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自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党员志愿者南晓东同志的抗疫心声</h5> 我本可以……但我选择……。如果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你会怎么写?我本可以放弃,但我选择坚持;我本可以选择退出,但我选择面对;我本可以享受安逸,但我选择逆流而上。<br> 2022年4月11日,太原市委组织部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抗击疫情。接到通知,我迟疑了瞬间,毕竟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但迟疑过后便是坚决报名,家里的事,再怎么也是小事,随后便直奔迎泽区双塔三社区报到。事后,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他们说“你是党员,疫情当前,现在正是党员需要做出表率的时候,我们全家人支持你的工作。”<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晓东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投入到抗疫一线</b></h5> 下沉的第一天,我忙着搬运抗疫物资、布置场地、开培训会、汇总社区信息等等,到最后要布置第二天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时候,我坚决要求把自己安排到最艰苦的岗位。社区把我安排到了核酸检测最前沿做信息员,和医护人员一起同台工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晓东同志协助社区进行核酸检测准备</b></h5> 在紧张而忙碌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有几个场景让我最印象最深刻:<br> 一是关于穿防护服。由于是近距离接触人群,所以防护服穿的正确与否很重要。一旦穿好,就需要坚持到工作完毕。本人身材比较高大,大号防护服本身就稀缺,不舍得随便换,所以一直不敢喝水。渴、热、闷、憋、行动不便是我穿上防护服后最大的感受,身处密闭的防护服内,带着N95口罩,呼哧呼哧,呼吸比较困难急促,没多一会就会出现了胸闷、憋气、头晕的症状,头罩里雾气结成的水珠,遮住了视线。全副武装工作超八个小时后,酸胀的小腿、在橡胶手套下被汽水浸皱的手,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不易。<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晓东同志协助社区进行核酸检测</b></h5> 二是采集核酸过程中遇到很多突发情况。比如年龄比较小的儿童不配合,五六次都不能完成采集;有的人在咽拭子采集时忍不住呕吐等;对普通人群完成采样后,我们又开始了针对卧病在床的特殊人群核酸采样。此时已快到中午,防护服里被捂的大汗淋漓。有的人住在老旧小区的六层,没有电梯,从一楼走到六楼已经气喘吁吁,只能边敲门边靠着墙休息。有一户家庭是两位高龄老人,采样完成后,他们对我们能上门采样表示十分感谢,我指了指胸前的党徽,老两口会心的笑了,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让我心潮澎湃,也让我内心充满力量,希望自己能为防疫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在采样过程中,我还遇到了我家孩子,当我站到他面前时,他一脸的诧异,问你是谁,我说是爸爸,他再三确认后脸上表情由迷惑转为惊喜,手舞足蹈的喊着“我爸爸是志愿者”!此时,我觉得行动就是最好的榜样。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晓东同志协助社区上门为行动不便人员进行核酸采样</b></h5> 整个工作结束后,脱掉防护服,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我们志愿者脸上布满勒痕,写满疲惫,但脸上露出了微笑,我们知道病毒从未战胜希望。<br> 联想当下的疫情防控,有许多坚守在一线的普通人,他们默默地付出,确保了管控的良好秩、居民基本生活和城市的运转。他们都是普通人,家里有老人,有小孩,但需要他们时,他们还是义无反顾,也许他们做的事不算多么伟大,也许这也是你正在做的事情,但他们的善良勇敢,让他们闪闪发亮。<br> 我是党员,在疫情防控面前,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困难先找我,哪里有需要我先顶上,让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党有号召,我有响应,与我同行的人中,总有很多是年龄相仿或比我更年轻的人。他们是“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成了基层防疫一线的志愿者之一,是战胜疫情不可或缺的力量。经过新冠疫情的打磨和淬炼,这一代中国青年,已从需要社会呵护的半大孩子、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变成了披坚执锐的勇士。这让我看到,有一种力量叫做中国青年。<br> 在《志愿者手册》开篇第一句写着:“总有一束光照亮前行路,总有一种力量坚定曾经选择,相信爱的力量,终会点燃希望之火”!<br>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提出的要求和期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青年选择的方向。在疫情防控面前,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正在书写自己的答卷。<br> 向疫而行,青春作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