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路原名劳利育路,是西区的一条东西向的小马路,很短也很窄。慢慢地逛,五分钟就走完了。它的东面与武康路丁字相接,西头与华山路丁字相连,中间与兴国路交叉。不长的泰安路跨了两个区,这在上海的马路中也不多见。泰安路虽然短小,而且不太闻名,却居住过好几位文化大家。 泰安路10弄1号电影导演汤晓丹1946--1953年旧居<br><br> 1946年至1953年,汤晓丹居住在泰安路10弄1号。是当年罗静予厂长为照顾他而腾出的三楼一处20平米的电影厂杂物间,一边是放映间,一边是剪辑间,没有抽水马桶和自来水,汤晓丹却甘之如饴。令他高兴的是期间妻子蓝洁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栋三层楼的石库门民居,门窗都是经典的木结构,恬静而优雅。 汤晓丹 (1910.2.22-2012.1.21) 电影导演,福建华安人。童年时侨居印度尼西亚,十岁随父回国。1928年在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学习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后去上海,1931年入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次年任导演。先后导演戏曲片《白金龙》、故事片《飞絮》等。1934年后在香港执导影片《翻天覆地》等。抗战爆发后,导演抗日影片《民族的吼声》等。香港沦陷后,前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拍摄了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天堂春梦》等影片。建国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2012年1月21日,著名导演汤晓丹逝世于上海,享年102岁。你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你一定不会忘记他拍的电影,《南征北战》、《红日》、《渡江侦察记》、《南昌起义》、《廖仲恺》、《难忘的战斗》、《祖国啊、母亲》、《傲蕾一兰》、《怒海轻骑》、《水手长的故事》、《不夜城》等。1985年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br> 汤晓丹夫人蓝为洁是电影剪辑师,生于重庆。1944年高中毕业后进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技术科。1946年随厂迁回上海。1952年在上海翻译片组任剪辑。1957年调江南电影制片厂,1984年退休。<br><br> 说到汤晓丹不能不提他的两位儿子,据他夫人讲,他的长子汤沐黎、次子汤沐海是汤导一生的骄傲,二人出自艺术世家自不待言,现如今的成就也是璀璨夺目。 汤沐黎(右)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画家,中央美院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深造,其高超的技艺、大气磅礴的画作,才华与智慧受到挑剔的英国人的高度赞扬,被英国舆论赞美“汤沐黎的人体画展示了画家的自我纯洁心灵和美的思想境界,歌颂了人类真善美的高尚品格。”1983年,汤沐黎被英国评为当年度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其中只有一名中国画家。<br><br> 汤沐海(左)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后被选派去国外深造,就读于慕尼黑音乐学院,师从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卡拉扬悉心的培养和提携,使之迅速从国际乐坛指挥界升起,成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指挥家,受邀国外众多交响乐团担任指挥,也曾任芬兰国家歌剧院首席,在国际指挥界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其指挥风格激情澎湃,表现力强,将各类音乐精华有力的诠释,其成就世人瞩目。是继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之后,国际影响力很大的亚裔指挥家,每年参加国内的一些演出,担任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 汤氏昆仲在一个艺术家庭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革时期受父母所累,受尽折磨,先后下放至工厂劳动,汤沐黎为挤奶工,汤沐海为车工。而其家庭教育所传承的倔强、自立、奋进的性格,完美的人格精神使二兄弟能够摆脱生活的阴影,努力向上,成就了两位世界级的艺术家。 泰安路76弄,1934年建造,取名亦村。<br><br> 其土地原为李家宅农田的一部分,自1918年至1921年由法租界当局辟筑 泰安路后,房地产商纷纷在此购地建房,随着上海城市向西部的推进,各式花园住宅逐年拔地而起。抗战胜利后,开发商又增建8幢西式住宅,这组建筑结构精良,周围环境优雅,弄内绿树婆裟,每户都有一百平方米的深深庭院。解放后亦村多为一些知识分子、高级职员、侨眷和国家干部居住。 泰安路76弄4号贺绿汀(1956--1999年)旧居<br><br> 人民音乐家贺绿汀旧居建于1934年,独立花园住宅,坐北朝南,平面呈“L”形,底层红砖清水墙,余皆水泥粉刷墙面,坡顶红机瓦。现在还有人居住,开放了一楼的部分房间供游客参观。这里曾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巴金先生看望过贺老,梅兰芳拜望过先生,傅聪向贺老求教过琴艺…… 贺绿汀(1903-1999) ,原名贺楷、贺安卿,湖南邵阳人。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1934年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他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一曲成名。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译著,百代唱片公司为他的得奖作品灌制唱片发行海内外。<br><br> 1934年进入电影界后,聂耳介绍他到明星电影公司任作曲股长,参与左翼电影事业。他为影片《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风云儿女》、《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20多部影剧作品配乐作曲,创作了上百首歌曲,成为他的电影歌曲创作和30年代进步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 <br><br> 贺绿汀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传唱曲目。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他为电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配乐的插曲《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至今仍家喻户晓,久唱不衰。贺绿汀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里的贺绿汀塑像 泰安路 115弄1-8号花园住宅,隔泰安路与卫乐园相望,原为陈家巷乡村,系德国外侨于1912-1936年间建的英国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层住宅,由黄迈士设计,共三排八幢。该弄原为德士古洋行高级职员住宅,1949年解放前夕外侨均撤离回国。上海解放后多为部队、地方干部居住。 泰安路115弄6号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旧居<br><br>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授,毛泽东的挚友周谷城,曾较长时间居住此弄。<br><br> 周谷城(1898--1996年)湖南益阳人。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历史系主任,复旦大学教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一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创建上海历史学会,曾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主席团成员以及首任执行主席、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1952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后任该党中央主任委员。代表作《中国通史》上、下册,《世界通史》一、二、三册。1996年11月1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泰安路115弄8号杜宣、叶璐茜(赵丹前妻)夫妇旧居 杜宣(1914-2004年)原名桂苍凌,江西九江人,著名剧作家,散文家,诗人。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毕业于日本大学法律系。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戏剧春秋》杂志编委,新中国剧社社长,《群报》总编辑,香港大千出版社社长,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编剧,《文学报》总编辑,上海大学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上海市第七、八届人大常委及第九、十届人民代表,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及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老年书画会会长。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无名英雄》、《难忘的岁月》、《动荡的年代》、《上海战歌》、《彼岸》、《杜宣剧作选》、《抗美援朝大活报》(执笔)、《欧洲纪事》、《梦迢迢》、《世纪的悲剧》、《沧海还珠》,散文集《西非日记》、《五月鹃》、《杜宣散文选》、《飞絮﹒浪花﹒岁月》、《芳草梦》、《桂叶草堂漫笔》,诗集《桂叶草堂诗抄》,电影文学剧本《兰兰和冬冬》、《长虹号起义》、《先驱》等。话剧剧本《彼岸》获1978年国家文化部创作二等奖。2004年8月23日下午,91岁的杜宣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br><br> 叶露茜(1917—1992年)广东南雄人,。1934在南洋高级商业学校读书时,就酷爱艺术,积极参加上海左翼业余演剧活动。后去香港,在中共港澳工委领导下筹备成立港九妇女联谊会,并担任主席。1936年2月,叶在香港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担任中共港沪交通员。1936年4月叶露茜与赵丹在杭州六和塔下集体结婚。新婚后的赵丹与叶露茜十分恩爱,叶露茜第一次怀上孩子时,赵丹正忙于拍摄《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为了尽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叶露茜甘愿舍弃了自己的艺术青春。叶露茜为赵丹生育了两个孩子,一个是长女赵青,另一个是儿子赵矛。 1939年秋天,赵丹告别妻子叶露茜,与他的同伴从重庆出发来到新疆,准备在那里开辟新的戏剧事业。那时的新疆,为大军阀盛世才所把持,他哪里容得下像赵丹这等进步人士,于是将他逮捕入狱。为此,叶露茜长途跋涉到新疆,到处奔走,设法营救丈夫,不成,只好又回到重庆。<br><br> 1943年2月,传说赵丹被盛世才枪杀,叶露茜痛不欲生,并打算以身殉夫。还是在友人的多方劝阻下,考虑到赵丹的两个孩子,叶露茜才打消了轻生的念头。随后,叶露茜为了两个孩子的生存,与作家杜宣结婚。1945年的清明节前后,赵丹突然从新疆逃回了重庆。死里逃生的赵丹得知妻子已改嫁时,没有埋怨她,只说了一句话:“一句谣传,害得我妻离子散。”<br><br> 解放初期,叶任市总工会康乐科科长,先后调任上海文艺工作者工会筹备会文教部长,市文化局文艺科长、长宁区文化科长和区艺术学校副校长等职。整个50年代,叶都在基层负责文化工作。<br><br> 1961年,叶调上海戏剧学院,参加导演系筹建工作,同时担任戏曲导演班班主任。导演系成立后,担任系办公室主任和系党总支负责人,虽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重上舞台的机会,但她没有怨言,把对戏剧深深的爱,倾注到对学生的培养上。“文化大革命”中,叶成为戏剧学院重点批斗对象。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她强烈要求重新工作,欣然当起戏剧学院托儿所所长,在很短时间内把托儿所办得井井有条。导演系恢复建制后,回到系里参加领导工作。1992年1月逝世。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即华山路1501——1527弄及泰安路120弄。此处原为李家宅荒地,四周沿泰安路、华山路、兴国路被洛云浜所围,河上架有5座小桥。因一些街头艺人常在此搭棚卖艺,故而得名“卫乐园”。 1924年大陆银行投资建造砖木混合结构三层花园洋房31幢,仿英法西班牙等国式样,整齐美观、煤卫齐备,底层还有汽车间。卫乐园是上海西区高档住宅区之一,整个居住小区内环境幽静,每户都有近百平方米的小花园。在泰安路一线的住宅,每幢主入口的装饰形式都各个不同,很便于住户的记认。这些不同的门口的装饰,多见于上海的西班牙建筑,有的门头带有棚屋,盖有西班牙圆筒瓦,有的做成巴洛克风格,有流畅弯曲的弧形线条。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1号著名导演、剧作家黄佐临旧居 黄佐临 (1906.10.24-1994.6.1) 广东番禺人,生于天津。1925年赴英攻读商科,开始涉足戏剧,曾从师于英国戏剧大师肖伯纳。1935年与夫人金韵之(丹尼)再度赴英,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并在伦敦戏剧学馆学习导演。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先在重庆国立剧专任教,后到上海从事演剧事业,并创建“苦干剧团”。导演《梁上君子》等话剧。剧团解散后,一度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和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6年参与创建文华影片公司。1947年在文华影业公司任导演。1949年改编并导演了影片《表》。1950年黄佐临调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兼上海电影局顾问,同时从事戏剧、电影导演。他导演的影片有《布谷鸟又叫了》、《黄浦江的故事》等。1980年他曾将话剧《陈毅市长》搬上银幕,任总导演。<br><br> 黄佐临是影响中国话剧的艺术大师,他是中国话剧的杰出导演,在话剧界素有北有焦菊隐、南有黄佐临之称。他的戏剧实践涉猎广泛、博采众长、吸纳古今、融贯中西,是个全学的大家。他的写意戏剧观是海派话剧的理论基础,而他的戏剧精神更是成就上海话剧的品格力量——海纳百川、包容万象。黄佐临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共导演了话剧、电影百余部,1988年获中国话剧研究所颁发的振兴话剧导演奖(终身奖)。他是中国剧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6月1日黄佐临先生去世,享年88岁。<br><br> 1939年的夏末秋初,在上海沦陷区孤岛艺术家黄佐临的家里,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这一年黄佐临已经33岁了,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为孩子取名——黄蜀芹。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会在几十年后鲜亮地印在新中国女性主义电影的旗帜上。 黄蜀芹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院导演系。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场记、助理导演、导演。1996年兼任上海新文化影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曾在《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等影片中任执行副导演。独立导演的影片《青春万岁》于1984年获苏联塔什干国际电影节纪念奖,《童年的朋友》于1985年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1987年与李子羽、宋日勋合作编剧并导演影片《人鬼情》,于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第五届巴西利亚国际影视录像节电影大奖——金鸟奖;1989年获法国第十一届克雷黛国际妇女节公众大奖。曾执导电视连续剧《围城》,于1991年获第十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二等奖,最佳导演奖;首届国际电视节金熊奖;全国电影厂优秀影视片评比一等奖。主要作品有:《连心坝》、《当代人》、《青春万岁》、《童年的朋友》、《超国界行动》《人鬼情》、《啼笑因缘》、《孽债》、《画魂》等。 黄蜀芹和电视剧《围城》的演员葛优、李天济、英若诚说戏 黄蜀芹是一位力求完美的艺术家,女性的身份注定了她与生俱来的创作取向:书写女性,关怀女性。她导演的电影《画魂》、电视连续剧《围城》、《孽债》等作品,横跨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成为中国当代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br><br><br> 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道路之一的泰安路,不仅保留着优秀的历史建筑,而且承载着海派大家的文化风貌,更迷漫着人们对大师们的无限敬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