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我所有的姐姐妹妹中(包括堂姐妹),数大姐最漂亮!也最聪明!大姐是我大伯家的女儿。</p><p class="ql-block">大姐,中等身材,体型匀称,皮肤白皙,眼睛大大的,很好看。解放的时候,她已经十多岁了。</p><p class="ql-block">大姐到了十六岁的时候,在她身上发生了一个奇迹,她没进过学校门口,但,她能读信写信,这消息在村子里传开之后,村子里的人们都不相信是真的。</p><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村子里的人们,和外界交往,唯一的方式就是信件。不论哪家亲友来信了,收信人都拿着信找人读,村子里识字的人太少了,有时候,拿着信走半个村子,也找不到读信的人。一旦找到读信的人,首先要满脸堆笑的央求人家,给你添麻烦了,受累给读读信吧。读信的人开始读信,听的人屏住呼吸,把耳朵支棱起来,集中精力听,生怕落下一个字。读完了,还要对读信的人,千恩万谢!</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不仅可以读信,还可以写信,那可就更了不起了。那个时候,很多能读信的人、但写不了信,这个现象当今年轻人理解不了,那个时候,这样的人很多,会认字但不会写字。</p><p class="ql-block">会读信,又会写信的人,在村子里很受人尊敬,如果再会打算盘,可以计算加减乘除,那么,他就是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了。</p><p class="ql-block">自从我大姐会读信、会写信之后,房前屋后,街坊邻居,都来求她读信写信,大姐成了村子里令人刮目相看的女孩了。大姐是怎么学会了识字和写字的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带是1948年解放的,解放以后,老百姓中有一个问题显现出来,那就是村子里文盲太多了,全村识字的人,扳着手指头算,就那么几个人。那时我们村是一个两千人口的村子,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p><p class="ql-block">国家很重视“扫除文盲”的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村子里扫盲工作热火朝天地搞起来了。</p><p class="ql-block">“认字”,是解放前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政府提倡,村子里办起了“扫盲班”,从十几岁的到四十多岁的男女文盲们,都纷纷走进扫盲班,甚至有几个五六十岁的也进来坐坐,看看怎么识字。扫盲班上课时间都是在晚上,所以也叫夜校。政府专门配备了义务老师。</p><p class="ql-block">我大姐是“扫盲班”中最积极的一个。</p><p class="ql-block">这些参加扫盲班的人,年纪小的,有韧劲的,求知欲望强烈的,坚持了下来。年纪大的,孩子多家务活多的,信心不足的,中途退了班。</p><p class="ql-block">我大姐是最神奇的一个,她自己给自己订的目标是:每天认识十个字!每个生字写二十遍!天天晚上她上完了“扫盲班”回来后,继续点灯熬油写字,一直写到很晚很晚。</p><p class="ql-block">有一位扫盲班的老师,非常喜欢大姐的学习精神,送给了她一本字典,并慢慢地教她学会了查字典。大姐有了字典,如获至宝。字典对大姐完成每天十个字的识字目标,帮助太大了!</p><p class="ql-block">冬去春来又一年,大姐用一年多的时间,靠着非凡的记忆力,认识了4000多字,其实到了后半年,她就可以阅读了,当她接触了图书和报纸以后,她的识字速度急剧上升!大姐识字入迷了,整天沉迷其中。</p><p class="ql-block">大姐把扫盲班的人,统统都甩在远远的后面,一骑绝尘。很多人都自嘲自己识字是:狗熊掰棒子,最后剩一个,他们对大姐羡慕极了。能像大姐这样,坚持下来的人是少数,多数人半途而废了。看来干成一件事,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行。人们都说,大姐如果当初有条件进学校读书,一定会考上名牌大学。</p><p class="ql-block">大姐有了阅读能力之后,读了很多书,《红楼梦》《唐诗三百首》《简爱》……,为了借到书,她步行二十里去县城,大姐硬着头皮拜访了县里一些有文化的人,向人家求知,向人家借书。</p><p class="ql-block">当年进扫盲班时,才十六岁的大姐,一晃,二十多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大姐,有了文化以后,总有媒人登门,但是,读了很多书的大姐,和村里的普通姑娘不一样了,眼光高了。</p><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政府大张旗鼓地宣传:反对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由。如今的大姐,已不是那个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小女子了,每次有媒人登门,大姐都会亲自面对。</p><p class="ql-block">但,出现了一个难题,普通的农村小伙儿,大姐看不上,有文化有知识的工作人员,又看不上大姐这个农村姑娘。</p><p class="ql-block">于是,大姐的婚姻成了老大难问题,真是“人生识字忧患始”啊。</p><p class="ql-block">又过了几年,大姐二十六岁了,这可是村子里的女孩们很恐怖的年龄了!</p><p class="ql-block">大姐的婚姻成了我大伯大娘头疼的事,老两口愁的寝食难安,大姐看在眼里,心里也焦灼不安。</p><p class="ql-block">这时,有一个媒人登场了,媒人说,这一户人家是天津南郊区的,地主成分,这户人家的小伙子三十二了,是个大学生,因为犯了右派错误,被开除了,回家劳动改造。媒人停了片刻又说,天津南郊区各方面比咱河北这边好很多很多,那边的工分值高,政策灵活,市里对郊区照顾得也多,社员们的生活很好。</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姑娘嫁人,很在乎家庭成分,地主成分是人们避之不及的。</p><p class="ql-block">然而,大姐听说对方是大学生,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相亲也很顺利,小伙子是瘦高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大姐和小伙子谈得很投机,从《红楼梦》聊到《唐诗》《宋词》,从《青春之歌》聊到《林海雪原》。这是大姐第一次面对一个上过大学的人,大姐对上大学很好奇,她不断地发问,大学里学什么?怎么上课?大学里的书都是什么书?……,小伙子对大姐也很感兴趣,一天学没上过的人,竟然读《青春之歌》《红楼梦》,还可以背那么多唐诗宋词?……</p><p class="ql-block">两个人聊得很愉快。</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大姐很快就结婚了,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p><p class="ql-block">一年后,文革来了,天津南郊区比河北这边闹得厉害,地主成分的人家,统统赶出家门,房屋及家具等,一律归公。</p><p class="ql-block">大姐一家住进了生产队的一个大车棚,这种大车棚又叫车屋筒子,就是放大马车的一间房子。当时正值冬天,天寒地冻。大姐和大姐夫二人,到处拾砖头,用拾来的砖头,把大车棚空荡荡的一面垒起来,门口挂上棉被,尽管屋里黑洞洞,寒风吹不进来了,总算有了一个家。</p><p class="ql-block">艰难的岁月,一天天往前捱。</p><p class="ql-block">“四人帮”打倒了,艰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迎来了改革开放。大姐夫的右派问题得到纠正,落实了政策,大姐夫到县一中当了语文老师,由于大姐夫是本科毕业,按照政策,大姐以及孩子们都转成了非农业户口,政府都给安排了工作。</p><p class="ql-block">大姐被学校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大姐在图书馆里,喜欢读书的她,如鱼得水。</p><p class="ql-block">如今大姐大姐夫都八十多了,身体很好,精神矍铄。如今大姐依旧爱读书,每天手不释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篱采菊fhx写于2022.4.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