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封楼札记》(九)筛“羊”记

有言则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月11一14日 晴转阴有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晨起,阳光透过了窗幔,鳥鸣催散了甜梦。这是封楼后的第二十天。一看天气,气温骤升。最高温度可达30度以上。可是昨晚又降温下雨,雨势颇大。这个春天有点怪异,春的气息尚未品味,先是倒春寒,后又有初夏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如疫情的跌宕起伏,不可捉摸。我不知道是否吉兆或凶兆将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昨晚做了一个朦胧的梦,我来到了天朗气清的山水之间,桃李芬芳,柳烟氤氲,百鸟和鸣,耳边响起了我很喜爱的旋律《春天的芭蕾》,人们尽享着久违了的自在和欢暢……然而猛然醒才感到这是美丽的期待,不仅是我,也不仅是本楼宇的邻居,应该是所有居住在上海,封控在斗室的上海市民的共同期待。然而今早一看电视,哇塞!确诊的“羊”已突破两千,无症状感染者超过两万五千。拐点的出現似尚不知时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天早上最紧要的事是楼宇的群通告。网络把一幢大楼的所有人,老的少旳,男的女的,相识的不相识的,本地的外地的……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群里通知,今明两天要做抗原检测。这样力度的检测巳经是连续三天了,目的只有一个:筛“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已经忘记是第几次做核酸和抗原检测了。有好事者作了登记,大概是第16次。有两天是一天2次,上午抗原,下午核酸。现在有不少人得了检测恐懼症,倒不是怕捅鼻子或捅喉咙,而是怕查验结果。楼里有人戏謔:看结果如同看高考发榜,忐忑不安。若全楼全阴,如范进中举一般,欣喜雀跃,若一旦发現異常,或发現“羊”,即时如临深渊。怪不得现在流行一句话叫“阴盛阳衰”,我已经弄不清此言是褒还是貶,抑或两者兼而有之,透着一种无奈和揶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何要反复检测抗原和核酸?人们旳认识有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一开始是欣喜,国家兔费给大家做病毒检测,这是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体現,也是我们国力的展示。因此一开始老百姓是十分配合的。但由于组织不严密,人群过于拥挤,安全距离不足,因此这也往往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传播源。抗疫是讲究科学的,一哄而起,流于管理,往往会走向反面,这已被实践所证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以后的日子,检测的力度越来越大,频度越来越密,2580万上海居民在一天内完成检测,十万白衣天使合力谱写了世界抗疫史上最威武雄壮的交响,其结果是筛出的“羊”没完没了,与日俱增。老百姓们终于厌烦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条长长的甬道,摸索着,携扶着前行,而看不到何处才是尽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月10日以后,上海的抗疫进入了最危急的时候。一向勇立潮头的上海独占了疫情发展的鳌头,吐槽声,指责声终于爆发而不绝于耳。市民们的心态失衡了,甚至于害怕了。本楼宇曾数次一天双检。清晨做抗原,下午做核酸,“羊”群曰益扩容,收纳的方舱医院创下了五万张床位的基尼斯纪录。而在楼宇中的“羊”又未能及时送走隔离,甚至楼宇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消杀。在这种情势下,再要大家保持淡定心态,已是苍白的说教。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有病人和孩子的家庭,心态失衡,甚至恐慌不安,拒绝没完没了的核酸检测,虽有偏颇,但也事出有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想起了伟人毛主席的教导:“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我们政策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并受着实践的检验。在如此高密度和高强度的核酸检测下,仍不能有效地阻遏病毒的蔓延,并使老百姓的焦虑有增无减,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在人民中间这是有许多真知灼见的。我认识一位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终于为民立言。她在13曰提出一份建议,希望更精准地做好核酸检测,可以自己在家做抗原并上报,对异常者再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核酸检测复查,这样会大大减轻基层的压力,使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不再忧心忡忡,声嘶力竭,疲于奔命,使老百姓不再常处恐惧之中,并避免了人群的撕裂,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利大于弊。我十分赞同这样睿智的意見,并希望决策者在政策上作一微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坚持精准施策,动态清零不能动摇。所谓精准就是要适应具体情况,所谓动态就是一个较长的艰难的渐进过程。如何才能做到社会靣清零?人们都在拭目以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