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李学文,笔名谷子、丹东谷子,2021年度全国十佳辞赋家。曾任中国辞赋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辞赋文化网站副站长、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副所长、燕赵辞赋研究院副院长、丹东鸭绿江诗社顾问;现任中国赋学网站副站长、静山赋院副院长、丹东市辞赋学会副会长等,丹东【三人行暨竹缘诗群】成员。作品多次在全国辞赋大赛中获奖,并被《中华辞赋》、中辞网、中赋网等多家报刊、杂志、网站采用。</h1> <h1> 2022年4月13日,丹东日报人物专栏发表了记者海宁的人物专访:《笔耕不辍赋情怀》,较详细地介绍了丹东市辞赋学会副会长李学文先生。文章分“潜心学赋”、“屡次获奖”、“致力推广”三部分,共3250余字,并配发了李学文先生多幅获奖照、生活照。专访文章占了4月13日丹东日报第八版整个上半版。(全文附后)</h1> <h1> <b><font color="#ed2308">李学文:笔耕不辍赋情怀<br></font></b><br></h1><h1> <b><font color="#167efb">本报记者海宁<br></font></b><br></h1><h1> 壬寅岁小年之日(1月25日),记者从2022年第八届中国诗歌春晚组委会获悉,经晚会辞赋评委会在全国范围内几轮推荐评选,我市著名辞赋家李学文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佳辞赋家”荣誉称号。<br><br></h1><h1> 其颁奖词这样写道:“鸭江绿水,黄海丹阳。清辞运秀,妙笔留香。踏凤山乃琢句,登鹿岛而雕章。赋揽乾坤之浩气,文载日月之祥光。风卷千旌,煌煌兮辞成镰锷;雷惊万马,荡荡兮字吐光芒。是乃庆云见,谷子彰。百篇赋,万里疆。危峰鸟瞰,大志鹰扬。风流潋滟,声韵铿锵。于是寄语傾情,老骥飞蹄而骋鹜;丰碑镌字,大鹏奋翅以腾翔也!”。<br><br></h1><h1> 李学文退休以后,把心血都花在了辞赋创作上,至今辞赋作品已达百余篇。“创作和传承辞赋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吟诗习赋,感觉很充实。”3月2日,他接受记者专访,解读创作故事。<br><br></h1><h1> <b><font color="#ed2308">潜心学赋</font></b><br><br></h1><h1> “忆旧时之边塞,捧新月于江边。波浪千重,浩浩乎奔流黄海;水天一色,汤汤矣志在桑田。风生而来威武,气定则度神闲。千里琳琅,八方豪雄之望;一江碧绿,百代文墨而研。今且为赋,颂吾乡大美之鸭绿江也!”这是李学文创作的《鸭绿江赋》里的序言开篇。<br><br></h1><h1> 在这篇一千多字的赋文中,他以优美的文辞,俪朗的声韵,生动描绘了鸭绿江大桥、文化广场等景点,以及银杏树、杜鹃花等与丹东有关的历史,极富地域特色的梳理了鸭绿江流域的历史风云,颂扬了丹东这座美丽的城市,受到了读者的好评,有人吟朗甚至大段的背诵。<br><br></h1><h1> “辞赋兼具诗文之美,讲究辞藻华丽,文采缤纷,不歌而诵,韵工律严,被誉为中华古典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古代诞生过屈原、司马相如等众多辞赋大家,他们的作品和精神极大的影响了后人。自唐朝以来,历代科举都是以赋取士达官……”聊起辞赋的历史演变和文体特征,他完全不像是年届古稀的老人,倒像是思维敏捷的学生。<br><br></h1><h1> 李学文从小就喜爱古典文学,尤其对诗词饶有兴趣,读高中时就曾是校内外小有名气的“才子”。后来上山下乡,入伍当兵,复员后他进入机关做宣传工作,因为公务繁忙,很少有机会钻研诗词曲赋。<br>真正学写旧体诗赋还是在他退休以后,有了互联网的方便,有了大把的时间在网上交流,通过自学,他逐渐谙熟并掌握了诗律词谱。2007年他以谷子为网名开始在网上发表作品,潜心苦学,笔耕不辍。<br><br></h1><h1> 2007年,《光明日报》开展百城赋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跟随辞赋复兴的脚步,李学文曾参加了“联通杯丹东赋”征文活动,撰写过《丹东赋》《五龙山赋》等作品,发表在《中华辞赋》第三期杂志。但那时他对辞赋的技法和章法缺乏了解,以至于作品显得稚嫩。<br><br></h1><h1> 2008年,江西辞赋名家张友茂邀请他出任中国辞赋网副站长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副所长,引领他踏上了辞赋之路。期间结识了国内众多颇有成就的辞赋名家,其中国内极富盛名的凝樱子令他深为钦佩。<br>当时凝樱子老师在网上开办了辞赋写作班,李学文放下身段,积极报名参加其主讲的辞赋研修班。通过学习深造,逐步掌握了律赋、骈赋等文体的技法和创作方法,创作也进入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时期。<br><br></h1><h1> 辞赋,常用华美的辞藻、恢弘的铺陈、优美的对仗和平仄和谐的声韵来抒发情怀,创作难度高,需要查阅大量文史资料,再化繁为简。对于每篇辞赋李学文都精心创作,每个字词都反复琢磨,每一篇赋都几易其稿。他的辞赋句式工整,章法严谨,文辞丽雅,赢得读者赞誉。<br><br></h1><h1> <b><font color="#ed2308"> 屡次获奖</font></b></h1><h1><br>近年来,辞赋创作渐成繁荣之势,全国性的辞赋比赛逐年增多,李学文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各地辞赋专业研讨会,与辞赋专家探讨交流,采风创作,从而眼界大开,赋技大进,开始在国内大赛中崭露头角。<br>2013年,李学文创作的《三沙赋》在全球诗赋大赛中跻身优秀奖。创作的《女娲赋》在网上发表后受到一致好评。随后他受河北省涉县(政府)的邀请,担任《女娲赋》全国征文大赛评委,出席了当地的女娲祭奠大礼,圆满完成了本次赛事。<br><br></h1><h1> 2015年,在浙江临海举办的“中国•临海十大景区赋”全国征文大赛中,他携《括苍山赋》参赛,一举摘得优秀奖,并受邀参加当地的颁奖典礼。2017年,《金秋赋》又获得“金秋•悦舍杯”全国精短辞赋征文大赛二等奖。此后他每年都有作品获奖,有时一年多达五次。<br><br></h1><h1> “登高啸咏,济世放歌。炎黄风雅,华夏祥和。祈美丽之家国,颂丰饶之山河。城下玲珑银月,乡中潋滟金波。”2019年,他创作的《美丽中国行动者赋》以景抒志,以情感人,从全国各地千余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全国生态文明原创诗赋征文大赛唯一的一等奖。<br><br></h1><h1> 这篇赋从酝酿到完成,他用了半个月时间,改稿多次,除了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查阅了大量相关材料,务求声韵俪朗,文字优美。李学文动情的说:“环保这一主题涵盖的内容很多,比起以前写的赋,难度要更大。我想最重要的是在文字中唤醒人们对绿水青山的重视。”<br><br></h1><h1> 至今为止,李学文已经在国内辞赋大赛中获奖二十余次。他写的辞赋文辞优美,题材丰富,有描绘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的《风度阁赋》、《汨罗江赋》,有写景咏物的《爱莲堂赋》,还有抒情立志的《人生无宽窄赋》,还有颂扬党和国家的《中华新时代赋》等。这些作品大多发表在网络和微刊上,《中华辞赋》等国家级刊物中也常见他的作品。2018年以来,仅《三人行》微刊就发表了他近千首的诗词曲赋作品。<br><br></h1><h1> 中国诗歌春晚创办于2015年春节前夕,迄今已举办八届,连续四届评选“全国十佳辞赋家”,是中国诗歌界颇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因为致力于辞赋创作和辞赋文化推广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经中国诗歌春晚组委会专家评定,他获选“2021年度全国十佳辞赋家。”<br><br></h1><h1> “这次被评为全国十佳,我将视为一个新的起点,把荣誉化为动力。大家的赞扬都是对我的鼓励,我想再加把劲儿多出佳作。”获奖后李学文更觉得自己还要再努力投入辞赋创作,更深度挖掘辞赋文化。<br><br></h1><h1> <b><font color="#ed2308"> 致力推广</font></b><br><br></h1><h1> 作为丹东人,家乡的历史、文化一直是他创作中取之不尽的素材,怀抱对家乡的热爱,近年来他有意识地投入到地域景观为内容的辞赋写作中,对丹东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文化变迁、风土人情予以讴歌,于是有了《凤凰山赋》《鸭绿江赋》等这些跟丹东有关的赋文。<br><br></h1><h1> “攀箭眼兮雄心不逝,攒云峰兮壮志可酬。日月双扶,险中含奇以峭立;涧川独引,秀里藏美而独幽。”《凤凰山赋》文笔古朴典雅,修辞独具匠心,吸引了朗诵爱好者用声音的形式将赋文呈现出来,有网友听完后点赞:“在美文中又一次遨游在凤凰山中,如身临其境!”<br><br></h1><h1> “有时候激起创作欲望,一首诗十几分钟即可一挥而就。但一篇赋最少要半个月,反复润色、打磨。创作这几篇赋是我为家乡所尽的绵薄之力,希望以辞赋的形式展现家乡的大气秀美!”李学文如是说。<br>随着写作的深入,李学文也从辞赋创作者逐渐向辞赋推广者转变。在与辞赋爱好者的接触中,他发现很多人虽喜欢辞赋,但对写作技法常识不太了解,这让他树立了新的目标:为推广辞赋文化尽一份力。<br><br></h1><h1> 2018年,李学文受凝樱子老师的邀请,担任云南静山赋学院副院长和中国赋学网副站长后,积极参与了学院举办的五期义务辞赋讲座,作为顾问在网上为学生点评作业、辅导写作。近年来培养了四百余名国内外辞赋爱好者,一些学员脱颖而出在全国大赛中摘取奖项。<br><br></h1><h1> 2019年,李学文又与我市辞赋名家马向党、郎晓梅等人,共同组建了丹东市辞赋学会,结束了丹东没有辞赋组织的历史。学会成立后,先后组织三期采风活动,举办两期辞赋培训班,培训学员八十多人次。这些丹东本土的学员近三年间已在国家和省、市刊物上发表了近百件辞赋作品。在全国大赛中也常有入围,丹东辞赋作家队伍初步形成,创作形势喜人。 <br><br></h1><h1> 2019年,由丹东市辞赋学会主办的《三皇五帝赋》征文大赛在国内引起热烈反响,各地辞赋作者踊跃参赛。李学文和马向党、郎晓梅在大赛中担任评委,认真评审参赛作品,全力普及本土辞赋文化。<br>笔耕不辍十余年,李学文沉浸于辞赋创作中的快乐,为歌颂家乡感到自豪,也让更多的人认知辞赋的魅力。“辞赋情怀在,夕阳红满天。”这是他创作的一首诗的结尾,也可以说是他诗赋生涯的写照。<br><br></h1><h1>(2022年3月28日)<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