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br>春光如海,环驾中国边境线四月来到北海。天睛了,该去涠洲岛看日出日落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涠洲岛看日出</h3> 涠洲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位于北海正南24海里处,西面与越南隔水相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涠洲岛的标志:“大海之眼”灯塔</h3> 去涠洲岛看日出,最佳位置是岛上的五彩滩。这里的海岸线,崖面高耸直立,黑的、红的、黄的,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坐在崖台上,极目苍穹,天尽头,海尽头、夜尽头,当黎明来临,一轮红日将从这里升起。 黎明终于到来,潮水退去,水面下的火山岩海蚀平台呈现在眼前,平坦而开阔,令人惊叹!白色的珊瑚石,黑色的火山岩,海蚀平台上的青苔和“繁星点点”的水面,在朝阳映照下,五彩斑斓,仿佛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涠洲岛五彩滩日出</h3> 涠洲岛的生活是舒缓而慵懒的。看过五彩滩日出后,整个小岛还在晨光中酣睡。对于早起迎接日出的人们来说,这是上帝送来的最好礼物。趁此光景,搭乘第一班环岛巴士前往盛塘村天主教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塘天主教堂</h3> 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建筑。晨曦中,古老的教堂宁静而庄严。 村民介绍说,18世纪中叶,法籍传教士来到涠洲岛。建筑工程师出身的范神父,就地取材,将火山岩石和珊瑚沉积岩切成方块,用糯米、红糖和鸡蛋清粘合,建成了这座可容纳1500名教徒的宏大教堂。整幢建筑没有钢筋水泥,这在当时施工条件极其有限的小岛上堪称奇迹。 走进教堂,迎面看到的尖拱顶、尖拱门、矢向窗,像一排排射向天空的箭族,给人一种腾空向上的强烈震撼。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进教堂,使教堂内充满暖意又梦幻多彩。在跪凳上静坐片刻,享受这种与教堂一起升腾的奇妙感觉。也许,这正是教堂的设计者当初想要达到的意境吧?<br>从教堂侧门走进后院,看到的是一排赭黄色建筑,这是天主教堂的附属修女院。 按照教义规定,只有领洗5年以上的教友才有资格担当修女。斑驳的墙面仿佛布满回忆,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如今,岛上的居民与时俱进,趁着大力发展旅游的东风,将教堂后院布置成了婚典广场。 每年都有年轻情侣来此牵手。岛上的居民说,这里的教堂是用火山石、珊瑚、贝壳混合蜜糖铸造而成的。贝壳和火山石象征坚贞,蜜糖象征甜蜜,而这恰是爱情的真谛。当地人相信,在此牵手的有情人,神能听到他们的真情告白,进而护佑他们相伴到老,浪漫终生。<br>走出天主教堂,还是这个小村庄,有一个漂亮的独门小院。 阳光下,小院内悄无人影。 初看这里的景致,以为自己穿越时空来到了地中海沿岸的风情小镇。 及至走进室内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无人值守的开放式图书馆。从装潢设计到布置陈列,图书馆仿佛是一座艺术走廊。 亲自尝试得知,借书只要刷脸或者刷身份证。更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的4000册藏书,岛上居民和游客均可借阅。如果一时间没有读完,还可以带回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广西其它多座城市的8家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想不到这么偏僻的小岛上,竟有如此便捷雅致的智慧书房。此次来到涠洲岛,已是不虚此行!<br>在盛塘村用过午餐后,穿过一条田间小路,来到东海岸的贝壳沙滩。 这里天高云阔,海风习习。绵长的海岸线上,只见到几个捡拾贝壳的游客。 贝壳沙滩从天主教堂东侧的海岸线起始,环抱整个涠洲岛北部,直至和西海岸蓝桥相连。 这是和贝壳沙滩西端相连的蓝桥,一座废弃的油桥码头。 然这里生态保护良好,水质清澈,沙滩柔软。我来到这里时,道路两侧正在施工。想来用不了多久,这里也会成为涠洲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br>从蓝桥搭乘旅游巴士前往滴水丹屏,那里的海滩与石螺口连成一片,是涠洲岛追寻落日的不二之地。 遥望滴水丹屏,裸露的岩层五色相间,纹理清晰,崖顶之上藤树缠绕,红花绿叶倒挂崖头。 近观滴水丹屏,巨崖岩层上水珠滚动,夕阳映照下如断线的珍珠,晶莹剔透,楚楚动人。<br>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r>正自发着呆,突然背后传来渔民的喧闹声。 回转身,太阳已经斜挂西天,忙碌了一天的渔民正陆续归港。 一盏茶的功夫,归来的渔船就停满了海面。当最后一位渔民泊好小船,独自摇着橡皮阀驶向岸边时,夕阳映照下,长长的背影令人心醉神驰。 夜幕再次降临,涠洲岛重归宁静。<br>回想这一天,等到了黎明的日出,追过了傍晚的落日,见证了沧桑百年的教堂,偶遇了时尚智慧的书房;吹了海风,踏了海浪,走了蓝桥,捡了贝壳。看不尽的美景,听不完的故事,这座与世无争的小岛,注定要成为北部湾最灿烂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