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在土耳其拍摄的一幅“希拉波利斯古城遗址”的照片,入选了9月的“平遥国际摄影展”,展后此片又于11月被送至安徽参加“黟县摄影大展”,因而,有幸和摄协里边两位北京的、四位天津的朋友,随展跟去了黄山脚下的黟县。</p> 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 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14西递、宏村杯"中国黟县摄影大展在这里举办,盛况空前,还请了洋模。 我很喜欢徽派的建筑群落,喜欢那簇拥在一起的青山﹑绿水、白墙﹑黛瓦和马头墙,极具美学价值。这样的建筑黟县影展展区就有,但是太新了,不够味道。恰好,展后,当地摄协负责接待的饶庆平秘书长说去安徽和江西的一些乡村去转转,品尝一下徽派建筑的原汁原味吧,哈,此说正中我意,恰恰是我此番前来这里的“求之不得”! 而后的几天,我们用了其中的部分时间去了离展会中心不远的几个小村庄。 第一个去的是关麓村。关麓是唐朝名臣汪华的后裔聚族而居的地方,建村已有千年历史,现在归属安徽省黟县碧阳镇管辖,因地处武亭山麓和西武岭(被称为“西武雄关”)东麓而得名。又因为过去黟县通往祁门、安庆、江西等地的主要官方驿道都经过这个村庄,所以又名为“官路”。 还因这里古称“堑下”,地势非常隐蔽,此地建村可免战乱侵扰,俗称“官路下”。 关麓村环境优雅,村口有一人工塘,面积达3000平方米,状似弯月,称月塘。村中一条小水溪,清泉淙淙来自武亭山麓,故名武水。 <p class="ql-block">据《官路汪氏族谱》载:关麓始祖系越国公汪华第七子汪爽的后裔汪振美。</p> <p class="ql-block">自唐宋元明世代相承,关麓村并没有多大变化,在清初时,关麓还只是黟县怀远乡(即今西武乡)的一个小村落。到了清乾隆时期,这里出了个汪昭敩,共生八子,依序为令銮、令铎、令鋠、令钰、令镳、令钟、令录(lù)、令鍠、就是关麓八家,昭敩公为八家始祖。</p> 他们初期均在老屋敦睦庭居住,后大都外出经商。他们在潜山、太湖、石牌、黄梅等地收购土特产品,然后贩运到长江下游出售,再换购日用商品到上述地方经销,这样,两头赚钱,生意越来越兴隆。 除文化气息满满的徽商巨贾之家外,小户人家的民居和小街巷亦不粗俗而很有味道。 在村子里很少见到青壮年人,老人们很知足安命,孩子们都很活泼、快乐。 下一个去的村庄叫做屏山,这是个千年古村,她的名称由来是村北有座状如屏风的高山—屏风山。清朝诗人余逢辰在游屏山时写下诗句:“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的确,屏风山就是一列四时皆丽的锦屏,衬托着建有无数徽派古民居的屏山村落。 从屏风山山麓流出一条小溪,经穿屏山村于古溪处汇入自黟城南来的漳水。此溪名为吉阳溪,亦称吉水,为新安江源头之一。吉阳溪两岸粉墙黛瓦,民居幢幢,流长三里建有十桥,方便交通。有人曾写诗道:“吉山吉水吉阳村,神化三峰对吉门。石板桥头无寂寞,明灯天乐伴黄昏。”写的就吉阳溪的风貌。 吉阳溪九曲十弯,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蓄水石磅白花飞溅,两岸不时有村妇浣洗的水声;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铺的商铺夹岸而建,绝成一幅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特有的画卷。 屏山村存有明清民居两百余幢,还有三姑庙、御前侍卫贴墙牌坊、长宁湖、舒绣文故居、玉兰庭、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春风细雨桃花水涨;夏日纳凉,柳垂扬郁;秋夜赏月,水映桥动;冬季踏雪,竹翠笋萌,常年吸引着美院的学生们来此采风作画。 离屏山不远、约15公里吧,一个很有名的村庄叫塔川,又名塔上,它坐落在黟县著名旅游景点宏村到木坑的途中,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饶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尤其是它的秋色,是众多画家、摄影家艺术创作的源泉。 塔川村依山而建,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座巨型宝塔,藏身在山谷之间,掩映在浓荫丛中,别具一格的美,此为塔川之“塔”的来历。 一条小河穿村潺潺流过,给小村带来一丝灵气,此为“川”之来历。合起来,即为“塔川”。 进村不远,就能看到数棵巨大古树,它们分别是樟、榧、枫树,这是塔川一景、所谓的“五树参天”。历经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每株是有数人合抱,斑驳的树身,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塔川村那沧桑历史。 穿过古木林和随处可见的凤尾竹林,漫步于条块分明、依山势开垦的梯田间的小路,沉静之中,你可以感受到塔川村的古朴和谐,清新美丽。 这次碰巧还领略到了山间村民古朴纯情的生活情趣。在已经收割的稻田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前面有人鸣锣开道,高举静牌,贴身护卫佩剑左右,身着官服的状元迈步向前,后跟4人大轿,10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了过来。仔细一看,这些都是用秋收后的稻草打造出的稻草人,展示的是古徽州状元荣归故里之状。后来了解到,这是2014中国黟县摄影大展期间,该县结合当地特色布置的14处特定场景之一,意为“稻草人再现状元还乡”,供摄影爱好者及游客采风。 在安徽省黟县北部,有一个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靠山临水,使人感觉身处山村,却又似在水乡,它叫做卢村,又名雉山村。 卢村村口有一座石桥,名驷车桥,始建于宋。桥的命名,是由于宋代卢村出了一位显赫的人物卢臣忠。古人认为,驷马高车,非显贵者不得乘坐。卢村人以“驷车”命名桥是为了显示卢氏家族的高贵。 穿越卢村有两条小溪,村西的溪流名下门溪,村东的溪流称前街溪,村里的民宅依溪而建,临水一侧多挑出,建有敞廊。 一级级青石台阶,一座座独板木桥,村民们上上下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然自在,看过去别有一番情趣。 <p class="ql-block">卢村最具典型、最有特色的是木雕楼,它体现出徽派民居的精华。卢村木雕楼是由七家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它且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而著称。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p> 卢村古民居群是卢氏三十三代传人卢邦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卢邦燮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后转入仕途,累官至奉政大夫、朝政大夫。志诚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精致优美,取材既热闹喜庆,又朴实优美,既是主人真实情趣的反映,又是古代民俗生活劳作的再现。 村里有好几处老房子已经空下来了,不住人了,虽衰态明显,但难掩其旧时风光。 村里的两条小溪流淌到村南,汇合在一起而成丰栈河。 <p class="ql-block">游览了这几个小村庄,便离开了黟县,去了江西,这是后话了,待下回分解吧。</p> <p class="ql-block">许多年过去了,翻看曾经拍照留下的影像,当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古朴淡雅的建筑、郁郁青青的古树,涓涓流淌的溪水、恬淡安宁的生活,浓厚原始的传统村落,生活中的风景无需华丽只需质朴归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