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街记忆 石城影集

风雨同舟(杨树山)

<p class="ql-block">闻之老街要走,约友前来送行。先到永安巷6号,唐诗之路首倡地。</p> <p class="ql-block">竺岳兵先生生前就在这个庭院内潜心研究,他是唐诗之路的首倡者,新昌是唐诗之路的精华地,一条路从这里开端,上升为浙江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闻名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牌子犹存,故人不在,让人深深怀念。</p> <p class="ql-block">俞钦梅,曾是东街老居民,我找他当向导,首次有目的地来找“老街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在东门外工作生活近三年,后来工作单位的工行宿舍也在东街,但这里的曲折巷弄,古老台门,穿越期间还是晕头转向,找不着北。</p> <p class="ql-block">新昌县志载,“建县初,县治设在石牛镇。”石牛镇就在里江滩,如今石牛无迹,留下石城之谓。“郭内已有锦绣坊、通明坊。”这是石城最早的坊名,现通明巷仍存,长四百米,宽一点五米,为东街片区最长的巷弄。</p> <p class="ql-block">东街,原名东直街,1997年改为东街,以方位而得名,是新昌城内最古老的街道,南起环城南路,北接南明路,全长720米,宽约6米,块石路面。东街两面是巷弄,长度为300至400米,宽度1.5米。像柏树巷、桂花巷均长360米,可见东街片区长宽均约720米,如今有拆迁户1520户,可谓是新昌城区最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工程。</p> <p class="ql-block">东街有序承载历史,时光无痕文脉延续。因爱好而来摄影留记,献爱心而助力公益,这是老街情结,这是东街情怀。</p> <p class="ql-block">狭窄巷弄觅遗踪,残砖片瓦见古迹。往事沧桑话当年,寻访长者留传言。</p> <p class="ql-block">新昌有礼,老街记忆。助力公益,石城影集。</p> <p class="ql-block">4月4日,一群热衷“老街记忆”及富有“石城情结”的人相聚文德上院,各抒各见,重点重议,要把“传承文化,助力共富,老街记忆”的公益项目担起,做实,做好,奉献各技,追求意义!</p> <p class="ql-block">万合-文德上院的会议室,见证了参会者的热心爱心公益心。</p> <p class="ql-block">文化传承,创建文明新昌;助力共富,提升美丽居所;老街记忆,延续古城文脉。</p> <p class="ql-block">项目启动前,集思广益定主题,各表己见谈重点,按部就班排步骤……尽可能地把项目实施与当前创建文明新昌,建设美丽县城,挖掘传统文化等等相结合,以增添项目的深度、广度,使之更有意义与价值。</p> <p class="ql-block">新昌县志载,“1557年筑城墙,城周1374.9丈,高1.8丈,厚1.7丈,表里俱石,实为土砾。”石城的明城墙历经400余年几无变动,而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城市长大,挤破城墙,现存仅为靠里江这一段。</p> <p class="ql-block">目前东街拆迁片区属东溪社区,古城墙之残存也这个区域内。新昌正着力建设“浙东唐诗名城”,就要有看得见的“古城”。古代谓“城”,所指即是城墙,故像何国门等有识之士,很早就在呼吁“保护古城墙”,遂让我在城墙上、城墙边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一座老城的人文记忆,一条巷弄的岁月沧桑,一个台门的繁华败落,全在于那时光深处影像的留存与文字的记录,处于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这一代经历多、见得多,要做的更多、更多。</p> <p class="ql-block">我们见过古城墙的防洪,如今还能见到古城墙的修复,不能不说是莫大的欣慰。</p> <p class="ql-block">感谢摄影师陈锡能老师抽时间陪我来古城墙找感觉,真实地记录了古城墙的修复与保护。</p> <p class="ql-block">4月8日,“老街记忆”公益项目举行启动仪式,因疫情影响,参会人少,仪式从简。</p> <p class="ql-block">档案馆杨庆文馆长为摄像队授旗。</p> <p class="ql-block">爱心企业万合-文德上院爱心赞助。</p> <p class="ql-block">启拍场地选在东街永安巷6号,唐诗之路的首倡地、发源地,也是我们“老街记忆”的启拍地、出发地。</p> <p class="ql-block">新昌电视台、新昌新闻网记者等都来采访。</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无缘参会,但也赶来见证这启拍过程。</p> <p class="ql-block">幸得庭院较大,尽管杂草丛生,但可供留影之处真不少。</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人间烟火,难得再见了!</p> <p class="ql-block">唐诗之路研究院俞晓军老师还坚守在这里,杨庆文馆长认真地听取了她的意见,并同陈正华、何国门一同与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唐诗之路的研究成果是丰硕的,它对新昌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值得我们牢记。</p> <p class="ql-block">4月9日,我又相约摄影师陈锡能老师,南明街道文化站潘冬珍站长,以及有东街情结的一些朋友们再临东街,补拍一些照片,作为报道启动仪式而用。</p> <p class="ql-block">“穿越时光隧道”,行走在这曲折巷弄,石块地面,斑驳墙身,拍个背影也意味深长。</p> <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最难忘,就是老母的面孔与老宅的面貌。我很想拍一张这样的照片: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坐在老宅门囗晒太阳……只是不便盲目打扰,摄影师也无可奈何。</p> <p class="ql-block">4月10日,虽是星期天,我与楼勇煜一起写的报道,还是提前上线全国性几大网络。</p> <p class="ql-block">4月12日,项目组又邀请到曹鑫江老师来给我们介绍有关古建筑的拍摄要点与技巧。</p> <p class="ql-block">传承文化魅力,助力社会公益,定格石城珍迹,奉献老街记忆。当爱好上升为了爱心,项目组成员热情高,信心足,要把此事当作正事,做实做好不含糊。</p> <p class="ql-block">已不知多少次了,这么多人又相聚在同一个地方……心被揪着,魂被牵着,神驰意往,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当日晚7时40分,新昌电视台新闻栏目播出摄像爱好者协会的“老街记忆”公益项目活动状况。</p> <p class="ql-block">4月14日,“今日新昌”报刋登“老街记忆”影像记录公益项目的活动报道。</p> <p class="ql-block">这半个月来,我已八次到东街找感觉,拍的照片太多,想说的话更多,以作美篇,暂作清理。</p> <p class="ql-block">项目刚启动,实事在后头。项目组不乏高手,不必过招可讨教,能让自己的摄影水平有提高</p> <p class="ql-block">美篇中的一些好照片是几位摄影大师的作品,我从群里保存下来而选用的,公开报道已著名摄影人,这里就不注明了,一并谢过。</p><p class="ql-block"> 2022.4.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