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海南解放公园

王朝

<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我在新华书店看书,《解放海南岛》一书吸引了我。我决定跟着书本去旅行,一定要去海南岛看看。</p> <p class="ql-block">《解放海南岛》一书,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且还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壮丽的英雄画卷。</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2日,我们51位旅友走进了海南解放公园。公园的位置是海南岛最北端的临高角,也是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往北是琼州海峡,此刻,北风正从对岸的雷州半岛拂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临高 角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因为相望,也就多了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 临高 角下居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她与雷州半岛灯楼角下的一位英俊的青年深深相爱。他俩下决心要筑一条堤堰,把灯楼角与临高角连接起来。俩人的诚心感动了海龟和海鸟,它们帮忙垒起礁石堤堰,快要合口了,被巡海的夜叉看见,夜叉呼风唤雨,冲垮堤堰,仙女和那青年殉情大海。于是男的变成灯楼角,女的变成 临高 角,岁岁年年长相望。</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观光了《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使我真实地了解了七十多年以前,发生的解放海南岛战役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史,以及那些为了解放这片热土地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们。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过去。</p> <p class="ql-block">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大陆逃到海南岛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加上原驻岛蒋军,纠集十万之众,在五十艘军舰和三十多架飞机的配合下,组成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并以海南岛防卫总司令薛岳的字命名为“伯陵防线”。妄图以海据岛,长期固守,与金门、妈祖等东海岛互,为掎角,构成一道防卫台湾的海上屏障,骚扰我沿海地区,进行破坏活动,并幻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这些海岛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卷土重来。 </p> <p class="ql-block">我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先后挺进雷州半岛,投入到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之中。这次参加渡海作战,因受技术装备落后条件的限制,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配合,甚至连登陆艇也没有,全凭着木帆船作运载工具。再加上干部战士大多数都是些不识水性的“旱鸭子”,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海,真是不能不“望洋兴叹”!有的战士认为自己是“倒霉”、“命苦”,有的战士对大海产生了盲目恐惧心理,认为渡海作战“九死一生”、“有去无回”,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存在。</p> <p class="ql-block">面对严峻形势,渡海兵团在筹备船只的同时,抓紧一切时机进行海上训练,提出“把陆军相当地变为海军”的口号。战士们把大海当操场、木船当课堂,昼夜不息地进行了三个月紧张的海上练兵。并陆续组织了两批四次偷渡登陆行动,为主力大规模登陆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开始,第四野战军组织渡海作战兵团共十余万人集结雷州半岛。当时,这批军队一路从松花江畔战斗到南海之滨,战士们几乎都没有渡海作战经验,很多都是“旱鸭子”,生平第一次看到大海。再加上只有大量木帆船,少量机帆船,没有海、空军的配合,如何才能突破敌人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立体防线呢?小木船打跑大军舰!四野精锐解放海南岛,是如何创造奇迹的?</p> <p class="ql-block">对此,部队进行了认真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了空前的海上大练兵,书中这样写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水里成了操练场,水里成了训练场。人人开智慧,人人想办法。”</span></p> <p class="ql-block">有的战士把几个竹筒捆在一起,往水里一扔,就成了一个小小竹排,人坐在上面就不会沉到海里去了;有的战士用竹筒、竹竿做成三角架、四角架,架上放一只木桶往水上一放,人坐上去就漂起来了,他们的嘴里喊着“冲呀”、“杀呀”,从水里冲向沙滩,又从沙滩冲向海浪。</p> <p class="ql-block">书中描写<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秋千越荡越高,浪桥越摆越快。手里起满了泡,脚板上的肉磨成了死肉,腿肿得又粗又大,还是一个劲地练、练。伸开两手就地旋转,或是两个人拉手一起转、转,转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晕倒了,摔下来,爬起来再转。” </span>一排又一排的战士,一连又一连的战士,手拿着一根木棍走向大海边,排起了一条长队,木棍往沙滩里一支,双手就摇呀摇,划呀划,日复一日,被海风和太阳晒成了黑人,被海水和沙滩练成了渔民。</p> <p class="ql-block">书中描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找窍门、摸规律,吃饭吃半饱就不会晕、不会吐,少喝汤、少喝水就不会吐。有的连队发现用椰子熬水喝能止呕吐,就地支起大锅煮起了一大锅一大锅的椰子水,铁锹、木杆、枪托、饼干箱、木板,都成了划船的工具,有的战士驾着小船在水里划过来、划过去,直到划不动为止。”</span>“练呀练!”“练它个花样百出。”  </p> <p class="ql-block">有的指挥员着了迷,把萝卜当成船只模型,排比成渡海阵势;有的指挥员吃着吃着饭,把筷子往碗里一插,当成了木帆船练了起来。新鲜的思路,新鲜的玩意儿一个一个从他们的脑子里往外冒,木棒当舵放在树杈上练,做了纸帆放在水里琢磨风向、风速,用纸壳做成船的模型等等,奇思妙想。</p> <p class="ql-block">滩头、沙滩、海上、大树下,到处是课堂,打秋千、走浪桥、练摇橹、学掌帆。<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要做大海的主人”,</span>这句话,响彻在各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练呀练!”练的人都变了模样,一个个由红扑扑、肉鼓鼓的圆脸盘,变成了黑黑的古铜色,尖尖的下巴,长方形的脸颊,从崭新的黄军装到被汗水、海水浸泡染成了一块块花斑的颜色,就连眉毛、头发上也长出了咸咸的盐粒。人是越练越硬朗、越练越精神了,本事也是越练越大了,能下水、会游泳,可以出海航行了。练兵的情绪越来越高涨。</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场面是真实而感人的,通过紧张的战前训练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参战指战员打消了思想上的一些顾虑,树立起了征服大海,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必胜信心。  </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解放海南渡海战役纪念馆模拟的战士练兵场,这艘仿制的微型木帆船,还原的就是当时我军最重要的渡海作战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16日晚上七点半,人民解放军渡海兵团就从这片海域乘船顺风而来,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之战,一触即发。</p> <p class="ql-block">4月16日晚上七点半,琼州海峡千帆竞渡,我军8个团、2.5万人分别乘350只木帆船和机帆船启航南渡,同国民党海军在海上展开激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解放军冲破了海峡封锁,越战壕、破铁网、炸碉堡,成功地摧毁了国民党军精心构造的海陆空立体防线。</p> <p class="ql-block">在琼崖纵队接应下,17日凌晨,渡海部队顺利登陆,并迅速突破敌军防线。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p> <p class="ql-block">解放海南岛后,人民解放军又先后解放了舟山群岛和万山群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长江口的封锁,拔除了国民党军队在华南沿海的最后立足点。</p> <p class="ql-block">解放海南登陆战是渡海作战史上的一次奇迹。人民解放军在缺乏海战经验、没有海空军配合支援的情况下,以木船为主要航渡工具,融海战、滩头攻击战、陆上追歼战于一役,摧毁了敌军陆海空军的立体防御作战体系,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纪念馆出来,公园内一组组神情逼真、形象生动的铸铜塑像引起了我们的广泛关注。大家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影。这组铸铜塑像已然成了海南解放公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临高角是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主要登陆点之一,不少革命先烈在这里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解放海南岛雕塑群主要由26个高1.6米至2.2米的铸铜人物组成,包含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战士等,是目前海南红色题材雕塑中人物最多、批量最大的雕塑群作品。</p> <p class="ql-block">解放海南岛雕塑群以画卷的形式和情节性、戏剧化的分组表现历史场面,按照时间顺序,把渡海战役分为6个部分,以《抢滩登陆》《攻克碉堡》《搏斗》《擒敌》《追击》《欢庆胜利》共6组连环雕塑呈现当年的战斗场景。</p> <p class="ql-block">《抢滩登陆》呈现的是一组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从木船上奋勇冲下,在海滩地带发起猛烈冲锋,体现出渡海官兵必胜的信念与斗志。</p> <p class="ql-block">《攻克碉堡》呈现的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冲上碉堡高举红旗,一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咬紧牙关用身躯堵住敌人碉堡的射击口,一名解放军战士和另一名琼崖纵队战士勇敢地冲向碉堡,而敌军一名士兵从碉堡后门逃出,举手投降。</p> <p class="ql-block">《搏斗》呈现的是一名勇猛的解放军战士与敌军士兵搏斗。</p> <p class="ql-block">《擒敌》呈现的是一名琼崖纵队女战士和一名小战士手握钢枪对准一名狼狈逃窜的敌军士兵,展现了琼崖纵队里应外合,为解放海南岛战役立下战功。</p> <p class="ql-block">《追击》呈现的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奋勇追击一名正在弯腰逃跑的敌军士兵,另一名解放军号手站在高处,吹响了冲锋号。</p> <p class="ql-block">《欢庆胜利》呈现的是渡海战士、琼崖纵队战士及琼岛百姓等代表,高举红旗、钢枪欢庆胜利。</p> <p class="ql-block">本组雕塑群一大特点是没有基座,直接落地,拉近雕塑与参观者的距离。参观者能近距离观赏,如临其境,轻松与雕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编辑/王朝</p><p class="ql-block">图片/绿如蓝、王朝、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