下山了,我们也便三五成群地赶着牛哼着曲儿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要是没有小伙伴一起放牛,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放法。有时将牛赶进一条深沟里,我就跨在牛背上。一手拿绳,一手拍着牛背,嘴里念念叨叨,和牛儿对起话来;有时候还编故事,唱小曲给牛听。日子久了,牛也把我当亲人了。要它抬脚,它就抬脚;要它抬头,它就抬头。</p><p class="ql-block"> 可有一次不知为何,它竟然攻击起它的小主人来。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下午,我将牛放在一块草坪上,脱下红色的外套蒙住头歇起来。幸好没打盹儿,正当我优哉游哉时,牛儿突然低着头,顶着两只锋利的角向我冲过来。我当时吓得魂都没有了,把衣服一甩,骂了一句“畜生!”,它才看清是我,猛地停下脚步来。后来我一想,或许是因为我头上蒙了一件红衣服,牛见了红布,就变得兴奋起来。怪不得斗牛士手里的布就是红色的。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将红衣服搭在自己的头上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样美好经历,只能梦中所见,不知那头牛还记得它的小主人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