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保护这座城市

心理学袁运录

文|袁运录 今天下午两点半接到余干县某隔离点一个求助电话,说一个50多岁被隔离的肺癌患者,擅自离开房门,不戴口罩,拼命吸烟,上下走动,死活不听工作人员的劝阻。因为是一名晚期癌症患者,自暴自弃,破坏了隔离点的正常秩序,对防护安全构成威胁,怎么办?<br>我二话不说,骑着车五分钟后到达隔离点。 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两双脚手套、专用口罩,帽子和眼睛遮护罩,里里外外, 把自己严实地裹了起来,然后跟着工作人员通过了酒店的层层防护关卡,最后进入第十五楼的隔离区。 只见一个老头(虽是一个老头,实际年纪也只有55岁,比我还小好几岁,但看起来却很苍老),坐在门口,一脸憔悴地发愣。<br>我蹲在地板上,试着和他搭话,但他一声不吭。我从多个话题试探其内心柔软的地方。<br> “ 不听劝告”,“拼命吸烟”“癌症晚期”……老汉肯定有难言之痛。<br>这时候,余干楚东医院护士小何也帮我端了一个小凳子,我就坐下来开始叙谈。 我说:你去南昌治病,是一个人还是家人陪伴着?<br>他说一个人。<br>你有几个孩子?他说有两个。<br>家里都没有人来陪伴你治病,一定受了很多苦,花了很多钱吧?<br><br> 老汉突然一下止不住掉下眼泪。<br>我见状,进一步询问他的情况。<br>你现在有孙子吗?他点头说有。<br>你有社保养老金吗?他说没有。 你的生活来源靠什么?他说在家里种了100多亩水稻,这些年积攒20多万元全部花在治病上,后面的住院费都借不到,感觉日子也到头了。<br>我明白了老汉为什么会“不守规矩”,为什么要“拼命吸烟”? 按道理,肺癌是不能吸烟的,但你却还要吸烟,因为心里焦躁,只想早日结束自己。<br>为了重启他的生活信心,我把自己生病的经历也告诉了他。<br>虽然你的治病花费的钱没有全报,但至少国家帮你分担了很大一部分。<br>你含辛茹苦把一双儿女养这么大,到头来的却落下这么一个下场,怎叫人不伤心?<br><br> 老汉这时候,从口袋里掏出香烟准备要点燃,我说你现在可以不抽吗?<br>他停止了,把香烟重新放回到口袋里去。<br>虽然你儿女没有回来尽孝,让你感觉到孤独和凄凉,也许他们有自己的难处,也许他们还不懂事,但你有孙子,这可是你全部的希望所在啊?<div>虽然你目前没有住院费,但天无绝人之路,相信政府,相信我们身边有好心人,你尽管安心养病!<br>老汉点点头,眉毛似乎有些舒展。<br></div> <div><br>听完我约半个小时的心理疏导。他说:我明白了,谢谢你,表示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劝告,遵守隔离点的规定,保证不出门。<br>第一次跟被隔离人员零距离接触,开始有些不适应。<br>当工作人员带我下楼后,脱下防护服,再在经过一系列消毒防护程序,我问医生:你们这样全副“武装”值班,一天要工作多久?</div> 她们说:每天十几个小时值班,晚上还要在这里住,一待就是半个月,家都不能回。<br>我今天第一次穿上这身防护衣,前后费了半个小时,憋得好难受,呼吸都有点困难。没有亲身体验,不知道医护人员付出的辛苦有多大。<br><br> 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暖流,对站在我身边的医护人员感到由衷地敬佩。<br>虽然我不知道她们的名字,看不到她们的脸,但我感觉到她们的一颗颗赤诚的心在我眼前跳动。我决定给这里的医护人员赠送拙著《情绪心理学》,以表达我的崇敬之情。 隔离区的朋友们,一定要遵守隔离规则,尊重我们的医护人员,他们是真正的天使。正是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正是她们用心用情,甚至用生命,为我们城市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div>她们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袁运录</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2.4.15</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写于江西余干</div><div><h1><br></h1></div></div> <h1><b>作者简介</b><br><br>袁运录,余干公安民警,省级公安心理服务教官;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br>口吃、强迫症和抑郁症心理专家;<br>当代具有独立思想的认知心理学家;</h1> <div>中华网教育心理频道、凤凰新闻专栏作家,知乎、今日头条心理领域创作者。<br><br>1988年因为严重口吃和强迫接受张景晖心理治疗,获得解脱,并开始研究心理学.<br><br>2008年“火车悟道”走出抑郁后,创立秋水理论(又名黄河理论).<br></div>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上万人次口吃和各种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垂询。<br><br> 研究方向:强迫、口吃、抑郁、焦虑、失眠等症和青少年心理创伤、家庭婚姻等心理问题.<br><br>代表著作:《口吃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情绪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br><br>正在出版:《强迫症原理与康复》《心理健康手册》.《抑郁症原理与康复》. <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