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 疫情正袭击着我们的心理健康</b></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说:大兵之后,必有凶年。是说经过战乱之后,就会出现饥荒、瘟疫等次生灾难。</p><p class="ql-block"> 这一点都不难理解,看看当前乌克兰难民,流离失所,惊恐焦虑,缺衣少食,聚集在防空洞里。在流行全球的新冠病毒面前,他们肯定是最不堪一击的群体。所以,战乱中饥荒和瘟疫正在包围着他们。</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的话,不是针对哪次战争,也不是针对哪个国家,它说的是自然规律,规律就是自然的法则。</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个前后的必然因果关系,只要有前因,就必然有后果。也就是说只要有战乱,就必然有饥荒瘟疫等等次生的灾难。 那么,瘟疫之后呢?新冠疫情又会带给我们什么?</p><p class="ql-block"> 瘟疫之后,往往会造成群体性心理创伤,会出现大量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p><p class="ql-block"> 三年了,新冠病毒疯狂地袭击着人类,逼迫我们一再裹紧防护,丝毫不敢懈怠,稍有不慎就被他们蚕食。但是,无论我们力量有多强大,这个病毒实在是魔性,三年不灭,我们不得不拿出更多精力全力与之斗争,保护身体不受侵害。</p><p class="ql-block"> 长期的抗争,长期的紧张,长期的焦虑必然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不论是抗战一线的工作者还是被封闭居家的人们;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还是老师,我们的心理都在经受着煎熬,承受着重压。</p><p class="ql-block"> 根据以往的经验,重大事件过后,人们的精神心理问题会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比如2003年的SARS、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美国的“911 事件”,以及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的武汉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些事件过后,受影响人群的应激障碍和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p><p class="ql-block"> 当下,我们还在疫情中,病毒的魔抓之下,先不说跳楼、自杀、自残等恶性事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在反应着很多人的心理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p><p class="ql-block"> 一位家长电话说,“再不开学,家长就要疯了,为了上个网课,天天吵架,受不了啦。”</p><p class="ql-block"> 一位家长说,“再居家,孩子就废了,手机管不住,晚上睡得晚,又不能出去,天天宅在家里,趴在网上,眼睛也快瞎了。”</p><p class="ql-block"> 一位高三家长说,被封闭在学校的儿子打来电话,哭得呜呜地,哭得妈妈心都碎了。视频号上也有很多家长发自己要崩溃了的视频。还有一些看似好笑的,比如湖北黄石一个学校三年级孩子,听说因为疫情取消3天清明假期,全班孩子哭成一片;比如吉林一位70岁居家老人,因为不会用手机订菜,崩溃大哭。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平时不算什么,现在就能非常简单地引爆人们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疫情带来了一次大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紧张、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等等,这些负面情绪正考量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建设。 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孩子们,他们的心理应激能力很脆弱,强烈的心理波动和长时间的紧张压抑,很可能造成心理障碍,出现心理问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当下影响孩子们心理的主要因素</b></p><p class="ql-block">长时间居家隔离,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对于学生来说,以下5点都是给他们带来坏心情的因素。</p><p class="ql-block">1、生命成长的需要被压抑。</p><p class="ql-block">居家这种单调的生活,难以满足他们蓬勃生长的生命活力,他们本该在旷野中迎风,现在却放进温室中幽闭,生命的躁动被紧紧按住,使他们处于压抑的状态中。</p><p class="ql-block">2、暂时失去伙伴一起说一起笑,一起打一起闹,甚至一起争吵,使他们缺少了知心、知音,内心情绪的积累无处释放,他们饱尝“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无人听”的寂寞。</p><p class="ql-block">3、学习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学习困难时时困扰他们。</p><p class="ql-block">比如网课不能和老师随时互动,无法随时发问;信号断续,影响听课效果等等。这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烦,让他们产生大量垃圾情绪。</p><p class="ql-block">4、随时暴露在家长的监管之下,自由被极大限制。</p><p class="ql-block">这对极其渴望自由的孩子来说,感受到的是时刻被捆绑无法挣脱的难耐。</p><p class="ql-block">5、家长自身的负面情绪也会给整个家带来极低的气压,对孩子们的心情也是极大的污染。</p><p class="ql-block"> 疫情造成的这种种不利,如果不加防范,会让很多孩子情绪变得暴躁、易怒、压抑、郁闷、烦躁、爱哭……</p><p class="ql-block"> 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是因为疫情的掩盖,人们很容易忽视这些消极情绪的危害。</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烦躁、郁闷、无端发脾气、莫名其妙哭泣,认为是正常的,是在家里闷的,等复学就好了。甚至有些孩子自己受不了了,提出来找心理老师聊聊,家长仍然不当回事,或者直接反对。这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心理的错误认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对心理问题盲目回避的危害</b></p><p class="ql-block"> 人们对心理的认知不足,对心理问题盲目回避,这里主要有两种表现。</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一说找心理老师,马上就非常回避,甚至反应过激。他们通常会说:你又没有心理问题,找心理老师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孩子出现了问题,自己已经无法解决,被推荐找心理老师。但是他们通常会问,带孩子去见心理老师,会不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有了病?</p><p class="ql-block"> 这两类反应,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根源就是对心理的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心理问题就是心理病,找心理老师就是自己有病,就是精神病,神经病,是很丢人的。所以,他们非常回避。</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个年代了,如果你还抱着这样的想法,还这样认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落后守旧,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后果就是,因为你愚蠢的认知害了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在大量的咨询案例中研究发现,好多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病的孩子,早期都曾经有过要求父母带自己去找心理老师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但是,往往是家长的错误认知,把孩子挡在了早期干预的路上,导致问题恶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b></p><p class="ql-block"> 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疫情后期,三类精神心理问题可能会比较突出。</p><p class="ql-block"> 第一类是应激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及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对封闭在学校的高三孩子们是个很大的挑战,他们是在巨大的高考压力和焦虑中迎战突如其来的疫情。</p><p class="ql-block"> 第二类是躯体形式障碍。我们说的心理问题在身体上的反应,比如失眠、胸闷、恶心、心跳加速等等。</p><p class="ql-block"> 第三类是慢性焦虑障碍。这个也可以说是弥散性的,几乎覆盖着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类就是自罪感。这在学生中比较常见,有些孩子因为疫情期间没有管住自己,复学后,看到拉下的功课,感到强烈的自责和罪恶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们如何去应对呢?从两个方面入手</b></p><p class="ql-block">1.以科学态度正视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前面说过,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认知耽误孩子。如果发现孩子心理不在常态上,比如常见的暴躁、易怒,郁闷、心境低落,无来由哭泣等等,这些通常是抑郁的表现,家长一定要重视,及时带孩子找心理老师或者去医院诊断治疗。</p><p class="ql-block">2.高度关心关注,努力呵护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给大家四个简单又非常实用的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①家长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家长没有好心情,所有的教育就都无效甚至有害。</p><p class="ql-block">②多一些理解</p><p class="ql-block"> 疫情居家,家长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如果能多一些理解,对孩子的管教就容易做到宽严有度,孩子就容易接受。</p><p class="ql-block">③带动和监督孩子做运动</p><p class="ql-block"> 运动是最好的改善情绪的方法。家长要动起来,同时带动孩子一起运动。每天最好至少保证一个小时的活动量。</p><p class="ql-block">④监督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p><p class="ql-block"> 睡好了,心情就好,精力就充沛,不容易走神儿,效率高,身体的各种能力都容易调动起来参与学习。一句话,对孩子来说,睡好了一切都好了。</p><p class="ql-block">安定镇学校</p><p class="ql-block">编辑:暴凌志</p><p class="ql-block">审核:秦廿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