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的级别叫法,墓的级别叫法与封堆

山头舜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死的级别叫法</span></p><p class="ql-block">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墓的级别叫法与封堆</span></p><p class="ql-block">天子、帝王驾崩之后,必定葬在陵墓中,因为“驾崩”描绘的就是天崩地裂的骇状,一国之主去世之后,那是天地都要为之色变的情形,所以其陵墓必定也要配得上其身份。而“陵”字本身的意思就是高山,这也就是说帝王寝陵必定要和高山的级别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帝王在为自己选墓葬的时候会直接依山而建,除了风水学方面的考虑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只有大山才能与其身份相匹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接下来就是规模排名第二的墓葬形式——冢。按照《说文解字》里面的说法,冢就是高高的坟,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是坟墓,但是冢要比一般的坟墓大很多。另外,《史记》中也有对项羽挖“始皇帝冢”的说法,另还有曹孟德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盗,曾设计有“七十二疑冢”。结合这些,我们可以断定,冢是仅次于陵的墓葬规模,既然如此,其墓主人的身份也都是仅次于天子的王侯将相、达官贵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经常关注古装电视剧或者阅读古代小说的读者们可能会发现,“衣冠冢”这一丧葬名词经常性的出现。那是因为,古时候的将军、丞相、亲王等如果在战场之上没能留下尸体,亲人们就会将其生前的衣服、头冠等下葬,形成一座衣冠冢。这种墓葬在古时候也很常见,毕竟古代战场,很多将军战死沙场之后都没能留下全尸,只能为其建造衣冠冢。正是因为衣冠冢的特殊性:里面没有尸体,空间很大,所以会有大量的陪葬品,它也成了盗墓贼的首要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 古代社会中,士大夫的地位是很高的,尤其是在战乱年代,当权者们需要豢养许多的士大夫来给他们出谋划策,可以说这些人是权力决策的幕后推手。而士大夫们在死亡的时候都有“卒”或者“不禄”的说法,而这些人的埋葬之地被被作“墓”,是仅次于冢的存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根据古代的墓葬规则,士大夫的“墓”应该是和土葬的地面持平的,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坟墓都是有坟头的,为什么士大夫的墓地要和地面持平呢?</span></p><p class="ql-block"> 因为士大夫们从生到死都是严格遵守《礼记》当中所提到的各种行为准则的,他们认为,正常死亡就应该和地面持平,就如同太阳自然落下,只有蒙受了不白之冤的人才会在坟头堆起土堆,他们认为这是不祥之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同样地,《礼记》中对一般人的墓葬也做了解释,就是“坟”,其描述和对冢的描述并无二致,但是两者却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是阶级带来的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普通百姓,即使你很有钱,死后也只能在棺材所在之处垒起一个小土堆,不能有任何修饰,坟墓在古代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身份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 虽然冢和坟在描述上区别不大,但是王侯的衣冠冢都是四周青砖绿瓦,好似园林一般,庶民的坟墓只能是光溜溜的小土堆,要是再加以修饰,那就是“僭越”之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