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追忆父辈业绩弘扬兵团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记父母从湖南援疆建设之情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常想我们的父辈,为什么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满腔热血奉献在新疆这遍戈壁荒野上?其中重要的厡因有几点。①他们有朴素的阶级感情,旧社会他们是底层劳动者,没有地位,解放后他们底层劳动者地位政治上得到提升,当家做主人,变成了光荣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政治思想觉悟自然大大提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解相如的夫人史巧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②政治觉悟的提高,当时只要党和政府提出号召,他们就有激情响应和行动,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且倍感光荣。③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兵团后经过不断的政治学习、工作思想觉悟更进一步提升,更可贵的是党和军队首长们对他们这批技术人才非常呵护,政治上信任,工作中帮助,生活中照顾。他们物质、精神生活同时得到大大改善其至升华时候,很自然的就会被身边的兵团战士斗寒暑、战风沙的革命斗志和精神感染,他们从心底也希望自己成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英雄,成为屯垦戌边的骨干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是援疆兵团子弟解红旗,1953年3月1日出生于长沙市,父亲是原建设兵团工一师四团解相如,母亲史巧云。为缅怀父辈,追忆他们的光荣足迹,我整理了一些讲述资料。主要来源于我七、八十年代每次回到克拉玛依探家时与父辈闲谈中的记忆,其中交谈最多的是彭湘赞(彭兴正父亲)、彭棣祥(彭建红父亲)、马云辉(马新莲父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七十年代初,我在长沙市电信局任机要通信工作,因工作关系经常去陶峙岳将军家,(1970年因中苏交恶和其它厡因,陶将军定住在长沙市肇嘉坪),在陶将军家工作时他知道了我是新疆兵团子弟,父母正在石河子工作,我们交谈时陶将军给我讲述过当年从长沙市抽调建筑技工去新疆工作的情况。还有一些信息来源于我父母回忆讲述,大概情况如下,见文者请补充及指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将军给时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写了一封信,希望湖南党政机关协助招聘一批女兵和建筑技术工人。并委托新疆军区副政委熊晃将军赴湖南担任招聘团长,当时连续三天将征兵及招聘建筑技工的条件刊登在《新湖南报》头版醒目位置,前四条是关于征兵的具体条件,第五条就是技工的招聘条件。其中(陶瓷、泥木、石技术技工,要求技术熟练,并能传授带徒者)。当时报名地点是长沙市上营盘街47号。征女兵和招聘消息报纸登出来后,长沙市沸腾了,除了在校学生、社会女青年争先恐后报名参军外,同时在长沙泥木工会也掀起支援新疆建设新疆的动员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长沙市泥木工会当时地处长沙市宝兰街(原鲁班庙),现在是建筑工人俱乐部。在此,我要重点讲述一下,长沙泥木工会是毛主席在1922年冬亲自组织成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成立当年举行了一次讨薪罢工运动,并取得罢工胜利。所以长沙泥木工会是具有光荣历史的工会组织。动员后,一批技术工人积极报名,经工会推荐三十余名合符条件者报政府批准并备案,这批技工都得到了省主席王首道签发的新疆通行护照。第一批技工名字:彭湘赞(彭兴正、彭建新的父亲)、王杰才(王风琪的父亲)、陈仲林(陈勇敢的父亲)、周益贵(周昕剑的父亲)、刘梅生(回长沙)、黄海福(回长沙)。陈长寿(回长沙)其他还有一些技工名字不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50年冬,第一批援疆技工随新招的女兵一起登上西去新疆的列车。我听彭湘赞伯伯曾经说过,在长沙老火车站开了隆重的欢送大会,当时省主席王首道、市委书记曹瑛、市长阎子祥也参加了欢送仪式,特别是阎市长还来到技工身边告诫大家,“你们是我们选派的技术骨干,望你们在新疆好好工作,为家乡增光"。听说火车到了西安后改乘军用大卡车,十辆成行,解放军武装护送,数日后到达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到达后得到王震和陶诗岳等军区兵团首长的热烈欢迎。并单独设宴招待了这批技工,当时技工负责人为陈仲林(陈勇敢父亲)、彭湘赞(彭兴正父亲)、王杰才(王风琪父亲)三人。王震将军在宴会上用浓厚的乡音说道欢迎你们这些能工巧匠加入军队建设边疆”。这第一批建筑技工全部送达22兵团(石河子),归属22兵团工程处。从此他们就投入到建设石河子的大军队伍,他们用自身的技术带领兵团战士最先修建了兵团司令部大楼(现兵团军垦博物馆),以后修建了医院、学校、招待所。他们这批能工巧匠对石河子的初步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随着建设的大量需求,技术人才远远不够,22兵团工程处向兵团司令部报告需要内地输送更多技工参加建设。1953年元月,陶诗岳将军、赵锡光副司令员得知彭湘赞、王杰才两人回长沙探亲,将两人叫到办公室(军垦博物馆)布置他们一个特别任务,要求他们回到长沙以后再次招聘一批建筑技工来新疆,并且提议他们把家属都带来落户新疆。陶将军还亲自写了一封信函给长沙市政府,赵副司令员开具了22兵团对长沙市政府的介绍信。这件事彭湘赞伯伯曾经在我克拉玛依父母家里讲过。1974年春节过后我陪我父亲解相如去陶诗岳家时也听到他们谈起过这段往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彭湘赞、王杰才回到长沙后马上带着介绍信与长沙市政府接洽招聘事宜,得到了长沙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宝兰街长沙建筑工人俱乐部召开了动员大会,彭湘赞、王杰才他们在动员会上介绍了他们在新疆的工作情况。经泥木工会讨论决定以长沙泥木工会24中队为基础组建援疆工作队,当时我的父亲解相如在泥木工会任委员,他就是24中队一员,会后父亲回家就把他的想法告诉父母,他想报名去新疆工作,母亲听说后没有同意他的想法,母亲说,“你的一个妹妹已经参军去了新疆(妹妹解淑纯,也是八千湘女之一,她当时报名参军由于年纪不够,就自作主张偷偷拿出户口本冒充姐姐解淑纯之名报名参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曾经湖南电视台制作的《八千湘女上天山》电视剧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情节,就来源她的原型,她的实名叫解爱纯,所以父亲有两个同样名字的姐妹),你是家里的独子,现在你也要报名去,你的堂客已经怀了崽就要临盆,家里需要照顾,你去那么远怎么行,我不同意,不准你去!"。父亲当时有点为难,不过他还是给他母亲做思想工作,父亲对他母亲说:"我是工会委员,又是共青团员,要带头响应政府动员号召。正好妹妹也在新疆,你不太放心,我也可以去看看嘛,再则去新疆工作工资待遇比较高,是长沙的几倍。在新疆工作3年就可以回来的(父亲有长沙泥木工会会员证及新疆军区兵团合同为证)。"他母亲听了这些以后勉强同意了。这样父亲他们兄妹俩都投身到了新疆垦荒的建设大军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53年3月2日,这批招聘的技术工人由彭湘赞、王杰才带队火速奔赴新疆。火车当时只能到达兰州,其余路程由兵团武装接力护送入疆。大约一个月以后到达石河子。随即彭湘赞王杰才就向陶将军赵副司令员报到:“我们完成了首长交给我们的特别任务",陶将军高兴的说:“我给你们记功,晚上我请我们湖南老乡恰饭咯”。那天的晚饭在兵团食堂聚餐,就是现在兵团军垦博物馆。22兵团首长都来到食堂看望这批来疆的技工,彭湘赞、王杰才还向陶将军及首长们一一介绍了每个技工的姓名。他们是(解相如、粟海元、申杨生、彭棣祥、袁贻范、马云辉,洪国文、张国辉、李振迁,李贵和,王进城,何长清等,其他人记录不全,名字可能有不准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彭湘赞向陶将军介绍我父亲解相如时说“陶司令,这个伢子是这批技工中年纪最细的,头天做爸爸(1953年3月1日)第二天就与我们一起来新疆哒。他是长沙泥木工会委员。"陶将军听说后拍了拍我父亲说“这个伢子不错,好好在这里搞咯”。然后赵副司令宣布这批技工全部归入兵团工程处。特别嘱咐工程处,这批技术人才是我们兵团的宝贝,一定要生活中给与照顾,工作中给与方便。的确父亲他们得到了很高的待遇。由此可见我们党我们军队对技术人才多么倚重。可见这些军队大首长们多么平易近人,真正体现了官兵一致。从那时起我们的父辈就和兵团官兵一道在戈壁荒原斗寒暑战风沙,据父亲说当时是一个技工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在各个建设工地,手把手教会兵团战士如何试图制图以及基本的建筑技术,就这一点父辈们对在戈壁滩上建设我们石河子新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五六十年代新疆的新城建设都有他们洒下的汗水、留下的足迹。例如:八一糖厂、棉纺厂、造纸厂、医院、学校及一些水利工程。为新疆建设兵团立足发展付出他们的智慧和心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哪火红的年代,湘籍援疆技工大部分人员在党和部队的诚恳感召下留在了新疆兵团,他们与故乡“毁约’了。他们中间还有一部分加入了共产党,许多人多次立功受奖,绝大部分人都承担兵团各团场建筑技术指导工作。我的父亲解相如就因在1954年参加马拉斯河流水利工程修建技术指导工作成绩突出荣获三等功(有兵团立功证书)。1954年冬,党组织培养我父亲选送他进兵团教导队学习。1955年学习完成后提干,担任兵团工程处某区分队副队长,后任工四团六连连长。六十年代末期转战克拉玛依石油城建设,任车间主任,后任三营副营长兼工会主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58年至1959年期间,我父亲解相如因工作突出,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授予的“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获得嘉奖。之后,又曾多次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第一师授予的“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及嘉奖。1955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我母亲史巧云开具入疆通行证,至此,我母亲落户石河子,也成为建设新疆的一员。我的父母为新疆建设贡献了一生,其子女也成为建设新疆的贡献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回想我的父母在新疆艰苦奋斗的半个多世纪,他们很平凡,但无悔。其根本原因父母亲有感恩之心。父母常告诉我们子女:旧社会我们是穷苦孩子,是毛主席、共产党解放了劳苦大众。特别是来兵团后得到党、军队和首长的关怀、教育、培养,我们才有思想、有行动,所以才有扎根新疆、屯垦戍边的决心。我父亲当初从湘来疆时曾答应过其父母去照看来新疆参军的妹妹解淑纯,结果因忙于工作一等就是十二年,最终还是妹妹于1963年从喀什兵团三师来石河子才兄妹重逢,在长沙老家年迈的父母及长子也是十年后才相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父亲退休后,曾念叨说:亏欠妻子儿女,在孩子出生、成长过程没有尽到父亲责任,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父母亲,在老父母重病、逝世(1968年父亲去世,1970年母亲去世)时都没有回长沙探视尽孝。1974年我父亲回长沙在其父母墓前长跪不起,痛心哭泣"儿子不孝啊”!我父亲因几十年的劳累辛苦工作,后疾病缠身,于2002年10月病世,享年七十岁。新疆兵团有句话:"献了终身献子孙”。我父母就是这样的兵团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年湖南技师援疆建设的同时主要任务就是传授技术、带徒学艺。两三年时间带出来了整连整排的大国工匠,为新疆特别是石河子的城市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带完徒弟,合同期满,却与故乡"毁约”了。湖南技师大部分人自愿留了下来,把一生都献给了建设新疆的伟大事业之中……可歌可泣!“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城市最年轻,他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他的一草一木,都有血汗凝成,你说他是城市,却有田园风光,你说他是乡村,却有许多工厂"这是诗人艾青用身心体验兵团官兵在戈壁荒滩改造大自然建设新城石河子的真情流露,表达对兵团建设者们由衷的敬意。今天这批远离故土屯垦戍边的湖南汉子都相继离开了我们,他们把一腔热血和美好青春年华毫不犹豫地献给了边疆。但我们从没有忘记他们这段不平凡的岁月,我们会常常缅怀他们为新疆建设兵团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向父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湖南援疆技师解相如长子:解红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