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 22px;"><font color="#b06fbb">文字:吉祥彩虹</font></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font color="#b06fbb">图片:照片及网络</font></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font color="#b06fbb">音乐:《同学情》</font></b></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征文获一等奖证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font color="#b06fbb">【题记】年少的巧遇,一生的情缘。同学情是最真挚的情,同学称呼相伴终生。</font></b></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b>翻开我人生的书籍,记载着我与年少谷玉平同学的友情。人生求学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同学,有的长时间不联系,可能情感就会淡些。可我与谷玉平同学虽多年未相见,但心中的那份情依然。 </b></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b> 茫茫人海,我与她的相遇也许是缘分。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是“文革”前市里最好的小学校,楼房和平房教室都有暖气和地板,那个年代条件就算是很好了。我与谷玉平同岁,都是50年代后期出生的,1965年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一同来到一年级六班,并同桌好了几年。我们这天的相遇,结识了一生的情缘!</b></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b>也许是老天让我们的情缘增添新的成份。“文革”期间我们的父辈,还一同去吉林省敦化青沟“五.七”干校学习劳动两年,他们也是“校友”。两个父亲都揣着同样的两个女孩合影照片,后来才知道彼此女儿间是同学。50多年前,两位40左右岁的中年男人,带着对家庭的眷恋,对孩子的思念,共同在经受劳动的历练。也许女儿童真的笑脸,能在他们劳动辛苦时给予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吃同一口大锅做的饭,同住在土炕上,都穿着劳动服开荒植树,艰苦环境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那时候我们的父辈经常来往,他们有聊不完的话。</b></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b> 我们可谓是父一辈,子一辈。如今两位前辈现在都不在世了,我们也已过花甲之年!</b></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b>童年是一段纯真难忘的岁月。童年我们都在编织着许多美丽感人丰富的故事。</b></span></h1><p class="ql-block"><b><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说起我俩的名字,父辈们在起名都各有着内涵。</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出生时,父亲正在中国红色故都江西瑞金出差,雨过天晴,一道彩虹飞架空中,霞光漫天,于是他写信告诉家里,为我取了个漂亮又有政治意义的名字“瑞虹”。瑞金的吉祥彩虹,寓意着人生绚丽多彩</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吉祥如意。谷玉平的名字是他因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打过仗,是部队的团长,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希望世间永远和平。也希望女儿生活道路平坦,平安幸福,即起名玉平。</span></b></p> <h1><b style="font-size:22px;"> 我依稀记得小学的校园生活是那样美好,我们在教室同窗共读,在操场上追逐玩闹,同学间的友谊纯真可爱。</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我与谷玉平从小兴趣相投,很合得来。也许是家庭的教育,我俩从小都能认真学习。 她的家在学校附近,我每天放学都去她家写作业。那时候学校虽然不正规上课,学得东西不多,但我们不完成作业是不会出去玩的,学习成绩都很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我家距离学校有两站地,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父母经常给我零钱买吃的,我会把买的东西分给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我们还乐于助人。她经常来我家,那时路经吉林市北京路,有时候能看到人力拉车,送煤的或拉水果的,只要我们遇见就会在后面帮着推。一次看到有位大叔吃力地拉着满满一车水果,我俩就在后面用力推车,从学校一直推到我家附近的水果店,累的我们一身汗。但觉得做好事是一种快乐,我们会心地笑了!</b></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少年时代无比快乐,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跳房子、搓“嘎拉哈”、踢毽子、跳皮筋等。那时虽没有游乐场所,但我们无忧无虑,玩的很开心,尽情享有童真的快乐。</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 记得有一年寒假的一天,雪后我与谷玉平还有同院的小伙伴去吉林市北山公园的后山放扒犁。拎着扒犁走到雪坡山上,要费很大的劲,可往下放很快就滑下去,感受可真爽。鞋上和裤脚灌得都是雪。几个上下来回,就是一身的汗,玩的非常开心。回家时棉裤湿半截,脚冻得通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文革”期间,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工劳动。有时候我们在校办的红小兵电池厂做电池,至今还有印象。有时候我们去吉林市纸箱厂糊外包装纸箱,有时在教室里糊。我与谷玉平小时候长得高,坐在最后一排。期末糊纸箱发的贴条宽好用,我们就将剩余大把的条也没舍得上交,便藏在旧地板下留着以后备用。可是开学后,班级换了教室,那贴条仍在地板下也不敢报告老师。想起来年少时好可笑!</b></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b>在动乱的“文革”年代,孩子们没什么文化娱乐生活,能看场电影都很难得。那时学校每天上半天或两节课,上学时带着《毛主席语录》和两个本。一天放学路过市革委会礼堂正在开会,听说会后能放电影,就和谷玉平进了会场。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会议内容,开会有2个多小时,等待时间好漫长。但有件趣事至今让我难忘。记得有个人在会议发言时说:“养儿不是防老,而是防修”。我疑惑地问谷玉平“养儿不就是在人老的时候,能得到儿子的照顾吗”?她说:“对呀”!我又问:养儿能防修那怎么防呀?她一时无言回答。这样的空话套话,当时的政治观点,是两个孩子所不能理解的。会后,我们看的是样板戏《杜鹃山》,下午2点多才回家。虽然我很高兴,家里人急的四处找我。从来不对孩子发脾气的父亲,那次严厉地训斥了我。谷玉平也遭到家人的责怪。这次教训我们理解家人的心情,以后有事都先告知家里。</b></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1975年初我与谷玉平知青下乡前合影(作者右)</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知青岁月是难忘的记忆,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经历。1975年6月,我们也被卷入那场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浪潮。谷玉平下乡在吉林磐石县,我下乡在吉林永吉县。刚下乡到农村我有些不适应。当时我身体长得很单薄,体重只有90斤。一个18岁的女孩子,刚远离家人,远离城市生活,干农活很累,有些独孤迷茫。这时我接到第一封来信,就是谷玉平写给我的,让我好激动,感到是那么亲切。她介绍自己的状况,更多的是安慰鼓励我,要面对困难挺一挺就会过去,字里行间充满着深深的少年同窗姐妹深情。其实她也是在适应吃苦这一关,她何尝不是与我一样需要得到安慰的人呢!我也马上回信给她。知青期间,我们多次书信往来。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伴随着友情,我们共同走过那难忘的知青岁月!</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往事如烟,惟情谊难忘。知青下乡的第二年谷玉平给集体户打柴草,在山上采的蘑菇摘得很干净,晒干后给我带回一包榛蘑干,炖鸡非常好吃。物资匮乏时的蘑菇干,现在我还念念不忘。这不是普通的一包蘑菇,是多年难忘的同学情。</b></p> <h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1978年我与谷玉平同学知青下乡回城后合影</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b> 40多年前,知青回城时谷玉平比我晚半年回来。记得她被分配在吉林市中药厂,报到那天是我陪她去的。中药厂在市最西端的长春路终点站下车还要步行20分钟,很偏僻。那时长春路扩建改造不通车,我俩走了一个小时才到厂里。进厂一股中药味扑鼻而来,还很好闻,比我去的厂里那四处弥漫的水泥灰强多了。她在那里干了几年,以后考入银行工作。我结婚时,她送给我条丝绸被面,至今我还珍藏着。</b></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b>以后由于我们各自成家立业,忙于事业家庭孩子,来往渐渐少了,后来又天各一方。但少年时结为的同学情感,是我隽永的眷恋,是割不断的情感。回首往事,记忆还是那样的清晰,还是像过去在一起那样快乐,谷玉平你仍是我的好朋友!</b></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流逝,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岁月把真诚留给了我们,它永远令人陶醉,永远熠熠闪光,这其中有对同窗好友的牵挂!</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我的发小同学谷玉平:我们在蔚蓝的天穹下,你在异地他乡,我在家乡呼唤你的名字,你可曾听见,让鸿雁捎去我对你的思念;也许你已是享受天伦之乐儿孙绕膝的奶奶,但你一定记得60年前我们结识的纯真友情;也许你也是一位美篇美友,说不定哪天我们会在平台隔屏相遇,一同共叙友情,笑谈明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少年同学的缘分,让我们有相伴一生的情,你一切可好!如果来生有缘,我们还是要好的同学。真诚地问候你,衷心地祝福你。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祝你健康快乐,幸福永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