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很喜欢在夏天观看蚂蚁,一只只小小的蚂蚁在一个很小的地方构筑自己的世界,辛勤地劳动,友爱地相处,团结地工作,即使把它的家园毁灭了,它仍然快乐地开始新的生活,在它们身上看不到忧伤,气馁,痛苦,失望和放弃.有时会让人怀疑那个渺小的躯体里面蕴涵的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和热情,诠释着何等的执著和坚强.而我们呢?在四度空间里生活着的具有非常智慧的人类,却无法品尝到生活在二度空间里的蚂蚁那种简单的快乐和幸福.人在无法解释死亡,痛苦,欲望,空虚和罪恶的时候,就创造出了各种的哲学和宗教,认为有了它们就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其实,哲学和宗教就象一个个放大镜和缩小镜,它们可以把一切的困惑放大和缩小,却无法让我们看清道路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其实,人类一直都在探询生命的真相,渴望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几千年来,无数的古人留下了无数的著作,在浩瀚知识的海洋里,人类变的越来越迷茫,到底揭示生命的秘笈藏在何处呢?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很多的自然现象有了很好的解释,很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问题都渐渐得到了解决,然而,人还是无法很清晰地看到通往自由和幸福的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类就象一只蚂蚁在一幅名贵的,非常美丽的油画上徘徊,感觉到的是粗犷的线条,搀杂的色彩和崎岖不平的外表,无法看透脚下所踩的是什么东西,那怎么办呢?就只好藉着各种的科学知识,从微观的和宏观的,从正面的和侧面的来做出一种合理的定义和解释,结果呢?始终无法看到这幅美妙绝伦的油画,也更无法看到有一个更高纬度的存在—上帝.人无法认识到上帝的存在,就象蚂蚁无法认识到人的存在一样,因为所处的空间是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也是不同的。</p> <p class="ql-block"> 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对世界和自己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倾其一生在寻找生命的真谛和最高价值。在生与死连线的人生旅途上,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述说着不同的观点,对生的热情和对死的茫然,让心灵背负着沉重的担子,人活着就有很多的担当,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却是没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生命的真相。</p><p class="ql-block">世界是纷繁的,万物都在展现着生命的色彩和灿烂,只有人类在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历史的沉淀,为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呢?因为人性的灰色地带是人认识生命的障碍,在痛苦的跋涉中,充满了焦灼和怀疑,就象一个人急切地想看看自己的容颜,却找不到一面镜子一样,在人们苦苦寻求生命的另一面,探询真相的时候,却发现了更多的困惑和疑问.那就是,诸如人为什么会有生死呢?世界为何有善恶之分呢?四季的轮回是谁定规的呢?人是从何处而来,又是到何处呢?等等,总结起来就是以下的几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第一、人为何会有痛苦?哲学家认为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而不能诠释原因。世上的任何东西都是互为答案的。因果关系是必然的存在,然而,当哲学在解释生命现象的时候,如果不能把实质的内容展示在世人面前,相反就会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成了壁垒,使很多的人迷失了方向.每个人其实都希望很通透地读懂人生,看到生命的航线.这需要心灵的营养.痛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人饥饿的时候痛苦,饱足的时候也痛苦;人没有得到会痛苦,得到了也会痛苦;人年轻的时候痛苦,年老的时候也痛苦;人贫穷的时候痛苦,富裕的时候也痛苦;痛苦仿佛是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人无法躲避。为此,很多的人用肉体的享乐麻痹自己,反正怎样都是痛苦,为何不快乐着痛苦呢?吸毒后产生的美妙感觉就被很多的人追捧,情色的放荡被人类视为本能的冲动而被认可;更有很多人用尽办法寻找刺激来消磨时光;对于那些想面对痛苦,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的时候,就试图用知识和思维去解释痛苦,化解痛苦,由此产生了各样的宗教和哲学。佛教与基督宗教都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苦。佛教说,“有此身故有是苦”。苦是佛教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佛教教义的基础。基督宗教也认为,痛苦一词“看来是特别属于人性本质的。”教会“在人痛苦的道路上与人相会。”这不仅在说痛苦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而且在说,因为人生有痛苦,有生命的困惑,才有对超越的追求及宗教的沉思。归根结底,佛教与基督宗教都认为,人的欲望、贪婪使人生有痛苦。故而佛教的菩萨戒与基督宗教都有心动念起即是罪的学说。人要脱离痛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当致力于克服欲望以及由欲望而生的罪恶对人的束缚、捆绑,从而达到超越与解脱。宇宙人生现象界的本质就是束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说我们是活在短暂、有限、痛苦、灾难、罪恶、黑暗的人间中,这些形成一种束缚。我们想从现象界超脱进入理想界,就是要突破这个束缚,得到解脱。</p> <p class="ql-block"> 第二、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很多人就认为也许金钱带来的享受,名誉带来的尊容,爱情带来的愉悦就是生命的意义.。然而当他们在参加别人葬礼的时候,在那种对生命逝去时的惋惜,忧伤,悲痛的氛围中,就会有了不同的感受,当金钱,名誉,爱情都无法驱逐死亡威胁的时候,是否在内心深处就开始另一种对生命的追问,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或是一种真理是可以战胜死亡的呢?无神论者,把死亡看为一种自然现象,人死如灯灭,什么都不会发生,精神是可以不朽,否认有灵魂的存在,这样的观点就是对生命真相的蔑视和忽略;试想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还会追问活着的意义吗?如果死亡把一生的所有都归零了,还有什么道德约束的必要,人可以尽可能的吃喝快乐,而不需要良心的拷问,然而,世上有几个人是在做恶之后,而不受良心审察的优等公民呢?良心的微光可以穿透邪恶的帷幕让人感到羞愧,难道人可以用金钱,名利,爱情来躲避吗?人生的终极不是为了在坟墓里有长久的安息吗?人的一生就是在为这个安息做充足的准备,怎样去准备呢?相信灵魂不灭的人们开始在哲学和宗教的花园里种下他们的遐想和理解,演绎着对生命的留恋和渴望。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已基本获得了温饱,然而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精神需要,并且这是人类最本质、最根本的需要,物质生活方面的温饱条件不过是人类为获得这一最根本、最本质需要的一种物质前提。在生活富裕之后,应当更关注自己精神家园的美好构建,通俗的说就是应当更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的美好构建和健全发展,这才是事关人类的终极关怀和人类最根本、最本质的需求所在。一切宗教都谈到来世来生。接触此种思想,会给予吾人心灵很大震撼。因为人类都有要求无限存在的追求、存在的幸福、快乐和解脱。而宗教说明了人类死后,灵魂不灭,生命并未消失。人生活于这个世界上要能有基本的生存保证,更多的时间就应当去注重如何修身养性、修炼自度,而不能在生存技能上太多的关注,否则易导致对物欲的追求、贪图享受、玩物丧志、为奇技淫巧所累。宗教思想学说中不但包含了至高妙的能在精神上超然于不可企及的无限和超脱、化解烦恼、苦难的智慧和方法,更包含了宇宙的终极智慧和方法,包含了人类如何超越自身局限,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进入至高妙境地的,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大智慧和至妙法门。而深知科学以后,才会深深地知道自身的渺小和有限,未知世界的博大无垠,产生深深的敬畏感和赞叹之心,不再自大和狂妄,进而想要追寻如何才能超越自身局限,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进入至高妙境地的智慧和方法。佛教将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身心解脱、修成佛道定为人生终极目标。佛教认为,人的命运受控于业力,业力受控于人心。人生之苦是自身的业报,非由他力,乃在自心。“放弃、消灭爱欲与对此五蕴之身的贪求,就是苦的止息。”因此,解除痛苦,达到人生目标之道在于明心见性、内向修行。佛教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因为人的本性与本心与佛的本性无本质区别,“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教没有超越的创世者,释迦牟尼不是神,是人,是人中的觉悟者。人人有佛性,人人可以修炼成佛,只需“识心见性”,便可“见性成佛”。这是一个不依赖于社会或他人,不信赖于神或其他超自然的力量,“不依他力”,全靠自力,自己的觉悟,自己的修行,“自贵其心”,“自净其意”就能完成的目标。基督宗教认为,痛苦神圣意义在于,痛苦着即是参与基督的救赎工作。人不能在自己人性的层面发现痛苦的意义,而是在基督痛苦的层面发现意义。基督是在十字架上完成自己的使命,被钉十字架是痛苦,也是付出,而且是为他人付出,是一种大爱的表现,是救赎的恩典。十字架将爱与痛苦,将个人与世界融为一体。基督把自己的苦难对人开放,人如果分担基督的痛苦,也即是分担所有人的痛苦,从而也是承担人类的救赎工作,完成基督的救世工程。痛苦带来救赎,痛苦具有拯救人类的意义。这些内容和意义丰富了人世的痛苦,于是,人在此世所必须承受的痛苦,又因信仰基督、参与基督的救赎工作而具有神圣的意义。圣化痛苦就是圣化生命。基督宗教呈现的以苦为乐,与佛教脱苦得乐形成巨大反差。</p> <p class="ql-block"> 第三、人的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是什么?在世界上有没有一种贫穷,苦难,压迫,羞辱,讥笑所无法摧毁的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呢?在战争的炮火硝烟,种族的冲突残杀,地域间的隔阂仇视中,仍有清澈的眼睛在寻找和憧憬这种自由和幸福.在这种无上的自由和幸福中,人们就会不被仇恨捆锁,而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友爱;人们不会再被物质的欲望所缠裹,而是在心灵的密室舒展善良;人们将不会留恋生活在罪恶里的自由和幸福,而是热切地拥抱爱的自由和幸福.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一个字就是爱,任何物质给人的自由和幸福都是短暂的.文学作品在揭露丑陋的同时,也是在宣扬心灵的爱和怜悯.然而人对自由和幸福的认识越单薄,得到自由和幸福的希望就越渺茫,在挣扎和求索的征途上,很多人倒下了,世俗的锁链让生命之花枯萎凋谢,无知的心灵让生命之树衰残。如果自由和幸福的旗帜能树立在每个人的心间,那么,处处就可以看到绽放的笑脸和不老的容颜。“我从哪里来?”生命的问题无疑是人们思索最多的一个问题。人在浩瀚的宇宙中,孤独地寻求答案,发出“天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存在?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林林总总,迄无定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曾一度盛行,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它表示怀疑。弄不明白人从哪里来,当然也就弄不明白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有人采取逃避的方法,不愿面对这个问题。孔老夫子就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话轻轻带过,把这个严肃的问题搁下了。它反映了儒家注重今生今世,回避死亡问题的人生哲学。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著”。有人则无可奈何地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活下去!”貌似富有哲理,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说。如果人生的意义只是为了活而活,与一般动物何异?人之异于禽兽,在于人有理性思维,人有灵魂。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是人生痛苦的根源。灵魂渴望着飞升,追求崇高,希望达到永恒的境界;肉体贪恋著尘世,沉溺于享乐,受于时空的种种局限。神性、人性、动物性在人身上皆有表现。正是这些的困惑,在人类的历史上,就不乏笃笃追求的人,这些对人性的美好愿望和生命的热爱,让历史有了一丝温暖了,也有了一点像萤火一样的亮光,指引着人们踯躅前行。潜意识中,人们渴望著永恒的生命。人生苦短,为谁而活?应该为自己活呢?还是为别人活呢?还是为某种对象、某个信念活呢?在现实生活之中,谁都是按照人的本能进行选择,没有一个人真正虔诚地,服从平时挂在嘴边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