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姚佩 </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在邵东乡下,故乡的院子是一个极具湖湘特色的四合院,坐北朝南,背靠一座小山一一青岚山,前面遥望皇帝岭,院子旁边有一口老井,小小的一方水井,不知滋养了几代人,也滋润着我们快乐的童年。</p><p class="ql-block">从老院子岀来往西,沿着绵延曲折石板小路,穿过一片青翠的竹林,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在流水声响起的方向出现一个天然的谷地,是村里面地势最低的地方,谷地的面积并不大,上部口径约十几米,深五六米,呈漏斗状镶在农田和青岚山山脚之间,再往下走,水流的声音更大,一条小溪从农田里窜出再飞流而下,昼夜不停的流到几米深的谷底,谷底侧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下有一个天然溶洞,有人说这个溶洞贯穿了整个青岚山,由于长年泥沙淤积,洞口太小人无法进入,水就由此哗哗地流走,不知流向何方。谷底正中间可以见一个方形的古老水井,静静地躺在那里。沿着一条小小的石板路从谷口盘旋而下至谷底,水井全部展现在面前。水井是用石块砌成,光滑整齐,井口呈正方形,宽1.5米深约2米,清澈的井水不断往外溢出,井底清晰可见,水从井底石头下沽沽地往上冒,水质干净清冽,清爽可口,记忆中水井从来没有干涸过,水井周围也是用齐整的石板铺成平地,干净光滑。</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我们小朋友的乐园,特别是夏天,小朋友喜欢来这里玩,一来了就舍不得离开,谷底清凉舒适,如同天然空调,来这里后先用手捧几捧井水贪婪地喝起来,有些小朋友甚至用小桶装满井水直接从头上泼下,这也是在炎炎夏日中最享受的一件事。水井周围有很多小朋友们喜欢玩的东西,比如捡石头堆石头、玩水,还有旁边的小溪,水虽然不大,但有时也能捉到青蛙和鱼虾……一方水井就是有这么多的乐趣,不等大人拿棍子撵着走小朋友们是不会轻易离开的。</p><p class="ql-block">大人忙的时候,小朋友们要把大大小小的水壶拿出来帮家里提水,一上午来来回回十几次,家里的水缸也差不多满了。</p><p class="ql-block">农忙的时候也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村民们干活累了渴了就陆陆续续跑到清凉的水井边稍做休息,在水井里捧几捧甘甜清冽的井水喝下,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然后依次坐在水井周围的石台阶上,放松休息,抽一支烟,吃点干粮,恢复体力,大家聊天说笑,和睦亲近。临走的时候从旁边的稻田边摘一片芋头叶,卷成一个容器,装满水,为尚在田间劳作的家人带过去。</p><p class="ql-block">因为水井水质好,邻村的乡亲也会三三两两的过来挑水,这水井边时常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人,或男人或女人,或大人或小孩,挑水的挑水,提水的提水,大家有说有笑,日子简单而自足,一口水井也拉近了乡邻的距离,加深了乡邻间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秋天挖了红薯之后更忙碌,磨红薯粉是乡邻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手工洗红薯粉也是一种传统技术,大家你来我往的来这里挑水,很是热闹。我们村水井洗出来红薯粉做成粉丝后更细嫰丝滑,口感甚好,不含一点沙,成为当地非常好的土特产。</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这个院子不大,也只有六七十口人,但在80一90年代,院子里考出去的大中专生是周围最多的,大家说我们院子的风水好,得益于院子旁边有一口源远流长的好水井。特別是我那个院子人不多,我见过9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四五个了,我爷爷现在101岁,身体状况还是挺好,是目前年龄最大的,小时候的见过一个太爷97岁,其他老人90一93岁左右,小院也算得上一个长寿的院子了,周围的人说,我们村的水井好,喝了长寿。</p><p class="ql-block">后来由于环境的破坏和周围的过度开发,水井水质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水井周边疏于管理,溪流的泥沙更多了,岩洞下的消水口越来越小,夏天下大雨的时侯,岩洞排水太慢,整个水井连同周围几十亩农田都要被淹没,而且后来越来越严重,由以前的几年淹一次,变成了一年淹几次,一淹就是一两周,农田的庄稼遭秧了,也对水井造成了严重污染。</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村里老百姓没有了水喝,只能跑到几里之外的邻村去挑水,生活极不方便。挑水的日子很艰难,特别是下雨时田间的小路又湿又滑,路途又远,但家里没水了还得去挑,经常看到有人挑水摔跤的,特别是老人,摔倒了就爬不起来。我读初中时放学后主要任务就是给爷爷奶奶挑水,每次要挑满一大缸,曾经也多次摔倒在田里,满身是泥,狼狈不堪。</p><p class="ql-block">为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在堂叔的组织下,乡邻们自发地筹集资金重修水井,为一劳永逸地解决洪灾对水井造成的影响,村民们重新改造水井后把井口加高数米,并把整个井全部密封,再装上自来水管和抽水机,村里每家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p><p class="ql-block">自来水确实很方便,也彻底解决了大家用水难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的留守老人,再不需要冒着危险去挑水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那一口老井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但它依然留在人民的记忆中,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活,也曾经陪伴过我快乐的童年,那是一段美好的过往,弥足珍贵;那是一汪悠悠的乡情,清澈甜蜜。</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