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莽莽群峰,巍峨峥嵘,壮美铁山,屹立苍穹。晟曦初露之际,霞光穿透云海,极目而望,薄雾淡去时古老铁山的轮廓豁然呈现。</h5><div><h5> 坐落于河北省迁安市与迁西县交界处的首钢水厂铁矿,自1969年建成投产以来,历经艰苦创业、曲折前行、创新发展等不同时期,最终建成现代化特大型露采矿山。目前已累计生产精矿粉超1亿吨。这1亿吨精矿粉,可生产7000万吨钢铁,建造9998个埃菲尔铁塔。水厂铁矿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冶金矿山"十佳厂矿”、"全国经典矿山”。</h5><div><h5> 历史长河沉淀不朽经典,乘一叶兰舟逆流追溯,回望矿山人在水厂铁矿全面发展征途上的努力与探索…...</h5></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迁滦铁矿建设初期,工程技术人员规划建设方案</font></h5> <h1>一、开山踏水(1955-1971)(摘读)</h1> <h3>(一)古老铁山献宝藏(1955-1965)</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水厂铁矿穿爆车间胡浩--早会领读</font></h5> <h5></h5><h5>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片铁矿石富有之区。距今大约25亿年前,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濒临渤海的燕山怀抱中,孕育出一种黑色宝藏——铁矿石。</h5><h5> 上世纪的1959年,石钢落脚“铁迁安”,建成了大石河铁矿,结束了石钢“有铁无矿”的历史,但仅满足高炉需求的30%,因此急需挖掘资源潜力,扩大矿山建设。滦河旁另一个巨大的磁铁矿区同期引人关注,这就是未开发的水厂矿区,它储量丰富,且覆盖层薄,易采易选。<br></h5><h5> 要建矿地勘必先行。早在1955年,冶金工业部地质局华北分局503勘探队,便把普查找矿的触角延伸到水厂矿区。那年冬天,24岁的地质技术员何永祯,在漫天飞雪中,把头系小红旗的标杆插在了水厂附近群峰的制高点——将军墓岭上。<br> 将军墓岭,是水厂铁矿的主峰。将军墓岭,是为修筑北部长城而牺牲的一位名将的墓址。探矿者们站在这高高的将军墓岭上,第一次有了志存高远的慷慨雄浑之感。<br> 1958年—1962年,地质部河北省地质局唐山综合地质大队在水厂铁矿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1962年秋,国家计委召开会议决定,水厂铁矿勘探列入国家重点建设规划项目,为集中力量加速勘探,由冶金部和地质部联合勘探。<br> 1963年开春,一场水厂找矿地质勘探大会战开始了。二十响开山修路的排子炮掀开了坚硬的岩层。苍山激动了,震颤了。石钢勘探队党委书记,一位二十四岁就当过县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搞过多年党的地下工作,1957年从冶金部机关来到勘探队后,在三十多年里,为首钢矿业建设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倾其毕生精力、功绩卓著的“老”书记,亲自率领职工们开山修道搬抬重物,粗犷的嗓门协调着一群群袒胸露脊、热情刚毅的青壮汉子淌汗负重、坚缓前进的步律。<br> 水厂勘探会战,经冶金部和地质部联合探明水厂区的铁矿储量为4.37亿吨(初步探明),共同提交了“河北省迁安县迁安铁矿区水厂铁矿床地质勘探最终总结报告”,在全国的铁矿资源概图上,水厂矿床列入大型矿床行列。</h5> (二)一波三折筹建路(1961-1969)(节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水厂铁矿穿爆车间谷鑫--会前自学</font></h5> <h5> 发现了水厂这个大型矿床,石钢人“开发矿业”的热情高涨、心情迫切,立志建成国内大型矿山。<br></h5><h5> 第一次筹建,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搁浅。1961年,石钢就给冶金部打报告,要求把水厂铁矿的建设安排到1962年。可是,连续三年的全国性严重自然灾害,迫使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建设投资逐年减少,许多项目被迫下马,水厂铁矿的开发建设也被暂时搁置起来。<br> 第二次筹建,因“文化大革命”而再次搁置。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水厂铁矿重新开始筹建。在一次高层论证会上,针对水厂矿地质品位低、夹层多、没有开采价值的意见,时任炼铁厂厂长的丁书慎,用高炉吃迁安地区铁矿矿粉后,优化炼铁技术经济指标的详细数据,说明不能按照原矿品位决定开采价值,使水厂铁矿通过了论证。<br> 1965年秋,基本建设也开始破土动工。石钢迁安铁矿矿山建设工程公司开始修建大石河到水厂的铁路,拉开了开发建设水厂铁矿的序幕。1966年3月25日,石钢公司党委书记肖平和经理周冠五来到矿山,传达上级指示,正式决定挥师北上,拿下二马矿,劈开孟家岭,会战刘官营,进驻水厂矿。3月26日,石钢社教工作团党委在迁安矿区隆重召开了有3000人参加的誓师动员大会。4月,大石河至水厂铁路的沙河百米大桥建成,石钢公司副经理席正平剪彩。随后,卑水铁路修到了水厂,山上也盖起了简易工房。但是,没过多久,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所有干部、知识分子被打倒,办公区域被贴上封条,生产建设工作全面瘫痪,迫使已经基本具备“水通、电通、路通”条件的水厂铁矿建设工程被迫停工。<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誓师大会现场图片</font></h5> <h5> 第三次筹建取得全面成功。1968年8月,经毛泽东批准的全国冶金工业“抓革命,促生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狠抓矿山原料这个薄弱环节,充分挖掘现有矿山潜力,加速建设一批新的矿山。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国家决定继续进行水厂铁矿建设工程。<br> 首钢迁安铁矿因此成立“水厂矿筹备组”,共7人,刘永涛任组长。很快又在此基础上成立由70余名职工组成的水厂连进驻水厂西山进行生产筹备工作。1969年2月,首钢迁安矿区成立会战指挥部,由时任首钢副总工程师杨云魁出任总指挥。2月11日,有冶金部、唐山市和迁安县等40多个单位4000多人参加的誓师大会召开。自此,古老的山峦不再沉寂,大批建设者开赴将军墓岭,建设矿山、开发宝藏的水厂铁矿大会战全面打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援建取得大成功</font></h5> (三)如火如荼大会战(1969-1971)(节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水厂铁矿穿爆车间史亮亮--午休自学</font></h5> <h5> 四十多年前,在古老的燕山南麓、滦河之畔一片富饶的土地上,一场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大会战——水厂铁矿建设大会战正式拉开帷幕。那是一场万人参战、声势浩大、气壮山河的大会战,山上山下,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到处是车水马龙的紧张施工场面。难忘的激情岁月里,老一辈矿山人将艰苦创业的足迹,深深地镌刻在首钢矿业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里。<br> 从1969年2月开始,建设施工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挺进了水厂,当时的首钢矿山建筑工程公司、冶金部直属第二冶金建设公司和第十一冶金建设公司共同承担了会战的施工任务。北京市还专门组织了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工业学院5000名师生,远道而来参加这场势在必得的大会战。在首钢“五七”干校劳动的部分机关干部也到矿山参加了会战。甚至连矿区的职工家属和当地农民也为支援矿区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欢迎钢院援建</font></h5> <h5></h5><h5> 会战期间的1970年,中央军委派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五师35团进驻迁安矿区,执行“三支两军”任务,协助参与水厂大会战。<br></h5><h5> 会战初期,矿山建设者们住窝棚、吃窝头、喝面糊,克服重重困难,昼夜奋战。各级领导、办事人员服务到现场,做到“三个上一线”,即:思想动员上第一线,施工指挥上第一线,后勤供应上第一线。<br> 70年代初,在交通、信息非常闭塞的大山中,要指挥协调几千甚至上万人搞矿山建设绝非易事,物资供应、设备安装、进度安排、人员调配等等皆需统筹兼顾,克服的困难也可想而知。<br>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关于这次大爆破的场景,至今仍留存在老一辈建设者们的记忆里无法抹去。184大爆破的爆破量达1000多万吨,北京市还专门派了一个营的解放军参与建设和维护安全。没有干部群众之分,建设者们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参与到凿眼挖洞装药工作中。</h5><h5> </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厂区概图</font></h5> <h5> 在建设水厂铁矿的大会战中,大爆破一个接一个。东山大爆破后,紧接着是南山大爆破、北山大爆破等等。首钢人建设大型矿山的决心和意志,征服了高山,赢得了群峰的致敬,大爆破过后,山平了,沟齐了,高高的山峰低下头来,连绵的群峰俯下身躯,搭成了电机车、电铲等作业设备上山的“通道”。水厂铁矿采矿场的4个山头连成一片,形成了长达3公里的采矿台阶,到1971年底,水厂矿区具备了年产350万吨铁矿石的生产能力。</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