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一生(五)

蓝天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在土改、合作化中辛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之初,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清匪反霸、巩固新生政权、医治战争创伤。紧接着又是镇压反革命、新区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各项运动接踵展开。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包括陕西在内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的开展了大规模的土改运动。</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由于亲身参与了晋绥解放区1946~1948年的土地改革实践,在千阳县的土改运动中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他积极带领一区领导班子,动员广大群众深入学习理解《土地改革大法》,准确贯彻党的土地改革新政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经济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952年底,在很好的完成了土改任务的同时,父亲亲身感受到了新解放区农民在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后无比喜悦的心情,晋西北土改胜利的景象又一幕幕的浮现在了眼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深入农户家院和田间地头,访贫问苦。在与众多解放翻身农民劳动、生活的广泛接触中,父亲清醒地看到,虽然土地改革解决了耕者有其田的问题,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富分化的问题。单干的农民,各家各户劳动力数量不同,身体健康情况不同,缺少劳动力的农户与身体因疾病缠身而无法正常进行生产劳动的农户,不得不出卖分到的土地,从而再度陷入贫困之中。他做为党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有困难的农户组织起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发展生产。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全身心地施展才华,帮助贫苦农民获得更高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年,父亲临危受命,担任千阳县人民政府委员、一九五三年担任县长,肩负起“组织起来,摆脱贫困”的重担,把工作重心放到了互助组、合作化上来。长期蹲点农村基层,跑遍了全县城关和崔家头、南寨、张家塬、水沟、草碧、沙家坳、文家坡、柿沟、高崖、寇家河等十多个乡镇。沉下心、扎下根,带领合作化工作队,走村串户,反复宣传上级关于发展互助组、合作社和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方针政策,动员和说服贫困单干户组合各种形式的互助组、变工队。学习全国劳动模范河北遵化王国藩的三条驴腿合作社的“穷棒子”精神,把二十三户贫雇农组织起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办好合作社。耐心细致地去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种种顾虑,大讲组织起来力量大,小农经济经不起风吹打,合作社是共同致富的必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初级社工作的攻坚阶段,父亲两眼布满血丝,常常熬夜到天明。受穷受苦半辈子的爷爷奶奶从千里之外的故乡来到陕西,想与坐县长的儿子共享天伦,母亲和我生病,父亲忙于工作几个月也不回来一趟。有时回县政府开会,会后旋即下乡抓落实,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扑在了合作化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阳县山区有个小南村,一些贫苦农民响应政府号召,在三户合着做活的基础上,组织了一个包括十一户贫农在内的临时互助组。牲口少、缺种子、农具破旧、吆牲口没皮鞭,连拴牛的绳子都没有。那时国家干部已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父亲毫不犹豫地拿出一个月的工资给互助组买种子、农具用,支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不误农时播种。后来,每次下乡经过这里,都要亲自关心过问这个贫农互组的发展状况,直到转为初级社,后来又被树为全县合作化运动的一面红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清楚的记得,在父亲离开千阳县三十多年后,仍有高崖、柿沟乡的干部和乡亲们前来探望当年带领他们“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老县长。可见在千阳这块热土上,留下了父亲深深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后来阅读描写互助组、合作化运动的著名长篇小说《山乡巨变》里清溪乡初级社主任刘雨生和《创业史》中蛤蟆滩互助组长梁生宝身上看到了父亲在合作化运动中辛劳工作的影子。他真正把“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抓,视穷苦农民摆脱贫困为己任。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一路走来,付出了全身心的投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正当父亲意气风发、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刻,组织上决定调他去关中水利队工作,从此走上了新的岗位,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水利事业生涯。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直干到光荣离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父亲自传《我的一生》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