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6年8月目的地-肯尼亚。</p><p class="ql-block">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东南濒临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海岸线长536公里,人口5000多万。平均海拔1500米,森林覆盖15%,野生动物国家公园60个,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区26个。荒漠、湖泊、草原、赤道、裂谷以及火山充斥的国度,造就了野生动物王国,充分体现了肯尼亚生物的多样性。</p> <h3>马赛马拉保护区,位于肯尼亚西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面积1800平方公里。有哺乳动物95种,鸟类450种。非洲“五霸”(非洲象、非洲狮、犀牛、花豹、野水牛)堪称最危险的野生动物。<br>每年7-9月,马赛马拉都在上演生态世界最为传奇、最为震撼的生死之瞬动物迁徙。数百万角马为了生存,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长途跋涉3000多公里,到达水草丰盛的马赛马拉新的草场。它们无惧马拉河里凶残戳杀的尼罗鳄,河岸上虎视眈眈的非洲狮,什么也阻挡不了它们“飞渡”迁徙的脚步。<br></h3> <h3>我们住在保护区内,每天驱车(4人越野敞篷车)前往,几百辆车颠簸疾驶冲到岸边抢占最佳机位。渡河通常斑马头阵,角马紧随,羚羊断后。马拉河岸边聚集了浩浩荡荡的角马、斑马大军,等待头马选择好地形发出叫声,它们便前呼后拥跳入河中快速奋力冲向对岸,即便高陡垂壁也毫不犹豫,造成踩踏死亡场面极其惨烈。感叹这世界上最震憾、最悲壮的“天渡”。动物迁徙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新世界八大奇迹。</h3> <h3>斑马</h3> <h3>角马又称牛羚,它是非洲的象征。长着牛头、马面、羊须、群居是它们的生存法则,通常以10-20只左右结成一个家庭,在大迁途中完成交配,幼仔在食物充足的雨季降生。小角马出生后即会站立,几小时就会奔跑。其寿命15-20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br></h3> <h3>非洲狮是草原之王,顶级食肉动物。善于群居,雄狮负责争夺领地和保卫狮群,雌狮合作捕猎,捕获猎物由雄狮率先享用。雌狮还负责哺育后代。雄狮体重可达180-270公斤,其寿命10-14年,70%-80%的幼狮都活不过两年。</h3> <p class="ql-block">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身高近4米,体重5-8吨。喜欢群居,族群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一般20-30只一个族群由雌象统帅,成员大多是它的雌性后代,雄象15年后必须离群。它们一年中为采食、寻找水源要跋涉16000多公里。其寿命60-70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p> <p class="ql-block">白犀牛栖息于茂密的树林或多棘灌丛地区,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居于第二位的庞大动物。嘴唇呈方形,脖子较长,有一个驼峰和两个大小不等的角。通常靠近水源生活,善夜间活动,视力极差,喜欢独居或结成小群以草类为主,以嫩枝、野果等为食物。奔跑时速56公里/小时,其寿命30-50年。因犀牛角的装饰和药用价值而被大量捕杀,目前数量只有几百只了。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p> <h3>非洲花豹为大型肉食动物,犬齿极其锋利,过着独居生活,经常夜间捕食,可以将比其自身重一半的猎物拖到树上慢慢享用。领地意识极强,花豹追捕猎物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其寿命14-19年, 50%的幼豹难以成活。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h3> <p class="ql-block">非洲野水牛多栖息开阔的草原,身高1.8米,体重1吨多,为群居动物。最强壮的公牛为族群首领,它们脾气狂躁,善于夜间活动,从不远离水源,其时速达60公里/小时,寿命为20-35年。幼崽出生后几小时内就能跟上族群队伍,幼崽的夭折高达80%。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p> <h3>猎豹栖息于大草原稀疏树木及裸岩地区。三秒内速度可达110公里/小时,奔跑超过3分钟,则会身体过热而死。1分钟完成猎捕,六次能成功1次,主要食物为羚羊,通常将猎物拖到树上享用。其寿命18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h3> <h3>长颈鹿</h3> <h3>尼罗鳄是非洲最大、最凶猛的爬行动物,体长3-6米,颌齿60多枚。猎捕会突然冲出水面,咬住猎物拖入水中,“死亡翻滚”后分分钟就大口吞食。其寿命70-100岁。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h3> <h3>汤氏瞪羚</h3> <h3>迪氏水羚</h3> <h3>黑背胡狼</h3> <h3>河马庞大而笨拙,以大嘴著称,张开呈90度角。是淡水中最大的哺乳类动物,体重1-2吨,极为凶悍。喜欢群栖生活,由雌性统领,每群20-30只,白天呆在水里完全靠水调节体温,并防止皮肤干裂,夜晚睡在岸边巢穴。其寿命30-40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h3> <h3>缟獴</h3> <h3>旋角羚羊</h3> <p class="ql-block">斑鬣狗凶猛好斗,下颌犬齿咬合力强大,经常将猎物拖行100米。它们成群活动,每群约30-80只,围猎斑马、角马和斑羚等大中型食草动物,与非洲狮抗衡也不在话下。进食和消化能力极强,一次能连皮带骨吞食15公斤猎物。奔跑速度可达40-50公里/小时,全年繁殖,雨季为产仔高峰。</p> <h3>麋羚</h3> <h3>短尾雕</h3> <h3>红脸地犀鸟</h3> <p class="ql-block">非洲秃鹫凶残冷酷,世界上体格最大的猛禽,翼展3米,巢穴置于大树顶部,距地面10-50米高。食腐肉时大群聚集,经常在不到10分钟动物尸体吃光光。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p><p class="ql-block">黑白秃鹫</p> <h3>皱脸秃鹫</h3> <p class="ql-block">疣猪喜欢独居或成群穴居,善于挖洞,生存能力很强,可连续数月不饮水。獠牙4枚,长而锋利,生来好斗,决斗的方式只有一种-互相猛撞。一年四季随时交配,每胎产崽4只,雨季前幼崽出生。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p> <p class="ql-block">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地球伤疤。大裂谷纵贯南北,将其一分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被称为东非“十字架”。其面积58万平方公里,最宽200公里,谷深达2000米。</p><p class="ql-block">博格利亚湖被称为火烈鸟的天堂,该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带边缘,占地面积107平方公里,这里是碳酸钙湖,大量的藻类微生物滋养着百万只火烈鸟在此生息。</p><p class="ql-block">火烈鸟又称红鹳,它们一夫一妻制,集群式求偶和繁殖,2个多月幼鸟能学会飞,一年以后,体形几乎同成鸟。其寿命20-50年。通常火烈鸟几万只甚至十几万只聚集浅滩,在这里人与鸟和谐相处。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世界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p> <p class="ql-block">纳庫鲁湖占地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52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一个专门为禽鸟而建立的保护区,鸟类近400多种。地处火山带的湖水盐碱度较高,适宜火烈鸟主食的浮游生物生长。近年来,雨水充沛、水位上涨,藻类微生物减少,火烈鸟大多迁徙到100多公里外的博格利亚湖生活。该湖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黄嘴䴉鹳</p> <h3>东非冠鹤</h3> <h3>黑斑羚</h3> <h3>幼狮</h3> <h3>东非狒狒又称橄榄狒狒,也称阿努比斯狒狒,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及开阔的林地。日行动物,喜欢群居,通常30-60只族群以雄性为首领,群体中强健的雄狒会向首领发起挑战,胜者为王!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h3> <h3>棕鵟</h3> <h3>燕尾佛法僧</h3> <h3>非洲琵鹭</h3> <p class="ql-block">纳瓦沙湖是肯尼亚最美的淡水湖,位于首都内罗毕北边,在大裂谷之内,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3公里,湖面面积260平方公里,水深最深20米。众多的野生动物及水禽在这里生息,人与动物都怡然自得,互不干涉、互不惊扰。</p><p class="ql-block">锤头鹳</p> <h3>白鹈鹕又称犁鹕,翼展可达4米,属大型水禽,以鱼类为食。通常在湖中小岛、芦苇浅滩等成群营巢。没有鹰飞得高,也能像鹰一样在气流中来回翱翔和滑翔。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h3> <p class="ql-block">卡卡梅加原始森林位于肯尼亚西部边疆,周边居住人口160万。过去40年,因为人为砍伐森林消失过半,目前正慢慢恢复往昔的繁茂生机,这里有鸟类500多种。</p><p class="ql-block">黑白噪犀鸟</p> <h3>非洲冠雕</h3> <h3>绿腹花密鸟</h3> <h3>东非黑白疣猴</h3> <h3>赤道是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也是区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在赤道线标志牌下,左脚北半球,右脚南半球。当地人会向你展示地球磁场的魅力,一根火柴杆放到盆里,即刻观测到你在哪半球,可以亲眼见证地球引力的神奇变化。<br>探访马赛村,东非大草原唯一原始部落的马赛族,马赛人以长耳垂为美,以放牧狩猎为生,传统喝牛血。他们在严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领和长老管理,牲畜属于家族,按父系继承。部落中社会平等,没有奴隶占有现象。目前族人有84万。马赛族实行一夫多妻制,男人们通常身披红色束卡(披风),据说能驱赶野兽,手持两头粗细不一的木棍,青年男子跳得越高姑娘越喜欢,跳最高的人可选最漂亮的女人当老婆,十头牛就可以娶个老婆。<br></h3> <p class="ql-block">马赛人的村庄是用带刺灌木密集围成篱笆,用泥巴、树枝和牛粪搭建房屋。尽管屋子低矮狭窄、家徒四壁、昏暗无光、席地而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但他们依然乐观豁达。</p> <h3>基苏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南北最长337公里,东西最宽240公里,湖岸线长3220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深82米。湖周森林茂密,牧草丰富,野生动物及鸟类繁多,淡水湖也养育了沿湖80公里以内的居民数百万人。</h3> <p class="ql-block">肯尼亚马赛马拉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动物迁徙,吸引着世界各地前来的摄影人,一睹原始野性、真实惨烈的东非标志性景观。短短的14天,所见到的逝去的生命和迎来的新生,感叹弱肉强食自然界如此残酷的法则,但非洲大草原充满无限生机的一幕幕,让我今生难忘!</p> <h3>拍摄的最佳时间、专业司机和上好运气非常重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