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致远 “阅”见成长

我亲爱的老师和孩子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耕读传家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诗书继世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耕读是文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一种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更是一种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于教师,“耕”是桃李之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于家长,“耕”是父母恩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而读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思想活力永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智慧之光常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浩然之气滋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既耕且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一呼一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构成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滋养了灵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成了诗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阅见了成长。</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武汉市直属机关育才幼儿园开启了“阅读·悦心”之旅,我们引进了智能绘本借阅平台,老师们成立了“一寸书社”,为孩子们献上喜马拉雅“育才故事盒子”,搭建了故事大王比赛平台,开展了语言教研活动……。阅读,打开了孩子智慧的窗,打开了孩子心灵的门,成为了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p><p class="ql-block"> 对父母或成人而言,阅读的意义何尝不是如此。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p><p class="ql-block"> 2021年开始,每年4月“世界读书日”,我们都会推出“耕读致远 ‘阅’见成长”家园共读活动,让我们一起阅读,一起做最好的父母!</p> 好书推荐人 <p class="ql-block">  郭琳老师,幼教一线工作30年,是育才幼儿园优秀的骨干教师。她喜欢阅读各类书籍,最擅长的就是读懂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内心世界的回应者。2016年在育才幼儿园的管理层大力打造书香校园的背景下,她创建了育才第一个书香团队,和老师们一起在阅读中充实课余生活,丰富内心世界,潜心阅读反思实践,打造了育才学习型团队。多年以来的阅读习惯,使她养成了春风化雨般的教育风格,她还引领着家长们一起阅读,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在她的教育和指导下都能润物无声的迎刃而解,深受家长和孩子喜欢。</p> 好书推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b></p> 推荐语 <p class="ql-block">  自国家全面开放三孩政策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讨论和关注。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一个孩子很容易存在过度关注的问题,多个孩子又容易出现关注不够的情况,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做好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p><p class="ql-block">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父母的,几乎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怎么爱呢?爱孩子就需要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才是最高层次的爱。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爱的语言的过程,是我们为人父母必要的修行。只有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从能让我们拥有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与孩子达成和谐的交流和沟通,也会让家长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轻松”养育三孩。</p><p class="ql-block"> 本书1980年首次发行,距今已经40多年了。作者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世界上已经有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非常有效, 我亲测有效,强力推荐。</p><p class="ql-block"> 全书有七个章节,每一章节都配有漫画,通俗易懂,可以从第一章起逐字阅读,平时特别忙的家长也可以通过浏览漫画获取主要的沟通方式和技巧。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第三章代替惩罚的方法以及第五章学会赞赏孩子。掌握了这几点,就基本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本文就主要介绍这四章,每一章文字内容后,都配有思维导图,这样就能更清晰的理解文本内容。建议大家阅读本书后,也画一画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就更能熟练掌握”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我想吃蛋糕</b></p><p class="ql-block">孩子:妈妈,我想吃蛋糕。</p><p class="ql-block">妈妈:家里正好没有了,吃点饼干吧。</p><p class="ql-block">孩子:不,饼干不好吃,我要吃蛋糕。</p><p class="ql-block">妈妈:饼干怎么就不好吃了,你真不听话,赶紧吃,要不就不吃。</p><p class="ql-block">孩子:我就要蛋糕!我就要蛋糕!</p><p class="ql-block">结局:要不就是给孩子一巴掌,要不就是被迫出去买……</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忽略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说:“饼干不好吃。”我们说:“饼干怎么就不好吃了!”这就是忽略,我们在告诉孩子,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感受,我们说的才是对的。忽略孩子的感受,会使得孩子不愿意进一步跟我们沟通,也会让他们产生情绪上的对立。</p><p class="ql-block">书中建议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处理。 </p><p class="ql-block"><b>1.全神贯注地倾听。</b></p><p class="ql-block"><b>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b></p><p class="ql-block">用“哦……”、“恩……”、“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3.说出他们的感受。</b></p><p class="ql-block">“这件事让你很灰心!”</p><p class="ql-block"><b>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b></p><p class="ql-block">“真希望我能立刻把蛋糕变出了给你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正确的做法:我想吃蛋糕</b></p><p class="ql-block">孩子:妈妈,我想吃蛋糕。</p><p class="ql-block">妈妈:宝宝想吃蛋糕呀,不过家里正好没有了。(妈妈应该蹲下身,用温柔的眼神直视孩子)</p><p class="ql-block">孩子:不,我就要吃蛋糕!</p><p class="ql-block">妈妈:蛋糕软软甜甜的,宝宝喜欢吃蛋糕,家里现在没蛋糕是不是让你不开心了?</p><p class="ql-block">孩子:嗯,我就是想吃蛋糕。(态度软化)</p><p class="ql-block">妈妈:嗯,妈妈真希望马上能给变出一个像屋子一样大的水果蛋糕来,好香好甜呀!(闭上眼睛,做享受状)</p><p class="ql-block">孩子:嗯,那样就太好了,对了,能不能明天去买蛋糕吃?(是商量而不是命令)</p><p class="ql-block">妈妈:可以啊!</p><p class="ql-block">孩子:我现在就吃饼干吧。</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样让孩子的感受好?那就是接纳他们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b></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没有达到我们期望时,下列几种对话我们说过哪些呢?</p><p class="ql-block"> * 家长的责备</p><p class="ql-block"> “告诉过你多少次,怎么老这样? 你就不能上点心? 你从来就不听话。”</p><p class="ql-block"> 孩子心想:“你说我不听,我就不听。”</p><p class="ql-block"> * 家长的谩骂 </p><p class="ql-block"> “教了你多少次,还不会,真是笨死了。”</p><p class="ql-block"> 孩子心想:“说的对,我就是笨;反正也学不会,我不想学了。”</p><p class="ql-block"> * 威胁 </p><p class="ql-block"> “我数三下,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p><p class="ql-block"> 孩子心想:“我害怕;不要就不要。”</p><p class="ql-block"> * 命令 </p><p class="ql-block"> “你现在必须去做,不要讲条件,快点!”</p><p class="ql-block"> 孩子心想:“我就不想做;我讨厌听你的。”</p><p class="ql-block"> * 控诉 </p><p class="ql-block"> “我累得要死要活,不都是为了你。”</p><p class="ql-block"> 孩子心想:“我真多余;都是我的错,还不如不要我呢。”</p><p class="ql-block"> * 比较</p><p class="ql-block"> “你看别人家孩子从来都不用操心。”</p><p class="ql-block"> 孩子心想:“你找别人当孩子啊;我讨厌别人家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 嘲讽</p><p class="ql-block"> “这不记得,那不记得,你可真行。”</p><p class="ql-block"> 孩子心想:“你行你来;反正我记不住,就不记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做法会给孩子们带来诸多负面感受,要想让孩子与我们合作,我们需要更新自己的理念。书中给出了5个建议,</p><p class="ql-block"><b>1、描述</b></p><p class="ql-block">描述你所看到的东西。“我看到地上扔着一个香蕉皮。”这时候你不需要说一大堆的长篇大论,这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2、提示</b></p><p class="ql-block">比如人踩到香蕉皮很容易滑倒。</p><p class="ql-block"><b>3、说出你的感受 </b></p><p class="ql-block">我不希望有人滑倒,也喜欢干净的地面。</p><p class="ql-block"><b>4、提出要求或帮助</b></p><p class="ql-block">你可以把香蕉皮扔到厨房的垃圾桶。</p><p class="ql-block"><b>5、写便条</b></p><p class="ql-block">孩子喜欢父母给他写便条,他们会把便条当成宝贝收藏起来,也会会更容易纠正错误。这些方法都是寻求合作的时候常见的手段。</p><p class="ql-block"> 这些技巧鼓励孩子合作,不会给孩子留下负面的感受。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必须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再帮助孩子,或是用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我现在很生气,待会再跟你谈。”而不是内心里是很生气,可还要对孩子说我不生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代替惩罚</b></p> <p class="ql-block">  惩罚似乎能解决一些问题,孩子可能因害怕而变得配合起来,但惩罚会给孩子带来了两种负面情绪,1是他们在受惩罚时会痛恨家长;2是他们觉得自己做得很差劲,充满罪恶感和自怜,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无论如何,惩罚都剥夺了孩子们在犯错后反省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解决问题前,为了能让“解决问题”的过程进展顺利,我们需要对自己做一些“心理暗示”:</p><p class="ql-block">* 我要尽可能地接纳和倾听孩子。我会尽可能地得到一些以前忽略的信息和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要避免武断、评价、说教。我不去试图劝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会考虑任何新想法,不管是不是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不去担心是否立刻见效。如果我们没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说明还需要认真思考、仔细调查以及更多地讨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7个代替惩罚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和孩子出现冲突的时候,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他是在参与解决问题,让我们的个人需求得到尊重。重点在于“尊重”--对孩子、对我们自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学会赞赏孩子</b></p> <p class="ql-block">  本书的所有理念和技巧都是在帮助我们的孩子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对他们的感受表示尊重,给他们机会做选择,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都是在加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而赞赏他们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赞赏不是等于: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太美了……被赞赏者的孩子可能会产生怀疑、会带来压力、会让他们引起焦虑,会感觉被控制等感觉,所以我们有时候越表扬孩子,往往孩子却越拒绝,并不能真正鼓励和帮助他们。</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想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继续坚持下去,就需要避免“评价式的赞赏”,像“好”、“好极了”、“真棒”、“最好的”。相反,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简单描述”就可以。我们可以描述一下所看到的,或者描述所感受到的。</p><p class="ql-block">赞赏时可以使用以下3个技巧:</p><p class="ql-block"><b>1.描述你所看见的。</b></p><p class="ql-block">“房间很干净,玩具都整齐地摆放在玩具柜里了。” </p><p class="ql-block"><b>2.描述你的感受</b></p><p class="ql-block">“看起来感觉很舒服。”</p><p class="ql-block"><b>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b></p><p class="ql-block">“你把玩具都分类收拾了,积木和汽车都放在指定的盒子里,这叫‘分类收放’。”</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使孩子愿意与父母配合,每位父母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作者建议我们:书中每一章都配有练习,一边读,一边认真做练习。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演练,然后接着读。我们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录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让我们一起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供 稿:郭琳</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周璇</p>

孩子

蛋糕

感受

我们

阅读

技巧

他们

赞赏

妈妈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