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合奏《长城随想曲》赏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78年,刘文金随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休息厅里,挂着一幅巨大的“万里长城”彩色壁毯,气势雄伟,光彩夺目。他久久凝视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创作欲望交织在一起,不禁浮想联翩,回国后就创作了这首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乐曲的题材重大、音乐情感深邃,纵横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奋斗历史,饱含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神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乐曲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人们漫步关山,对民族深远历史的沉思和对长城内外气象万千的赞颂。同时还表现了中华儿女在烽火年代前赴后继的顽强精神和对武术民族英魂的慰念。抒发了人们高瞻远瞩,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遥望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四乐章《遥望篇》由行板、小快板和终曲三个部分组成。这个乐章充满了人们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展望和幸福、自豪感,抒发了中华儿女的高尚情怀。二胡演奏非常流畅、舒展、富有歌唱性。在富有鼓词类说唱音乐的音型中,再现了第一乐章的二胡主题,旋律上下的幅度达十二度之宽,成功表现出人们攀登长城、凭空远眺时的心理情感变化,富有青春活力。在快速乐段中,运用“垛板”般的音调,在演奏技法上采用定把滑音,音质坚定挺拔。之后乐曲速度进一步加快,而这种加快的方法正运用了民族音乐中的“抢气”手法,节奏旋律有种内在不可抗拒的力量,烘托出赞美诗般的主题旋律与乐观向上的情怀。终曲乐段中,乐队再现了序奏中的主题音乐,二胡以宽广、庄重如大海般波涛汹涌的气势来推出音乐的主题音调。向上模进的三连音在乐队的穿插配合下,音乐转向了排山倒海的气势中,抒发了人们高瞻远瞩时对祖国光辉未来的坚定信念,最后在昂扬激烈的高潮中结束。在音乐的余音缭绕中,始终渗透着历史的悲怆和民族的魂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合奏《长城随想曲》基本上就是第四乐章的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明仁网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协奏曲《长城随想》赏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78年,刘文金随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休息厅里,挂着一幅巨大的“万里长城”彩色壁毯,气势雄伟,光彩夺目。他久久凝视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创作欲望交织在一起,不禁浮想联翩,回国后就创作了这首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遥望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乐章《关山行》是一个庄严、雄伟、深邃的乐章,由序奏、五个乐段和尾声构成。乐曲在大提琴等低音乐器的烘托下奏出,其中有模拟我国古老民族乐器的钟、罄之声,把长城雄伟的英姿和中华民族器宇轩昂的气魄描绘得淋漓尽致。序奏的音乐主题表现了人们漫步关山时,对古老长城的赞叹,这一主题的特征音调以不同的姿态时隐时现,穿插在整个作品中。独奏二胡气势贯通,坚定地拉出了模仿古琴演奏手法的深沉旋律,在这段凝重而深远的基调中,音与音有着“板”的韵律感、京剧的行弦与润腔感、古琴“绰、注”的余韵感,使乐曲更富有了古朴高雅的格调。装饰音指滑音在这段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充分地发挥了二胡中的“板、眼”特点,使乐曲有从容、深沉之感。在主题旋律的写作上,充分运用音程的旋律进行手法,拓宽了音域,使二胡旋律的器乐性更为突出,它那凝重漫步的主题是以迂回上行的直线型旋律进行方式展开的。使旋律幅度扩展为十三度,极形象地表现出作曲家的思绪随长城的蜿蜒起伏向历史时空的延伸,从而引出对中华悠久文明历史的追溯和感慨。在音乐的展开手法上,将引子“长城坚强性格”的主题动机通过二度自由模进展开,在主题动机的三、四拍上的加花装饰或简化,引出了“赞颂长城精神”的对比主题音调。旋律变得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使人有在长城上漫步时的畅快感。乐段中对站在长城上所充满的幻想和遐想的刻画,出现在属调上,在与乐队互问互答式的两次对话中,烘托出特定的氛围与民族自豪感相呼应。这种轻松跳动的旋律,很好地展现了对民族深远历史的回顾与热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乐章《烽火操》由引子、六个乐段和尾声组成。在旋律上,京剧音乐是核心素材,该章描写以“烽火台”为线索联想到的先辈们为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的顽强斗争精神。乐队中弹拨乐器所奏的紧张急促的节奏,勾画出边关将士们整装待发的气势和烽火告急的激烈场面。在二胡“长城形象”的主题动机中,将鲜明特色的音型通过移调、高八度等手法,使情绪更为激动紧张,似乎是战鼓频催、号角震天,各路英雄在长城会师的雄壮场面。在这里,曲作者运用长颤音表现紧张火急的气氛,恰到好处。一段紧张的音型后,作者通过调性的转化和民间传统手法中的“句句双”,与乐队一问一答形成呼应,仿佛是队伍响亮口号的回声,使音乐隐含一种神秘的美感。乐段结尾,曲作者运用西方的创作手法和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使表现力更加丰富。演奏技法上运用了抛弓,那跳动的音符似乎是战士们骑在马背上驰骋沙场的写照。曲作者采用了模糊调性的手法,产生在听觉上不一致的效果,展现出一种紧张残酷的决战场面。在乐曲尾声中,乐队运用了不和谐和弦来衬托,配上二胡断断续续进行的音调,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尸横遍野、冷月残照的凄惨景象,蕴含着对死去英烈的无限哀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三乐章《忠魂祭》由序奏、慢板、华彩和再现性乐段组成。曲作者曾评价该乐章:“音域肃穆而内含,表现了人们在静默中联想到‘青山处处埋忠骨,长城内外皆英魂’的哀痛心情,从音乐的基调中可以看出是对死去的千千万万无名将士的祭祀慰念。”在序奏中,由笙模、笙、新笛、大提琴等乐器慢速地奏出肃穆、悼念的乐句,让人沉浸在古老悠远的遐思中。独奏二胡运用泛音点描的虚实相生的音色变化,有着特殊的意味,犹如古钟撞击之后的袅袅余音,极其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各位英烈前拜祭时燃香的缕缕青烟,在微风的吹送下,传递给了英烈的在天之灵,富有十分悠远的意境。慢板的结束处以中胡、大提琴等低音乐器为背景,二胡在颤弓旋律上进行,意韵绵绵的音调显示出暗淡荒凉的情景,作者运用调性上连续两次向属音转调的方法,使之在进入F调的华彩乐段之前就已经埋藏了隐伏的基调。乐曲中的华彩乐段为散板音乐,作曲家把西方音乐中的炫技性创作手法融入到中国戏曲音乐的散板音乐中,二胡的技法表现主要是通过连接的经过句得以发挥,而各种主题音调又被炫技性的经过句有机地串联起来。在这里,音乐的力度、速度、音区及节奏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变化,再加上对中国戏曲音乐的 “摇板”“垛板”等板式的出色运用,使这一散板音乐充分发挥和展示了中国二胡的独特魅力,极好地表达出曲作者对长城、对洒满民族英烈鲜血的壮丽山河的激动情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四乐章《遥望篇》由行板、小快板和终曲三个部分组成。这个乐章充满了人们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展望和幸福、自豪感,抒发了中华儿女的高尚情怀。二胡演奏非常流畅、舒展、富有歌唱性。在富有鼓词类说唱音乐的音型中,再现了第一乐章的二胡主题,旋律上下的幅度达十二度之宽,成功表现出人们攀登长城、凭空远眺时的心理情感变化,富有青春活力。在快速乐段中,运用“垛板”般的音调,在演奏技法上采用定把滑音,音质坚定挺拔。之后乐曲速度进一步加快,而这种加快的方法正运用了民族音乐中的“抢气”手法,节奏旋律有种内在不可抗拒的力量,烘托出赞美诗般的主题旋律与乐观向上的情怀。终曲乐段中,乐队再现了序奏中的主题音乐,二胡以宽广、庄重如大海般波涛汹涌的气势来推出音乐的主题音调。向上模进的三连音在乐队的穿插配合下,音乐转向了排山倒海的气势中,抒发了人们高瞻远瞩时对祖国光辉未来的坚定信念,最后在昂扬激烈的高潮中结束。在音乐的余音缭绕中,始终渗透着历史的悲怆和民族的魂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明仁网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评价:《长城随想》是二胡作品中题材最为重大、音乐最为深邃的一首多乐章二胡协奏曲,它纵观了中国数千年的奋斗历史,饱含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神韵,反映的思想情感,不是简简单单的叙述性表达,而是作者通过协奏曲的形式,透露出一种美好情感和信心,让人们去领略和体会里面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使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得到释放和升华,来抒发人们对古老长城的感受和对民族之魂的热情讴歌。这部作品音乐充满传统精神和时代的律动感,激昂宽广、天地共振,展望了古老民族的美好未来。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与力量的象征,乐曲通过行、操、祭、望四个充满动态的乐章热情讴歌了长城的博大、壮观、苍劲、深远,深刻反映了80年代初期中国文化热兴起前人们的深沉思考,从而在中西文化大撞击中迸发出的灿烂火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这部作品既有高亢激越的京剧风格,又有极富声腔口语化的北方书鼓的音调,有古琴滑音的韵味,模仿琵琶“轮指”的断顿音,京胡长短弓快速的流畅交替等其他民族乐器中借鉴而来的表现手法。全曲民族思维的音乐曲调发展手法也随处可见,二胡独奏和协奏中乐队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双方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将二胡这件古老的乐器,赋予了交响乐般的宏伟气魄,表现如此伟大的主题。它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最为完美的典范之一,在二胡音乐美学上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而这部作品中将浓郁传统韵味与音乐语言相结合,通过大胆的创新赋予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提高了民族器乐创作的水平,使二胡演奏技术更加丰富,表现功能有了更大的空间。“《长城随想》所体现的“史诗性”和“交响性”都比较成熟。是20世纪80年代民乐创作重要收获,可视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通往成熟的一座里程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明仁网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合奏,领奏自左至右:章海玥、闫国威、马向华、于红梅、薛克、杨雪、张敬一、高白。指挥:刘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演奏:张尊连、张方鸣、赵戈、薛克、马向华、朱冮波、罗聆聆、刘虹、卜晓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协奏: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民族管弦乐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指挥:陈冰(五岁起学习钢琴,17岁开始学习指挥;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硕士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歌剧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副教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合奏,莱佛士校友华乐团,指挥:赵迅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创立于2001年,2010年,该学院成为英国西伦敦大学伦敦音乐学院的大学伙伴;西伦敦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自2019年已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乐章,上海学生民族乐团,领奏:段皑皑,指挥:姚申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乐章,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领奏:于红梅,指挥:王甫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三乐章,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领奏:邓建栋,指挥:洪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胡:张舒然,指挥:黎俊平,台湾苗栗国乐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合奏,特别选了沈阳市群众艺术馆民族乐团演奏的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贵阳市群众艺术馆演奏员吴梅在家练习《长城随想》第四乐章的视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