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新闻》2022 第1期

为了祖国的未来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b>《身 边 新 闻》</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font color="#333333">2022 第1期</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font color="#333333">(2022年4月15日)</font></b></div></h1> <h1><b style=""><font color="#333333">办报宗旨:</font><font color="#ff8a00">增加学员动笔机会;丰富学员精神生活;为新闻单位提供稿件。</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167efb">开学初新闻班欢迎新同学 </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b06fbb">摄影:杨淑菊 </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h3><h3 style=""></h3><h1><font color="#ed2308"><b>【老年大学校园】</b></font><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 color="#167efb">田丽娟:</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新闻班学员喜欢上了</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她的风采</font></b></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size: 15px;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潘太芬 王铁华</b></h5></span><br><h1>田丽娟是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新闻班新学员。2022年3月3日,是新闻班春季学期第一堂课。这堂上的是采访课。大家聚精会神,被被采访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这个被采访人,就是田丽娟。田丽娟退休以后,别开生面,提高了物质生活质量,愉悦了精神生活。她的老朋友们为她点赞。学员们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并表示向她学习。接着学员就有行动了。让她坐在第一排,大家围坐在她周边。摄影王成元的相机“咔咔”响起来。于是,田丽娟走到前面,给大家唱起《我和我的祖国》,那悠扬的歌声,那丰富的表情,让大家佩服不已。</h1><br><h1> 2015年9月田丽娟在呼伦贝市邮政局退休。她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36年。退休时她55岁。她退休之后,有了充足时间,开始打造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初步构思就是在吃上做文章。她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烹饪,未成家的时候曾经和邻居厨师学过。每天便调样做着各种饭菜,什么好吃做什么,爱吃什么做什么。当然,最爱吃的是饺子。在吃的时候,咬一口,会有汤汁流出来,口感特别好。吃起来是真不吱声了。鱼也是不间断地插入食谱。思想里没有健康概念,只是一味地吃着自己爱吃的饭菜。一年多下来,体重快速的增长。别人看见她都说:“你这退休在家真好,见胖,气色也好,精神也好。”可她自己就感觉走路费劲,上楼气喘嘘嘘。血压也在逐步增高。2016年5月在一次血压增高的时候,突然头疼,去医院CT检查毛细血管轻微出血。于是住院治疗两周。在医院期间,大夫会诊时候和她交流,让她一定要减肥,否则血压难以控制。她去护士站测量体重,是95公斤。大夫的话提醒了她对健康体重重要性的认识。她出院回家后,便自己制定了一套减肥措施。首先是从吃上着手。她从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关于减肥的多种渠道以及营养餐等。这时候,她外甥女朋友是当地小良农庄的庄园主。他家是政府补贴建设的环保蔬菜基地。大量种植从南方引进的绿叶蔬菜优良品种。她便参加了每周一次送菜的会员。农庄每周上门送菜一次,一年总价格3980元。每次六样品种,其中有西红柿、黄瓜、橄榄菜、茄子、彩椒、塔菜、茼蒿、芹菜、板蓝根等。为了健康饮食,她每天根据配菜制做营养餐,每天少油少盐饮食。绿叶菜基本素炒。再搭配一款肉菜。土豆、地瓜和西兰花等,为了少吃油,一般都蒸吃。蒸熟后,简单地用点盐、料油和少许蔬菜精调味。吃起来口感也很不错。肉类一般水煮牛排或者腱子肉等。一般不喝汤。多吃鱼。既能补充身体蛋白,又有利于健康。她还学做了一款养生汤。一般养生汤要用砂锅炖煮。她做的素食养生汤,放一块豆腐的二分之一,把豆腐切成骰子块,少许油煎两面金黄,再准备几个香菇、枸杞、大枣、娃娃菜或者普通白菜少许,再煎一个鸡蛋,把这些食材放到砂锅里,加少许盐、蔬菜精,慢火炖煮十几分钟之后,里面也可以加鹌鹑蛋,出锅时候放少许香菜末,点几滴芝麻油,就可以喝汤了,又清爽,口感也好,还健康。在饮食精心料理的生活中,一年多下来,体重下来8公斤,到2019年她的体重由原来的95公斤减到82公斤。体重下来之后,身体各个机能都恢复了往日没有的健康指数。精神状态也随之好起来。总结一下,养生之道,身体,情绪,灵魂三者缺一不可。身体健康了,她自己从精神层面又有了新想法,决定去老年大学学唱歌。<br><br></h1><h1> 2019年9月1日,田丽娟便和朋友一起报名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声乐班。当时她是零基础学唱歌。郭媛媛老师讲解的声乐知识对她来说就是天书。她来到同学们中间,找个适合自己的位置落座。她听见了同学们在唱《妈妈教我一首歌》。这首歌是殷秀梅唱的,听起来大气,使她一下子想起妈妈。提起妈妈两个字,让她亲切地想起了有家的感觉,有妈妈在的时光。旋律很熟悉,但她唱起来确实感觉难度很大。她在嘴里哼着唱,她感觉她浑身充满活力,她真的一下子就喜欢这歌声,歌声让她为之振奋,唤起她内心对生活的热情。自身的乐感也被激发出来。她心里很激动,“原来我也能唱歌啊!”回到家,她努力熟练老师课堂的知识。她当时也不是很懂,不知道从何下手能把歌声唱好。她便在网上查阅有关声乐对身体的各种好处。一首歌就是一个美妙的故事,当她唱每一首歌时候,使她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打动歌唱的情绪,你就有了唱歌意识。声乐需要人为地调动歌唱器官的使用,在唱歌用力用气息的时候,要声情并茂把歌的作品展现出来,才能打动观众。为了学好声乐,她下决心,苦练基本功,回家1234567反复唱。音准是唱歌的最坚实基础。可是由于刚学唱歌,南腔北调得很难听,她爱人和邻居旁敲侧击地挖苦她,她也不为所动。<br><br></h1><h1>通过一年多的深入学习声乐和乐理知识之后,她的歌唱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她更加热爱唱歌。她发现自己不爱感冒了,情绪特别良好,遇到难事有耐心地去解决,遇到困难也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情的发展。音乐是激发人类灵感的灵丹妙药。音符的潜力是挖掘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一些东西。学习音乐也让她转变了人生观,价值观,身体也受益匪浅。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根据学校要求各个班级准备了多姿多彩的演出形式,歌颂我们党的生日。声乐班在郭老师的带领下,编排了合唱演出节目。当时郭老师找田丽娟让她担任班级节目的领唱。她顿感兴奋和恐慌。通过这件事,她知道她唱歌水平在老师心里有了地位,又怕唱不好影响集体荣誉,在矛盾之中又不想放弃这次机会,就和老师及班长探讨合唱的歌曲和整体编排。最后敲定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开始部分由她领唱,后面是合唱。当同学们举起国旗,不约而同地唱起来了,激动得手舞足蹈,在一片国旗的摇摆中,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悠扬的歌声响彻班级,响彻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她们班的歌唱照片镶嵌在学校的长廊两侧,记录着她们声乐班的风采。田丽娟学习了两年多声乐,终于有了胜利的佳音。同学们对她投来羡慕的眼光。<br><div style=";"><span style="color: inherit;">田丽娟现在是新闻班的一名新学员,她又开始了新的征程。衷心祝愿她有新的收获,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span></div></h1> <h1><b><font color="#ed2308">【关工信息】</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海拉尔区关工委召开</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2年工作会议</b></div></b></font></h1> <h1>本报讯 4月1日,海拉尔区关工委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乌兰巴拉作工作报告,市关工委副主任赵勇、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青格乐出席并讲话,区关工委秘书长赵庆森主持会议,区关工委机关人员及科局、镇办常务副主任等40余人参加会议。</h1><br><h1>这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回顾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font color="#b06fbb">(董大彬)</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图片新闻】</font></b></h1><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h1> 2022年4月8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2022年3月2日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新闻班张连城、王景琴、田力、杨淑菊、董大彬、王铁华、王成元、宋堂盛等在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做“直播呼伦贝尔”节目图为直播后,他们在直播间与主持人孙凌合影。</h1> <h1><b><font color="#ed2308">【呼伦贝尔讯】</font></b><br><br></h1><h1>2022年3月呼伦贝尔市委任命张红杰为呼伦贝尔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font color="#b06fbb">(谷金龙)</font><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耄耋母亲陪女儿一起上大学 </font></b></h1> <h1>2022年4月1日星期五下午,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新闻班上课来了两名新学员,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位53岁,一位83岁。53岁地搀扶着83岁老人。原来她们是娘俩。女儿叫贺军,其母亲叫陆秀珍。新闻班学员对此都很纳闷儿,感觉很奇怪经过询问以后,才了解到这位老人是新学员贺军的妈妈,她来上老年大学新闻课把老人留在家里不放心,她有意领着老妈上大学了。她经与其母商量,欣然接受了。大家向老人和贺军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只见老人面带笑容,津津有味听起课来。</h1><div><br></div><h1>这个老人与众不同,肯定有故事,经女儿介绍,了解得知:老人家性格开朗,喜欢热闹,因为自己没有读过书,读书和渴望有文化就成了她的梦想。在她需要读书的年代,她没有条件实现自己的愿望。长期以来,她特别喜欢和有文化的人接触。一生中,无论多么艰难,她都供孩子们读书。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她自己的四个孩子都是大学毕业生,而且为第三代陪读。孙子辈的孩子们,出了一个本科生,两个研究生,一个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生,老人家自己虽然没有文化,却在文化传承中,为家庭、为国家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在陪读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喜悦,享受着别样的幸福,如今又来给女儿做陪读,是因为她特别喜欢这种学习的氛围,耄耋之年了,对于文化的兴趣仍然不减,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实在是令人佩服!也是我们新时代老年人的楷模!女儿骄傲的说:别看我妈没文化,我妈可是不简单!所以我要带着母亲上老年大学。<font color="#b06fbb">(王亚男) 摄影:王成元</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昨日《余晖》】</font></b><br><br>2022年3月31日《呼伦贝尔日报》6版《余晖》登载了3篇文章:张宪红写的《宋堂盛:愿把余晖献给党》刘静廷写的《世纪大桥和百年老站》、牛培瑛写的《酒》。宋堂盛是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新闻班学员。于2021年5月14日获得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授予的“优秀新闻人”称号。现在他是海拉尔区东山街道入党积极分子。(范艳梅)<br></h1> <h1><b><font color="#ed2308">【健身气功园地 】</font></b><br></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杨玉杰 :名副其实的健身气功推广大使</font></b></div></b><b><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b06fbb">贺军</font></b></h5></b></h1> <h1>杨玉杰 2015年随爱人来到阿荣旗。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健身气功结缘,便深深地爱上了它,后来她成为阿荣旗健身气功协会的教练,她让更多的人加入了健身气功的行列!她多次带队参加了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各项赛事并获奖!她编排的气舞成为阿荣旗历届春晚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br></h1><h1><br></h1><h1>作为一名执着和热爱健身气功的习练者,杨玉杰把她当做了一份事业来耕耘。2019年杨玉杰回到家乡塔尔气,许多慕名而来的人跟她学习健身气功,她都毫无保留传授给这些爱好者。在塔尔气掀起了学习健身气功的热潮!2020年林业局的一名记者发现了杨玉杰,在和她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健身气功不仅能够改善人的身体功能,还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素质等益处,就主动地与林业局的领导汇报。经领导同意在杨玉杰的指导下举办了第一届林业局全民健身大型公益活动,并且再一次地掀起了塔尔气学习健身气功的热潮,让健身气功成功走入了企业!开辟了塔尔气健身气功的先河!为家乡健身气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br></h1><h1>2021年塔尔气小学的领导找到了她,在校园传授和推广健身气功八段锦。杨玉杰义不容辞地答应下来并积极的筹备和推广。她意识到孩子是家乡的未来,为此她下大力气,投入更多的精力。将健身气功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至今塔尔气小学课间操就是健身气功八段锦!疫情期间八段锦更是被她广泛地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和科学健身。</h1><h1><br></h1><h1>从陌生到模仿,从喜欢到热爱,从传授到传播,从责任到使命。这就是呼伦贝尔气功教师团队的杨玉杰习练和推广健身气功的足迹和心路历程。她的行为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基层健身气功推广大使!</h1><h1> <br></h1><h1><b><font color="#ed2308">【往日时光】</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难以忘怀的青少年时期冰雪运动</font></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 赵山根</b></font></h5><h1><br></h1><h1>北京冬奥会这十几天,我的肾上腺一定累坏了。看比赛,和冰雪健儿一样紧张,一样激动;数金牌,和冠军一起欢呼,一起庆祝。快八十岁了,感觉自己好像还充满活力,不禁回想起自己年少时滑雪、滑冰、打冰球的种种经历。</h1><br><h1>我刚上小学那年冬天,同住一个大院儿的高成峰参加全国滑雪比赛回来,领着我们一帮小朋友在西山山坡上体验滑雪。我站在他身后,踩在雪板上,搂着他的腰,他带着我从高坡上一冲而下。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滑行,风在耳边呼呼回响,小伙伴们在远处高喊加油,哎呀,兴奋的不得了,于是做梦都想着滑雪。<br><br></h1><h1>要滑雪,得有雪板,这谈何容易,别说没钱,有钱也没处买。我每天惦记着这件事,好像魔怔了。看着我丢魂落魄的样子,母亲出手了。她先去有雪板的小朋友家研究了一番,回家又闭目养神盘算了一会儿,就出门去了邻居乔二哥家。乔二哥当时正在“笼屉生产合作社”做学徒,母亲请他帮忙买两片一米长的竹片,还叮嘱人家一定帮忙处理好竹节处的凸起。竹片很快买回来了,母亲把竹片的一端插入温度还很高的煤灰中慢慢加热,然后趁热伸进门的下缝里慢慢向上抬,这样就做成了雪板前端的翘起。随后又锯了两块一尺长的木板,每块木板的两侧再钻几个孔,把木板钉在竹片上,用帆布条儿做成袢穿过孔固定在木板上,我的滑雪板就制作完成了!绑在脚上一试,别提多神气了!<br><br></h1><h1>此后几年,这副自制雪板就是我冬天的全部快乐。距我家不足二百米的海拉尔西山,就是我的滑雪乐园。当时西山上有许多大家自创的滑道,坡道的长短弯曲各不相同,著名的有“一坑”“二坑”和“三坑”,“三坑”就是现在的网红打卡地“根坡”,这里坡陡且长,樟松挺拔林立,滑雪者需要集中精力,左右穿梭,非常有挑战性。天高气爽,古木参天,飞驰而下,那种快意真是难以形容,无尽的天地间,只有山、雪、和我们。那时的一切都简单、纯净,简陋、就地取材,是我当年滑雪的最大特点,也是我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几十年过去了,母亲为我制作雪板的每一幕,还都在我眼前。<br><br></h1><h1>小学四年级暑假,海拉尔成立“少年业余冰上体育学校”,选拔学员时我飞跑着去报了名。选拔也是简单、明快的,只有三个测试项目,在几位老师的监督下,我顺利完成了测试,六十公尺九秒,跳高一米四,俯卧撑十五个。录取了四十几位学员,我年龄最小,个子也最矮。<br><br></h1><h1>虽说是冰上学校,可不只是冬天才训练,夏秋季要保持训练频率,而且相当严格。正规训练和自己玩儿可不一样,一天训练下来非常累,大家都喊不练了。我每次想不练了,脑海里就开始浮现冬天在冰面上驰骋的景象,于是咬着牙完成各项任务。终于等到冬天了,发冰刀了!拿到属于自己的“黑龙”牌冰刀那一刻,真是兴奋得手足无措!<br><br></h1><h1>有之前的滑雪经历,再加上陆地训练基础,上冰我们就能飞驰。第一次测验,我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滑冰和滑雪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之前滑雪是一个人在林间穿梭,完全是自我陶醉,而滑冰是在冰场上,周围好些人,滑得好随时被关注,一马当先的冲刺、漂亮的急停,马上就有人高声喊好,而且,穿着的是真正的冰刀呢!我每天都沉浸在上冰的快乐里。可惜海拉尔冬天太冷了,我们年纪小不懂得保暖,玩儿得兴起感觉不到冷,没多久就把脚冻伤了。每天晚上,母亲都把草药捣成泥加热了给我热敷,很快好了,刚一好就忘了疼,马上跑去上冰,结果又冻了,回来继续敷药,再冻,反反复复地折腾,两个冬天都是这么过来的。上冰训练保证不了,成绩就没什么大进步,以至于连一次像样的比赛都没参加我的速滑生涯就结束了。但两年多的严格训练,让我掌握了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还养成了终生锻炼的好习惯。<br><br></h1><h1>初中我是班级体育委员,初二进了学生会体育部。那时候除了上课,全天都是体育活动。体育部更是得天独厚,有活动就参加,能参与的绝不放过。我学会了跳远、三级跳远、跳高,再加上极其热爱的踢足球,很快我就成为操场上的活跃分子。每天最后两节课和放学后的时间,我都是在操场上奔跑着度过的。<br><br></h1><h1>上了高中,我当选学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兼任校田径队队长。队长必须得有自己的专项运动,虽然当时我跳高高度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身高,但因为我是“二等残废”(当时的玩笑话,凡指身高不足一米七的男士),只能选跳远和三级跳远参赛,个儿不高,但成绩还不错。当时海拉尔二中田径队可真是非同一般,1965年夏季全盟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总分第一,女生总分也是第一,当时队里有一批有潜力的运动员,付惠敏、高金英都是后来的速滑名将。尤其让人高兴的是海拉尔二中有自己的冰场,就在教室门口,冷了随时可以进教室取暖,条件好,大家都喜欢上冰,但我这时感兴趣的已经不再是速滑而是冰球了。青春期的我们太为那种冲撞、拼搏的场面着迷了!但当时海拉尔还没有冰球队,我们只能自己模仿打着玩儿。上了大学,打冰球的机会来了。和我同班同宿舍的张怀忠曾是呼伦贝尔冰球名将,他介绍我加入了冰球队。虽然我个子不高体格也不太壮,但灵活灵巧,再加上之前的滑冰经历和各种体育锻炼的基础,我进步很快。正当我们埋头训练期盼比赛的时候,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开始了,连文化课都不上了,谁还顾得上组织冰球比赛?于是我的冰球生涯也只限于自己玩耍了。<br><br></h1><h1>滑雪、滑冰、冰球,虽然我的冰雪运动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了,但这一次次的尝试促成了我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坚持。早晨跑步,坚持了几十年;五十多岁时学会游泳,一游就是二十年;儿时学会的“前手翻”,一直是我的保留节目,前些年还常被老朋友鼓励着表演,七十岁了才恋恋不舍地停下来;年纪大了坚持走步,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快八十了每天仍然坚持做运动。冬天寒冷路滑,孩子们不允许我去户外活动,我就把孙女们玩耍的泡沫垫子拼接起来,每天在垫子上翻滚,抬腿,屈膝,爬行,平板支撑……凡是想得起来又可以完成的动作,就饶有兴趣地做着。这既不是瑜伽,也不是体操,只是随心所欲,量力而行地活动,还真别说,折腾下来全身舒服,这儿那儿的疼痛也减轻,甚至消失了。运动使我健康,坚持让我快乐。无论年龄几何,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是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体会。<br><br></h1><h1>冬奥会前夕,大剧院的湖面上建了一个冰雪游乐园。这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我和老伴儿也去凑热闹。本想“照量”一下雪地车的刺激,在工作人员劝说下,我只好把“照量”改成了“照相”,和冰墩墩合个影,也是年近八十的我以实际行动支持冬奥了吧!</h1> <h1><font color="#39b54a"><b>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新闻班主办 </b></font></h1><font color="#39b54a"><b>主编:胡万军 <br>编辑:杨淑菊 王铁华 热线电话:15647019516 </b></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