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懂李鸿章

壮宇

<p class="ql-block">晚清四大重臣之一李鸿章,饱受争议,翻阅此书,对当时叱咤风云的李鸿章或多或少有所了解。</p><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既充满艰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大转型时期。一方面,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世界也在走进中国。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了无穷的破坏;代表着相对先进生产力水平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却又以极其野蛮的侵略和掠夺方式,企图使中国沦为世界资本市场的附庸国和殖民地。</p><p class="ql-block">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中,思派纷呈,流派林立,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这时候,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层面上,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当然,这也是时代发展客观条件所制约,改革本身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们,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利,所以洋务派在十九世记下半叶的中国早期改革舞台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众多改革派别里的主流派;而在洋务派内部,又分成众多集团,其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是这些集团里实力最强、兴办洋务成效最大一个。</p><p class="ql-block">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运动潮流而生的人物。</p><p class="ql-block">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到1901年去世,他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40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因为他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在军事上,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面三个,后面一个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合办的;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所以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至于外交领域,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就代表清政府经办了许多的对外交涉:天津教案、中日建交、中秘华工交涉,硫球事件、马嘉理案、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秘约、展拓香港址专条、辛丑条约……,绝大部分对外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至于在当时的外国人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p><p class="ql-block">然而,当时也有人用八个字形容李鸿章:“权倾一时,謗满天下”。这既很形象概括,又不难理解。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权利,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上要做那么多事情,财力上却不允许;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讲裙带关系,任人为亲,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p><p class="ql-block">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漩涡中心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他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和了解中国近代史。</p><p class="ql-block">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集万千荣耀于一身,也曾背负国家耻辱签订卖国条约痛遭国人唾骂。</p><p class="ql-block">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有大才之人,而且一些施加在李鸿章身上的罪责其实是不公平的。弱国无外交,他也同样没有办法。</p><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奋斗,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已经找到了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李鸿章所代表的那个屈辱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