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愿春风荡去沉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愿阳光驱尽阴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们坚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经历雨雪浸润的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草更绿,花更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决战!疫情就是命令,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span></p> ⬇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闻令而动,善作善成。为贯彻落实省、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根据教育局《2022年扶余市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方案》,我校迅速成立了以王井成校长为组长的线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以教学领导微信群作为指挥部,建立了任课教师“学生居家期间教学工作交流微信群” 上下联动,指导全体教师适应教学方式的变革,本着学生“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指导思想,成立了“55个钉钉直播教室”和7个“钉钉年组工作直播间”,做到教师参与全覆盖,课堂教学全覆盖,课程内容全覆盖,学生学习全覆盖。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确保“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延期”。</p> ⬇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16日,王艳秋副校长召开了全体任课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视频会,宣布了我校《线上教学工作方案》,明确了学生线上作息时间,提出了线上教学工作建议。教导处全体成员带领全体任课教师,遵循王井成校长提出的“精内容、围重点、小循环、勤批改、快反馈”的实施策略,经过细致谋划,统筹安排,用最快的速度实现由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过渡。一场浸润生命的战斗在这个依然寒风料峭的春天里打响了,实验的每一位教师,都带着对生命敬畏坚定地前行。</p> ⬇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集体备课</p><p class="ql-block">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的备课。为了增强线上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居家学习兴趣,3月18日和3月22日,我校分学科、分年组进行了语、数、外教师线上集体备课,教研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细心研课,精心磨课,为线上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备课采用“线下备课+线上备课,先个人备课+后集体备课”的形式,艳秋校长带领任课教师在各学科各年组开展了集体备课。她要求单元教学前集中讨论,提优寻法,定准进度,明确主要内容,重难点,学科素养落实点,辨析易错处,易混处,易遗漏处,集中火力,有预则立。单元教学中互通有无,共享资源。阶段教学后反思互动,针对各班各学科出现的个性问题,可集中讨论,献计献策,优化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云端提优备课大大增强教师备课效果,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从老师们备课的痕迹上,我们看到了行走在生命教育的路上,那一串串闪光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云端研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凝结群英智慧,聚力线上教研。学无止境,实验小学的老师一边忙着给学生们上课,一边在开启了线上教研学习之旅。通过隔空式网络教研,一场场专家的讲座,一节节名师的直播课,再一次掀起了实验小学教师的教研热情,大家认真聆听,积极探讨,群中分享。师者若水,润物无声;桃李争妍,四海乘风。不知不觉中教学理念转化了,教学能力提升了,对教学的热爱更加浓厚了。</p> ⬇ ⬇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桃始华,仓庚鸣,丰收有望看春耕。“双减”之下的今天,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家长的负担,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根据“一校一案、一生一策”的原则,我校采用“导学单下发+微课推送+作业布置+互动答疑”的线上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份份“导学单”,经历“学科组长分工—组内教师制定—互相校对—组长初次把关并汇总—学科主任督查并最后把关—下发到各学科组长—再由任课教师下发到学生手中”的过程。从导学单设计到内容敲定,从新旧内容的衔接到新知识的呈现,无不饱含着老师们期待与心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实验小学线上课堂中,学生根据导学提示迅速找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回归初学时的体验,寻找知识构建的起点,让陌生的知识不再难学,让已会的知识更加厚重。看看这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双眼,看看那学习专注的身影,这一场生命拔节的过程是那么让人感动,主动学习不再是一种空谈。</p> ⬇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新课堂新模式,促进教学高效率。我校利用“导学单”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驱动,力争构建“一二三四五”线上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堂翻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一”指秉承一个中心,即利用“导学单”线下自学与线上答疑相结合为中心。“二”指当好两个角色。授课教师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打造云课堂,白天是学生的导师,按照云端课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直播课堂。下午做学生的教师,集中答疑解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考评反馈做到日日清。教师们利用微信、钉钉、QQ等线上平台合理布置、批改、答疑。利用钉钉“家校本”批阅作业,给学生作业五个等级式评价,激发了学生写作业、提交作业的兴趣。“三”指遵循“三动”原则,即:生动、互动、主动。生动即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创建丰富多元,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互动即结合平台学习知识,师生在线上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师生互动、答疑解惑。主动:在直播中有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自主登录平台,针对疑难点反复观看学习,保障学生居家学习质量。“四”指学生做到“学习四问”:一问:学什么?明确学习内容。二问:怎样学?掌握学习方法。三问:会了吗?对自身掌握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四问:能讲吗?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评价提高。“五”指培养五个课堂好习惯:认同观点微微笑,仔细倾听会思考,观点不同善表达,提出质疑有礼貌,精彩之处掌声到。各位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中实践并探索,培养学生学会预习、学会质疑、善于表达的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和相应成长。</p> ⬇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优秀的教学成绩没有捷径可走。我校采取了承包式包课到组、包课到人的方法--业务领导包保各年组,班主任包保自己班学生,任课教师包保自己班级教学。让任课教师与自己所教学生在线相约,消除其他教师讲课的陌生感,平台推送课教师的距离感,放下没有约束的散漫感,孩子们对自己的老师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承包领导全程参与,全程监督、检查与指导;承包教师全程参与,上午课上有强调,下午检查有批阅,第二天上课前有小结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就在身边。班主任天天露面,课课经管,节节参与,敬畏感和亲近感使线上学习效果事半功倍。</p> ⬇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慧”聚力量,五育并举。我校线上实行“3+X” 课程设计,每天除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外,还增加了眼保健操爱眼课、体育技能课、美术绘画手工课、心理疏导课等。根据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安排,学校每天固定时间在线为学生提供居家练习的“球操”视频,武术健身操视频、七彩阳光视频、“太极功夫扇”视频,歌曲学唱视频、美术手工视频等,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多元的设计让孩子居家生活丰富多彩。虽然隔着屏幕,孩子们依然学习兴趣盎然。</p> 爱眼课 美术课 体育课 心理健康课 ⬇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碎片化时间整合,创新能力提升活动,任务驱动让学生涉猎和开发自己不敢尝试的活动是实验小学学生居家生活的一大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居家练习做家务、养植物、包饺子、剥蒜、煮面条等,学生的生活有效提高。全体任课老师利用微信群、钉钉群等,精心组织学生按部就班地练字、读书、讲故事、背诵等,学习效果显著,综合能力迅速提升。</p> 水果拼盘活动 思维导图展示 家务劳动大比拼 科学小实验 种植与饲养 手工制作 讲故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披肝沥胆教育路,疫情散去迎春来。不平凡的2022年,特殊的居家学习方式,考验和锻炼了孩子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孩子们努力坚持,老师和家长们用心陪伴,一朵朵线上之花怒放在暖暖的春日!相信每一份坚持都终将美好,每一份努力都将向阳而行!相信有着教师们的不懈努力、执着坚守,定会守得“疫”去花开,果实满枝!</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陈 侠</p><p class="ql-block">初 审: 王艳秋</p><p class="ql-block">终 审: 王井成</p><p class="ql-block">素材提供: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科组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