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在人们印象中上海似乎缺乏悠久的历史,谈论上海一般都会从1843年上海开埠说起;事实上,上海在开埠之前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冈身是上海的古海岸线,大约从1万年前到距今六七千年前,随着位于上海西侧的冈身不断东移,最后才形成了上海现在的地理环境。现代黄浦江沿岸的上海城区,当时还杳无人烟,所以说史前的“市中心”在哪里?最繁华、最高度发达的地区,就集中在今天的青浦到松江区域。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设置了华亭县,上海地区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县治。元朝时升格为华亭府,后改称松江府。1291年上海县从当时的华亭县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上海中心城区。<div><br></div><div><h5>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出上海,向来喜欢四处游走的我不能远行那就选择在上海探古寻幽,查阅资料做了攻略,素有“上海之源”之称的青浦区是上海寻根游的不二之选。</h5><br><br></div></h5> <h5>早春二月,阳光和煦,我和家人首先来到青浦区博物馆参观。从远处看,青浦博物馆的外形十分奇特,就像一只超大的蝴蝶。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分两个馆:一边是“申城水文化之魅”的水文化馆,一边是“上海古文明之源”的古文化馆。了解到上海一万年前还是一片海洋,直到七千年前,青浦率先成陆,为上海原始先民提供了生存基础。</h5> <h5>走出博物馆就能看到一边的青浦图书馆,青浦图书馆在上海区级图书馆中,规模不算大,其特色在于它矗立在夏阳湖上,有“水上图书馆”之称。</h5> <h5>接着,我们来到青浦老城区游玩“曲水园”。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青浦曲水园,与醉白池、豫园、古猗园和秋霞圃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曲水园整体坐北朝南,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整座曲水园以水景取胜,以荷花池为中心,池水与城河相通。全园有凝和堂、有觉堂、荷花池等胜景,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h5> <h5>曲水园原是青浦城隍庙的附属园林,青浦城隍庙建于明万历元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入城隍庙参观,再说中国的庙宇大同小异,看多了对庙宇兴趣不大。</h5> <h5>第二天一早,我们便来到青龙镇遗址。青龙镇遗址位于白鹤镇青龙、塘湾、鹤联等村。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建镇,为沿海军镇。此后,依托北侧宽阔的吴淞江迅速崛起,以海内外贸易为产业支柱,发展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千年上海的重要实证。</h5> <h5>青龙镇遗址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上海博物馆考古部曾于2010年至2016年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唐宋时期许多市镇遗迹、大量外销瓷,尤其是隆平寺塔基及其地宫文物,对研究上海城市发展史、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具有重要价值。青龙镇遗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10月,青龙镇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h5>青龙镇遗址考古现场</h5> <h5>在白鹤镇塘湾村一片农田边立着青龙镇遗址石碑,这处看似寻常的田地下面隐藏着隆平寺塔地宫。</h5> <h5>但现在这里除了石碑其它没啥可看的东西,沿着小路朝南走就进入塘湾村,想不到这里曾作为青浦县城而被称为“旧青浦”。据史料记载,青浦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最早的县治设在青龙镇塘湾村。青龙镇地处偏僻,加上吴淞江淤塞,海岸线渐渐东移,明万历元年(1573年)县治搬迁到现在的青浦县城,青龙镇逐渐沦为无声无息的乡村小镇。</h5><h5>吸引我们的是村子北入口一座宋代的石拱桥,这座“陈岳万安桥”,被列为“青浦区文物保护点”。如今此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修旧如故,与旁边刚修缮的上海市独一无二的新四军标语墙珠联璧合,成为游人参观的一大特色景点。</h5> <h5>70多年来,这两条新四军北撤时留下的标语隔河遥相呼应,历经沧桑,保存至今,这是目前为止上海独一无二的“新四军标语墙”</h5> <h5><br></h5><h5>这旧屋原来是陈岳村村民吴卫平的祖宅,后来镇政府考虑到房子的年久失修问题,将他们一家安置在村里另外一个二层楼房,镇里将旧屋修缮后用作红色教育基地。1945年10月,新四军浙东纵队遵照中共中央决定北撤,途经旧青浦时,部队政治部写下了这两条标语。青浦县博物馆在此竖保护标志</h5><h5><br></h5><h5><br></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5>宋代繁荣时期,青龙镇商贾云集、市井繁华,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人称“小杭州”,为太湖地区最繁华发达的市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的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历经千年依然耸立,是古时船只驶向青龙港的航行标志,这座上海最古老的砖塔,也是青浦的标志性建筑。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h5> <h5>紧挨着青龙塔的青龙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三宝”。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1960年代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5> <div><br></div><br><h5>接着我们来到青浦区重固镇游玩通波塘老街。作为重固镇最富历史底蕴的街区之一,这里仍保留着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2017年,这条低调的老街入选为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h5> <h5>通波塘横跨松江、青浦两区,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古老的南塘桥横跨在通波塘上,南塘桥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重修,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桥为单形石拱桥,曾是重固西通青浦县城,东通上海的重要桥梁之一。因该桥的存在,商家、乡绅争相在桥畔砌起石驳岸建造房屋、开设店铺,逐渐形成上、下塘均有店铺的两面街的繁荣景象。</h5> <h5>狭窄的南塘桥筑有拾级而上的青石台阶,其主干桥的地位如今早已被一旁与之平行的新的福泉山桥所取代。宽阔平坦的福泉山桥是现今重固的主干桥,横跨老通波塘连接起福泉山路的东西两段。</h5> <h5>与大多数江南水乡一样,老街沿河而筑,鼎盛时期东南西北四条街道人声鼎沸。经过800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四条街道只剩一半,其中当以南塘桥畔最为繁华。</h5> <h5>在古镇北首,通波塘东岸,庙泾桥北堍有法会庵,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有殿二进、房廊十余间。已成为青东地区一大佛地。现已形成初一、十五较大规模的庙会。</h5> <h5>到重固镇瞻仰福泉山遗址是不可或缺的。福泉山遗址景区东边隔条小路是重固镇政府所在地,南边隔着福泉山路是重固中学。说是景区,被建筑和围墙圈在福泉山遗址景区内的实则仅是一处高于地表的小土墩,面积不过一个足球场大小。从县志等文献记载可知,福泉山最初因形似翻掉的船只而被称为覆船山,当地人嫌“覆船”不吉利,又因山上有井泉甘美,就以谐音“福泉”替代“覆船”。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福泉山遗址的考古就是从“福泉山”这处土墩起步,逐渐揭开福泉山遗址的神秘面纱。该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150处大遗址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唯一的大遗址。考古界的元老苏秉琦先生将其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提并论,称之为“东方土筑金字塔”。</h5> <h5>福泉山遗址陈列室</h5> <h5>上海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被称为“上海之源”。遗址发现于1957年,地处现在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就建立在当年遗址发掘的现场之上。崧泽文化遗址是上海市迄今为止最为古老的文化遗址,上海第一人、第一稻、第一村曾在此发端,其将上海的人类活动历史推进到漫漫六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在这里,漫长岁月所积淀下的是悠长的意味与厚重感。</h5> <h5>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设计造型简洁有力而又古朴大方,有着静谧而沉稳的独特氛围,为参观者营造出能够静静品味久远文化的空间与思索的场所。建筑平面功能布局上分区明确,动静明晰,与整体的简洁利落感相契合,实现功能与造型的和谐与统一。</h5> <h5>上海的古文化遗址,特指于地下遗存类,大约有40多处,而青浦区的遗址数量就有13个,青浦因此被称为上海历史文明的发祥之地。</h5> <h3>浪迹天涯<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2.4.12</span><br></div></h3>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