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禅牛首山|所有执念,皆为所愿

低吟浅唱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佛教名山中,最富胜意的当属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和安徽的九华山。</p><p class="ql-block"> 无数信众之所以崇尚这四大名山,是因为那里分别是大智的文殊菩萨、大行的普贤菩萨、大悲的观音菩萨和大愿的地藏菩萨的道场。求学、求财、求官、求事业的蜂拥五台,求成功、求万安的纷至峨眉,求顺意、求母子平安的踏足普陀,求祛病、求身体康健的奔走九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近年来与世无争的牛首山却在不经意间突然成了无数访客的新庞。何故?皆因神隐千年的牛首山不仅风光旖旎,且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载痕,更因为这里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p><p class="ql-block"> 在这禅意无穷的秘境里,善男信女们可以有所求,也可以无所求,即便无所求,也是一种所求。求什么?求心灵的净化,求人生的启迪,求感悟的超越。</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石碑记有云:牛首山位于金陵城南十里许,以其双峰对峙,宛若牛角,故名;晋时王导状之天阙,又称天阙山。</p><p class="ql-block"> 释表所载江表牛头,曾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眉並称圣道场。相传文殊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p><p class="ql-block"> 星斗移易,时序递进,牛首胜景,轶古开新。</p><p class="ql-block"> 初春郊游,多选牛首,盖因其山草木灵秀,仙窟深幽,泉石清奇,林树葱郁。每于江南草长,群莺乱飞时节,三五同道,踏青漫游;或结坐林荫,论道品茗;或调神石室,见性明心;亦可放浪形骸,回归天真。此境此情,虽未必割兹尘纲,亦是以愜此旷怀。</p> <p class="ql-block">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蓝天</p><p class="ql-block">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p><p class="ql-block"> 近代著名佛学高僧弘一(李叔同)一生中不仅留下了中国郦歌的不二经典《送别》,还在其书法作品中留下了"心无挂碍"的传世禅语,并被拓印在牛首山的石碑上。</p><p class="ql-block"> "心无挂碍"的禅意:人,不可束缚于生死,也不可迷失于善恶,要学会不用烦恼去解释生活,学会以脱俗的心态去耕耘,学会以超凡的定力去收获,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一切随缘。</p> <p class="ql-block">  游移牛首,踏春礼佛,随处可遇见禅,置身其间,仿佛遁入了一个清澄的禅世界。</p><p class="ql-block"> 禅是什么?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果真如此吗?禅,从字型的间架结构上看,左边一个"示"字,右边一个"单"字,"示"可释义为表达、显现,"单"可理解为"一",而对于"一",可以有若干解读,一个地球是一,一个国是一,一个家是一,一个人也是一。</p><p class="ql-block"> 由此论之,"禅"字很不单纯,其所诠释的义理是心意,一种禅的心,一种禅的意,正如禅宗那句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佛禅讲的四大皆空,其哲理就是世间有型的万物其实皆为虚幻,它指点众生,对大千世界,一定要用虔诚去感悟,用一颗禅心和一份禅意去感悟。</p> <p class="ql-block"> 牛首禅境</p><p class="ql-block"> 佛顶前苑</p><p class="ql-block"> 心莲广场</p><p class="ql-block"> 佛顶寺</p><p class="ql-block"> 无忧广场</p><p class="ql-block"> 牛头禅文化园</p><p class="ql-block"> 佛顶塔</p><p class="ql-block"> 佛顶宫</p><p class="ql-block"> 禅境大观</p><p class="ql-block"> 如莲剧场</p><p class="ql-block"> 舍利藏宫</p><p class="ql-block"> 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p><p class="ql-block"> 佛顶前苑是天阙悟禅的绝佳处所,无论在集贤桥、塑石假山、心铭墙、心莲广场、停心湖、趣牛园和佛禅小径的任何角角落落,都可以体会一半是生灵,一半是禅境的禅情禅意。遐思于此,使人顿悟,原来禅就在人人身边,并且成为须臾不曾离开的存在。没有察觉也无碍,反正作为一种微妙,禅始终不离不弃地在人们的面门上放光。</p> <p class="ql-block">  心莲广场是佛顶前苑最有禅境的地方。为何以此命名?因为佛教以莲为尊,以莲取名,并谓之为心莲,会更有助于观禅景,听禅音,悟禅意。不是吗?广场周边种植的樱花、翠竹、松栢和梅花等四季轮回的植物,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至于广场核心那块下凹的草坪和草坪中央那颗高16米,树冠直径达9米的乌桕树,则更是把禅意推到了极致,无论从哪个角度观之赏之,都会顿生涤心清目之感。</p><p class="ql-block"> 忽觉之间,众生好象听见了禅在教悔,教悔人们必须以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困顿与浮燥,只有忘却困顿,才能无所谓困顿,也只有关闭浮燥,才能无所谓浮燥。</p> <p class="ql-block">  膜拜牛头禅宗鼻祖法融大师,是问禅牛首山的必修课。看到面前这尊双目轻阖、衣带飘翩、正襟端坐的开山禅师,使人不得不联想到禅师为千余僧众宣讲《大集经》、《法华经》和《大品般若经》的情景,仿佛再现了那不绝于耳的颂经清音听痴了无数大彻大悟僧侣的宏大场面。</p><p class="ql-block"> 法融所开创的牛头禅,其道理是,深居山林,案坐凝思,使心性空寂,进而到达所向往的涅槃世界。它启迪世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寂静于心,淡泊于尘。无论经历顺遂还是坎坷,都应手掬一缕心香,徐徐泌入心田,都应以善为行,以淡为念,都应以一颗平常心许人以宽容,化人以幽怨。</p> <p class="ql-block">  无忧广场的释迦牟尼佛降生绘像窟,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这位出生便能行走七步,且步步生莲的佛陀,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p><p class="ql-block"> 说到释迦牟尼,就不能不遥念起佛佗的不凡经历。《释迦牟尼佛传》载,生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原是释迦国的太子,29岁出家修道,拜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为师修习禅定,不久便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又六年,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释迦牟尼顺次经历了禅那的四种境界,证觉了生命的真谛。成就正觉后,释迦牟尼便开始组织僧团,四处说法,直到圆寂。</p><p class="ql-block"> 人们不禁要问,释迦牟尼究竟修得了怎样的正觉?答案是,人生是一个在无聊和痛苦中摇摆的过程,要么因求之不得而陷入痛苦,要么因得到而陷入无聊。世间所有遇见,都因应缘构。缘起相聚,缘灭相离。人,必须随缘而行。</p> <p class="ql-block">  在牛首山,随处可以见到憨态可掬的小沙弥,大有一个抬脚刚走,另一个又火急火燎地闯来的感觉。若问这些立似佛陀合掌,坐如莲瓣薇开的小生灵究竟有多少尊,或有多少张表情,恐怕没人肯作答。</p><p class="ql-block"> 眼前,隐藏在椅子后面的两个小沙弥似乎正在默诵经书,又好像因理解有异而发生过争论,互不理采。</p><p class="ql-block"> 面对诸多妙态横生的小沙弥,也许人们会发问,难道只有剃度空门才能修行,换一种方式行不行?答案是明确的,只要心性坦然,不遁入空门照样可以洗心革面,照样可以学会断、舍、离,也照样可以弘扬真、善、美。</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的弘觉寺,佛塔壮观,寺庙庄严,极具古色古香的佛情禅意。尤其那高38.49米的七级八面仿木结构的砖塔,加之塔内阵列的70多条题记,使这里的禅意更加浓重。而禅院大门两侧书就的"云峰圣境翠竹黄花皆佛性,天阙烟岚流水百方是禅心"的楹联,则会愈加让人心旌舒恸。</p><p class="ql-block"> "你内心想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还有比禅宗里的这句话更玄妙的吗?</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谁人都会断想,原本,在既混沌又清醇的无垠世界里,人只是匆匆过客,人生犹如一场梦,一场似梦非梦的大梦,梦境中的一切毕竟只是婆娑的一种存在,梦醒时分,一切皆为过眼烟云,全无定所。此理,扶香案进香者不会怀疑,低首念佛者不会怀疑,邂逅寺庙者也不会怀疑。然而,当芸芸众生与十万菩提同处,无论虔诚于否,终究会发现,朗朗乾坤是如此清晰,仿佛触手可及,又好像遥不可及,难不成此生此世,或者此时此刻,一切过往都似自说自话,都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虚妄?</p> <p class="ql-block">  融礼佛、弘法、斋堂、僧寮、茶苑为一体的佛顶寺,是舍利护持僧团的道场,是牛头禅的发源地,也是信众悟禅牛首的毕至之地。</p><p class="ql-block"> 有人这样推介佛顶寺:寺院肇始于南朝初年。唐代贞观时期,寺院规模宏大,名为佛窟寺。北宋后易名宏觉寺。南宋毁于战乱,明代复兴。时至1856年,寺院毁于洪杨之乱,香火中断百年。2015年因牛首山供奉佛顶舍利,取名佛顶寺。</p><p class="ql-block"> 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书写的"佛心朗现,舍利重光,一脉玄门开觉路;牛首立宗,金陵仰圣,千秋宝地启禅关"的楹联道明了佛顶寺的禅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问禅、修禅、悟禅牛首,最引人注目的非佛顶宫莫属。这座长220米,宽60米,总体高度89.3米,单体面积约13.6万平方米的深坑建筑,不仅庄重华贵,佛光普照,还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佛舍利和终生弘扬佛法的阿玉王的化身一一阿玉王塔。作为信众瞻礼的毕至场所,佛顶宫的地位无处可以撼动。</p><p class="ql-block"> 佛顶宫的造型极富禅意,借用"婆罗双树托袈裟,袈裟护圣物"的寓意,建筑共分大穹顶和小穹顶两部分。大穹顶长度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象征佛祖无量加持;小穹顶既有无数佛发髻的佛禅表象,又有莲花托宝的佛禅内涵,寓意千万信众对佛祖的供养。</p><p class="ql-block"> 佛顶宫的布局极有禅制,莲花宝座、如莲剧场、禅境大观、千佛殿、万佛廊和舍利藏宫依次分布在一个天井式上下直通的九层神秘空间里,信众一旦入内,便不再为外界所讨扰。</p> <p class="ql-block">  莲花宝座:小穹顶底部以莲花造型的基座,由象征佛陀无量智慧的56座飞天菩萨门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门如意柱组成,与小穹顶摩尼宝珠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向。</p> <p class="ql-block">  禅境大观:南北长112米,东西宽62米,内部净高约38米,空间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的椭圆形禅境大观,由佛出生、成道的两个袖珍花园和中间的莲花剧场组成,表现了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故事。跟随佛陀修行的脚步,信众岂能不追寻释迦牟尼由人成佛的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  佛陀出生的禅境花园长生的那颗无忧树,格外有禅意。据说,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回娘家待产的途中,经过蓝毗尼花园,见一棵无名树花色鲜香,枝叶繁茂,便用右手摘取,不想,此刻奇迹发生了,只见佛祖竟然从其右肋诞出。后来,因释迦牟尼解万民于困苦,创建了佛教,人们便称这种树为无忧树,并将其尊为圣树。</p> <p class="ql-block">  如莲剧场正中央安卧的是全铜铸造的释迦牟尼卧佛。禅乐响起时分,这尊长7.5米的卧佛,便360度地徐徐旋转起来,表现出宁静、安祥的涅槃意境,并凹显了佛主无日、无食、不眠、不休的无量行尘。此外,穹顶诱人的灯光也与卧佛一道,营造出日月星光灿烂的奇观。此刻,如果手捧莲花心灯,双手合十,闭目入定,心念佛教的阿弥陀佛禅语,默诵《大悲咒》和《净土咒》,岂不善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  千佛殿:以红色、黄色和暗金色为主色调的穹窿状千佛殿,供奉着1343尊菩萨像,这是目前世界唯一用实体建筑加佛像的方式展现供养的地方,也是华藏世界最高境界的立体呈现。</p> <p class="ql-block">  千佛殿那尊以锡金铸胎锻造的鎏金大塔,代表供养会的核心大日如来,而塔中间那颗水晶牟尼宝珠,则象征太阳,代表大日如来的智慧光芒。</p> <p class="ql-block">  万佛廊:由地下三、四、五层构成的万佛廊,地下第三层有两条经文偈语走廊和十六幅绢裱工笔画。地下四层环廊内设有二十诸天及七祯表现印度佛教故事的漆画。地下五层展现的是佛陀本生与舍利相关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  在若干佛龛墙及其组合的壁画中,佛宝层的整体是按照十二生肖配本命八尊的方式构成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对应的本命佛,以便供养。</p> <p class="ql-block">  舍利藏宫:位于地下44米处的舍利宫,也称藏宫大殿,是佛界最为殊胜的地方。因为,令世人嘱目的佛顶舍利就供奉在这通高7米,呈六角玲珑状的莲花宝塔里。</p> <p class="ql-block">  位于佛项宫近旁的佛顶摩崖,一向以佛顶之冠而为人称道。这个形如佛手握着一串无量宝珠的摩崖,由1058块石材构建,且总重达1260吨。</p><p class="ql-block"> 禅意十足的佛顶摩崖共分上下两部分,上层以五放文殊和文殊五变为造像主体,合为十座石窟,与邻近的释迦灵山说法主窟相伴,尽显智慧牛首的庄严与灵妙。下层造型恰似佛手大姆指,以一幅独特的佛牛图为中心,描绘了牛首众生听禅悟道的奇妙景象。</p> <p class="ql-block">  行悟牛首,品嚐禅茶,无疑是一种绝特的享受。如得不到禅茶,把自备的醇茶作为禅茶,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何谓禅茶?禅茶是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把心悟的禅和物质的茶融聚在一起,并在禅宗第一书《碧岩录》中首提"禅茶一味",创意很是了得。这种将心与茶以一味相通的悟觉,无疑把禅茶引到了一个迷离无比的新境界。</p><p class="ql-block"> 推而论之,禅茶,其实是一种意境,无论昼与夜,坐与卧,动与静,乃至欢娱与沉默,人生百态,贵在通透,毕竟禅在于悟,茶在于品,禅越悟越有心得,茶越品越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  有信众者皆说,行走牛首,最难以忘怀的可能是禅,但常常把阿弥陀佛用于手机提醒语,每天清晨或傍晚都要在短信、微信里传递阿弥陀佛,那就有些过分了,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佛也好,禅也罢,只要心里有,一切皆万安。</p><p class="ql-block"> 但愿牛首山及牛首山的禅永远深藏在图文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