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乡村沃土,奉献无悔青春——依安县太东乡中心学校师德优秀教师张丽华事迹

烟波浩渺

<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她从绥化学院政治教育专业毕业,2000年3月,她来到了太东乡中心学校工作,从教二十多年她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为高中输送了一届届优质生源,她就是植根乡村沃土,奉献无悔青春的太东乡中学语文教师张丽华。</p> <p class="ql-block">  她是一个天生爱孩子的人</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爱自己的职业,而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更需要我们付出全身心的爱,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的温暖。要爱他就必须了解他,就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班主任,班级中每个孩子的情况从性格特点到家庭生活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孩子们都愿意把心里的秘密吐露给他们深爱的张老师,因为张老师既是他们的张老师,又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更像能为他们排忧解难的知心姐姐。所有这些,是她经年累月在家访路上一步步走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张鹏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他的生活之中有太多的指责、呵斥、缺少关爱,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在一次家访中,她看到了这个所谓“问题孩子”内心深处的淳朴与善良,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无助也让她深深地自责,不是孩子们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出了“问题”。自己原来就不了解学生,不懂得怎样去呵护与关爱,引导与教育他们,初二下学期的时候,一连几天他都没有来上学、经过了解,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住在铁路南侧的二屯,比较偏远,为了了解情况,她只好骑着自行车,在崎岖的小路上巅了近20分钟,才到了他的家,三间草房年久失修,院里院外到处都晒着牛草,张鹏和爷爷在不远的地里正在往院子里运玉米秆,听他奶奶说:“这孩子命苦!他爸妈三年前便外出打工了,结果两个在外面离了婚又各自组成了新家,孩子没人要,只能生活在年迈爷爷奶奶的身边,孩子很懂事,回到家就帮助我俩干活,他从不伸手向我和他爷爷要零用钱,记得有一次放学时淋了雨,高烧不退,孩子还硬不让爷爷去找大夫,还说挺挺就过来了,但我和他爷爷都懂孩子,他是怕花钱。”听了奶奶的叙说、好真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也差点落泪,她深深地自责自己的过失…..“这孩子就是不愿去学校,说学生看不起他,老师也总批评他,我和他爷爷想,孩子没有父母的关心,管教,身上有很多坏毛病,所以就任他去吧,看到我和爷爷忙不过来时,他就非要下来帮忙一阵子再去学校上课。正是这次家访让她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过失,从此以后,无论是像张鹏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是其他孩子,她则多了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了解,也就多了更多理解与关爱,孩子们也懂得“理解与关爱是相互的”的道理,如今的张鹏早已融入到了班集体当中,校园生活之中。</p> <p class="ql-block">  如今,班级中虽有近乎一半的留守儿童,但他们只存于班级名册的备注一栏中,在她的班中早已没有了他们的身影,他们早已和其他孩子一样了,积极、乐观、向上。</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有诚心,有方法,要用严格的规则规范,也要用爱心去感化。看到孩子们每天的成长进步,由一个稚嫩的儿童,变成有知识的少年,她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因为她从来都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视如已出,爱生如子,孩子进步了,当然是她最开心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她是一个会用知识去浇灌、用博爱去温暖孩子的人</p><p class="ql-block"> 她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是生活上的导师,更是品德上的引路人,这也是她执着追求的动力,但她更知道“知多为师”的道理,对于那些渴望到知识殿堂遨游的孩子们,如能遇到一位博学又懂得教育理论的老师是何等的幸运。她深知为人师责任之重,为此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地不断钻研学习,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使得自己吃透了理论,练就了过硬的技能。也正因为如此,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她担任九年级班主任,由于面临升学考试,她为了想让学生多学点多练点,家住县城的她,为了抢时间每周有两天都住在学校方便指导学生复习。女儿也刚刚上高中,也正是需要人关心照顾的时候,无耐她只能把女儿托付给家中的婆婆照顾。曾经一段时间,她都有些坚持不住了,上完晚课回到办公室,躺在床上想起上高中女儿在人生当中最关键的阶段,她却不能陪伴她,想起年迈的婆婆还需要起早贪黑的照顾女儿,她为人母没有尽到陪伴的责任,为人媳没有做到尽孝道的责任,一想到这些她不止一次地偷偷流泪,但想想还有那么多孩子每天用渴望的眼神在看着她,她又坚强的站在了讲台上。</p> <p class="ql-block">  一天放晚学,梁佳琪同学塞给她一篇作文,笑着说:“老师你帮她看看作文,看看还有哪里需要改?”回到办公室,打开灯,翻开作文一看题目:“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疲倦的她,内心一阵温暖,内容虽没有什么华丽的词,却透露出她深深的感激,发自内心的语句,让她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老师,我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不言弃,今天的我,想法变了、性格变了、学习态度也变了,我真的要感谢您对我的不放弃”。她当时真的很满足、很欣慰!自己平日里的认真付出,学生能理解,这比什么都重要!想到这些,泪水早已把她的眼镜片模糊了。的确,梁佳琪的进步来源于自己的努力,她智力不突出,但很认真,初一、二时,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特别是语文、英语特别突出。初三,随着理化的介入,数学知识的深入,成绩明显的下滑,开学不久的月考,她的数理化成绩一直没有突破及格的界限,物理甚至打到30多分。多次的鼓励、支持、谈心,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让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心,特别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她多次对她的这种"不放弃、执著的精神给予肯定,这让她信心大增,并且有了动力。课后她又多次和数理化的老师沟通,给予她帮助和指导......。两个月下来,梁佳琪的进步让所有的人刮目相待。这些变化源于学生的努力、老师的付出。学生的一番话让她很欣慰,也很幸福!她拭干了泪水,又一行字映入眼帘:''我亲爱的老师,您是妈妈,我相信无论孩子怎样,您都不会放弃,他们也会和我一样,深深地感谢您......",第二天早课。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她的文章,在读到后半部分时,她已泪流满面,不少同学也眼睛湿湿的,她很动情地说:"我的学生们,老师对你们的理解很感激、很欣慰!你们的任何一个她都不会放弃!同学们也都含泪地为她们所深爱的老师鼓掌。</p><p class="ql-block"> 如今,看着自己的学生都如愿地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并不断地打来电话,发来短信问候自己,那种幸福之感无法言表。</p> <p class="ql-block">  她是一个在教育教学上有不懈追求的人</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基于此,她在钻研理论,提高技能的同时又努力地钻研业务,课上的40分,课前她要花上几倍的时间,备教材、查资料、备学生,正是出于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才能不断地出新,让学生都能有所学,不虚度。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了把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线上教学应运而生,她积极向年轻的小教师们学习,她深磨细究,勇于探索,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值得年轻人效仿的、操作性强的“备一教一评”模式,赢得了同行们的赞许。</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辛勤耕耘与付出换来了同学们的爱戴与尊敬,正是基于这些,她所带的班级几年来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回首自己的从教历程,更多的是幸福,是欣慰,生活中一幕幕,让她越来越爱她的职业,爱她的学生,她会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中尽她最大所能去用她的爱心,她的执著,她的知识和她的人格去引领、教育她的学生。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努力实践。</p>

孩子

学生

老师

感谢您

自己

班级

张鹏

他们

教育

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