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一)

涛声依旧(拒闲聊)

放牛郎 <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人生如梦,一晃两鬓斑白半生已过。童年的往事已渐渐模糊,家乡的眷恋依旧。那缕乡愁不时在梦里萦绕,模糊的记忆里一些童趣又渐渐清晰,如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回到故里,已寻不着儿时奔走的小道和那满是牛蹄印的小径。可那一同放牛的伙伴,那相依的牛群仿佛还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在背上书包进入学堂的那一刻结束,从开始上学我便有了双重身份,成了学童也成了牧童。学校离家也很近,十来分钟的路程。那时的乡村学校要十点半才上课,下午三点就放学了,早晚正好可以放牛。父母把放牛的差事从姐姐的手里交给了我,好让姐姐能给早起晚归、深夜也还忙不完农事和家务的父母分担更多的家务和农活。</p><p class="ql-block"> 当晨曦初露,母亲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睡眼惺忪爬下床穿好衣服就走往牛圈,拿起木锤嘣嘣嘣几下敲开圈门栓牵着牛相约着伙伴一起,把汇聚的牛群赶往上山的路。饿急了的小牛把嘴伸向路边地里的玉米苗,被一阵呵斥猛追来不及吃下已到嘴边的玉米苗就跑到了大牛的前面。终于与小伙伴一起把牛赶到了草青叶翠的浅林里,就开始迫不及待玩各种儿时游戏。或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一本《三国演义》小人书,或各自拿出自制的弹弓比试谁的打得更远或是谁的打得更准,竟忘了看牛。我放的牛已跑到了一块玉米地里吃起了玉米苗,听到一位老农大声吆喝才慌忙跑去把牛迅速的从玉米地赶出来,折了树枝狠狠地把牛抽了一通,牛被这一顿教训后变得老实了,牧归的路上水牛馋涎路边的玉米苗时被我及时发现,对牛一声猛吼,老牛赶紧打消了念头,将头缩了回来,老实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里,父亲早已知道我放的牛吃了别家的庄稼,被父亲一阵打骂,就如我教训贪吃玉米的牛一样。</p><p class="ql-block"> 放牛最向往的时节莫过于庄稼收割过后的深秋,虽然有了一些凉意但不再担心牛吃了庄稼挨一阵父母打骂,可以骑在牛背上悠然的把牛往山上赶,到了山坡上,任由牛在收了庄稼的地里或在浅林吃草。几个牧伴也开始在收了庄稼的玉米林玩起了游击战、阵地战,不亦乐乎。有时采来狗尾巴草编织成小巧精致的蝈蝈笼,再捉来两只蝈蝈关在里面。时有遇到两只蝈蝈在笼子里斗了起来,引来小伙伴们一起围着观战。或者用烤烟地里已采收完烟叶的烟草杆,从油桐树上摘几个油桐果,用油桐果为轮木棍为轴做成一个两轮车,将两轮安装在烟草杆的一端,然后用手握住烟草杆推着在小道上欢快的奔跑。天色已晚,小伙伴们才去找各自的牛准备赶回家,可一个小伙伴的牛怎么也找不到了。夜色渐浓,只好哭着回家告诉父母,到了家看见牛已经在牛圈里,原来它早已吃饱喝足,正躺在圈里悠然的反刍。瞬时转忧为喜关好圈门飞一样的找玩伴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种早晚放牛而中午上学的童年一直到初中毕业,然后到了更远的学校读书。八年的童年给了我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成为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人生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