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菠萝英 黄花野菜

祥龍遊天下

小时候,家里很穷,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感到饥饿,好像从来没有吃饱过,而且,所吃的饭里绝大多数时候没有蔬菜,就不要说有肉和油了,只是每逢春天的时候饭里能有一点绿色,每到过年的时候能吃到一点肉饭,也就是这个时候,才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记得一到春天,家乡最先长出的一种野菜叫天菠萝英,这种野菜,也就是刚刚长出的时候能吃,一旦长大就苦的吃不成了,那时候,我们小孩子的任务就是提着小篮拿着小铁铲到田野、田埂上去找这刚刚露出嫩芽的天菠萝英,它的叶片呈半圆形展开,起初两片,而后四片,颜色嫩绿,靠近根部露出淡淡的紫色,它的根茎嫩白嫩白,而且胖乎乎的,一看就有食欲,我们挖回来洗去泥土,然后泡在清水里,做饭的时候,在面条下锅之前,把泡得嫩白胖乎的天菠萝英捞出倒入锅内,煮上三两分钟,就可以下面了,锅一开,一锅盼了一季的好饭就算做好了,尽管只是汤水面条加一点野菜,但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那个物资极为匮乏时代最丰盛最有味道的好饭了,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味,淡淡的苦,淡淡的甜,回味无穷!可惜,没过多久这种野菜就长大了,长老了,苦得再也吃不成了,只能再去找挖其他的野菜了,马奶芽、苦蕖蕖、甜蕖蕖、黄花菜、羊栳豌……凡是能吃的几乎都吃过了,其中吃得最多的是黄花菜,除了村庄周围田野上生长的以外,每到这个季节,我们同村的还有邻村的小孩都要到很远的外河岸边去挖野菜,时间一般是星期天,出发前一天,年纪大一点的几个在家长的安顿下开始组织,每人准备一个大筐、一把小铲、一截绳索,家长还要为孩子们准备好一天的口粮,说是好,其实只不过是充饥的黑馍馍、炒面(青稞炒熟碾磨成的面)、炒粮食、干粮、拨拉子(散饭)……因为,那时候家家都缺粮,实在没什么办法,之所以如此大规模的去挖野菜,也是把野菜当成粮食了。第二天天不亮就早早起来了,家长们千叮咛万嘱咐,然后,我们在几个年纪大一点的孩子的带领下就摸黑出发了,到达目的地时已是中午时分,吃过中午饭(自己带的口粮)后就赶紧行动,各自在相距不到20米的范围内挑挖野菜,那里的黄花菜可真多,半天就可以挖一大筐,每当黄花菜满筐的时候,我们才有心情去玩耍,去观察观察外河岸边的景色,岸边是长长的望不到头的沙枣树林带,宽约两公里,离河岸越近,地面越湿润,野草、野菜越多,大片的黄花菜就长在离河岸50米的林带内,爬上堤岸一看,河内几近干涸,只有靠近两岸低洼的地方有一些水,沙地泛出湿润的青色,内岸两侧长满了茂盛的柳条墩,不时有野兔、野鸡出没其中,我们也陶醉其中,捉迷藏、折柳条、挖沙地、鞠清水,忘了自己,忘了归期,直到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再三呼喊回家时,才发觉已经到了下午5、6点钟,于是,我们赶紧吃完带来的口粮,捆绑好菜筐,背起菜筐互相吆喝着就踏上了回家的路,到家时已是夜里了,母亲一直在庄外伫立着,张望着,心疼地等待着自己的孩子!我们也累得够呛,到家后囫囵吃一点倒头就睡着了,睡得可真沉真香!第二天,全家人一起把挑挖来的黄花菜择干净淘洗出来,晾晒起来,以后的几天里,饭里就有了绿菜,吃起来总感觉比平时要香得多。没过几天,又到了星期天,这样大规模的挑挖野菜的行动又开始了,如此循环,直到黄花菜老了或者没有了黄花菜。现在,各种菜都吃过了,但总忘不了这黄花野菜,忘不了这黄花野菜的味,仍是淡淡的香,淡淡的苦,淡淡的甜,总觉得它是我吃过的最有味的最好的蔬菜了,每回一次老家总要想方设法找一点黄花野菜尝尝,哪怕是晾干的。我经常想,在那个吃都吃不饱、营养极度缺乏的年月,我们弟兄六个能健康强壮的长大,是不是和当初吃野菜有关,这野菜也许就像中草药一样滋补了我们,就像粮食一样养育了我们,也许这就是我们无法忘怀的所在吧! 作者简介:许有祥,生于1964年10月,甘肃民勤人,正高级教师,曾荣获“甘肃省基础教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酒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主、参编《寒、暑假作业》、《同步练习》、《全品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等教辅读物十余本,组诗《圣火登顶颂》曾获首届“时代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优秀奖;散文《真正的酒家——程老哥》荣获2022“文学典范杯”全国文学大赛三等奖;散文《天菠萝英黄花野菜》荣获2022年“光耀华夏”“诗苑杯”诗文征稿三等奖;散文《拾粪和背柴》荣获2022年星耀华夏·盛世好文学“笔歌盛世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优秀奖;散文《烧面饼的秘密》荣获2022“光耀华夏”首届“逸文杯”原创作品征集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