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么做?</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变化、适应和重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普遍都会焦虑:面对幼小衔接,究竟该怎么做?</p> <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要经历外部环境和心理发展的重大变化,而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备适应这些重大变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从家庭、幼儿园、小学等各方面因素中汲取力量。</p>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会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幼小衔接班”,这是不对的。幼小衔接不代表片面的小学知识教育,它强调的是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实施小学课程内容。幼儿教育要适宜幼儿的发展,要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性发展相适应。</p> <p class="ql-block"> 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也不是靠“幼小衔接班”就能一蹴而就,家长应在平时观察、注意孩子的兴趣点,并有意识地引导,同时适当地进行相应的练习。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还应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生活作息的提前适应、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等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不过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6~8岁的儿童正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是儿童规则意识的塑型期,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老师会通过正向激励、榜样示范等方法来加强孩子的自律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角色和任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也会有很多不同,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多与老师配合,逐步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习惯。以便入学后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心理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p> <p class="ql-block"> 在家里,家长与孩子在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后,可以一起制作一张接近小学的作息时间表,逐渐按照作息表的时间入睡起床。其次,培养孩子独立处理自己个人物品的能力,比如自己整理房间、收拾书包、准备第二天要用的物品。使孩子在学会安排自己生活的同时,增强独立性、自主意识、自信心和价值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 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p><p class="ql-block"> 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p><p class="ql-block"> 3、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p><p class="ql-block"> 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p> <p class="ql-block"> 正确看待孩子的幼小衔接,家长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第一,身体运动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体魄,对于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来说,首先要发展的是自己的大运动、精细运动和感觉运动技能。对此,家长可在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比如爬山、踏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情绪与社会性发展</p><p class="ql-block"> 进入小学之后,同伴交往在一日的社会交往中占据了重要的部分,被同伴认同,并与之产生良性互动,有助于孩子形成优秀的自我感知能力。家长要指导孩子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鼓励孩子与陌生的小朋友交流,和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孩子与同伴起冲突时,鼓励孩子自己沟通,并尝试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学习方式提升</p><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学习方式仍以“玩中学”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慢慢地加质、加量。比如,适当增加故事的深度、延长听故事的时间。家长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p><p class="ql-block"> 比如,要求孩子认真听故事,不能边听边玩,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家长也应认真倾听,并有意识地就某件孩子感兴趣的事与其展开辩论,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四,认知发展</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关系到其对社会的认识及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生活或者游戏中要遵守的基本规则。在达成共识后,引导孩子主动自觉遵守,并对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以形成良性循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