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的“红土地”

无虑

<p class="ql-block">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山沟也精彩</p> <p class="ql-block">朝阳下的新农村</p> <p class="ql-block">美丽乡村</p> <p class="ql-block">世界第一大自然石佛:下水大佛</p> <p class="ql-block">苗家符号</p> <p class="ql-block">毛笔石雕</p> <p class="ql-block"> 黔中的“红土地”</p><p class="ql-block"> ——黔中掠影之七</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黔中大地上,我们不时在多个地方看到已经被当地政府开发成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爱党爱国思想教育基地的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节点。比如:位于遵义市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遵义会议旧址;四渡赤水过程中的遵义战役大捷以及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歌词中“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唱出的乌江和贵阳都记载了红军长征在黔中的足迹。以上这些我在本书卷一《重走红军长征路》之三、之四、之五中都有描写,这里就不详述了。但是我在卷一描写的这些都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黔中留下的足迹。在本文中我要着重说一说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长征(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改称红二方面军)在黔中留下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19日傍晚,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主力17000多人离开湘鄂川黔苏区,从湖南桑植县的刘家坪和轿子垭地区出发开始长征。经三个月的行军战斗,穿越黔中到达黔中西北部的乌蒙山,在位于乌蒙山的毕节地区修整部队并建立了史称“三省红都” 的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红军在毕节修整二十余天期间,扩红补充兵员五千多人,近二万红军每人都穿上一套新军装,为继续北上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奠定了基础。我们前几天在毕节辖区的百里杜鹃摄影采风,就看到了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为纪念当年红二、六军团黄家坝阻击战建设的“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以此教育后人永远不要忘记为人民翻身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p><p class="ql-block"> 红二、六军团在毕节地区转战将近一个月后,向西经云南进入西康并于1936年7月1日在西康的甘孜(现在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随后,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红二、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师以后,贺龙、任弼时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红军总司令朱德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一起说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张国焘放弃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南下错误,两支红军部队分路北上,1936年10月22日,与在宁夏固原将台堡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记于2021年5月</p><p class="ql-block"> 吴子俊 文/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