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曲推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推荐班级:四一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曲目一:《打靶归来》</span></p> <p class="ql-block"> 《打靶归来》是音乐家王永泉于1960年在部队期间创作的歌曲,由王永泉填词、谱曲。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牛宝源的四句小诗,后成为了一首广为传唱的军旅歌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曲目二:《祖国不会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祖国不会忘记》是一首歌颂在大山深处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默默贡献的工程师们的歌曲,由曹进谱曲、编曲,张月谭填词,韩红原唱,是2001年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歌曲唱出所有为中国默默奉献的人的心声,他们甘于寂寞长期隐姓埋名,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精力。</p> 红色故事我来讲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日英雄白桐本系列故事(三)</span></p><p class="ql-block"> ——载《巩义英才》第一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讲述者:冯静利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冠智多谋 勇于开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白桐本任掘马南区区长兼区队长时,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敌情,有力地打击敌人,白桐本想了不少 “新点子”,他经常和战士一起化装成农民、工人、商贩出现在敌占区的街道、村庄和敌军营房的附近去探视敌情。好多次还化装成民工去给敌军修碉堡。就这样,他总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政人的军事部署、活动情况,为制定战斗计划和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白桐本善于向敌人开展“攻心战”。他经常在深夜,摸到距敌军碉堡二、三百米远的隐蔽物后面,用自制的广播筒对伪军喊话:“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自己打自己,我们不能当亡国奴,你们不能为日本鬼子卖命……”。有时还对敌军劝降:“我们对俘虏不打也不骂,发给路费回老家。如果继线害人民,当心脑袋开花!”他的喊话使的伪军战士逐渐觉悟,伪军内部瓦解,开“小差”的人越来越多。有一次,白桐本喊话后,伪军碉堡里十几个士兵竟高喊着:“我们投降,我们投降!”举起双手走出来。</p><p class="ql-block"> 随着区队的不断壮大,人多武器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白桐本就决定马上建一个“榴弹厂”自制手榴弹和地雷。他把战士、民兵、乡干部都发动起来,没有铁就发动各乡把旧轧花机砸碎,没化工原料就派人到外地买,没有技工就到外地去请。厂子建起后,一个月能制造20多个地雷、上千颗手榴弹,民工们还给起了个名叫“快中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免遭破坏,桐本同志就把“榴弹厂” 经常迁移地址。这样,大家就把“榴弹厂”叫“流动榴弹厂”。有了手榴弹和地雷,大大提高了区队的战斗力。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的一天,几十个的伪军和日本兵到莫家园村去抢粮,白桐本带领战士在半路拦截,埋伏在隐蔽处,敌人一到,十几颗手榴弹扔过去,炸得敌军血肉横飞,活着的也哭爹喊娘丢下粮食就跑。白桐本还让战士有计划地将地雷埋在伪军和鬼子必经之路的隐蔽处,使敌人进村“扫荡”时多次被炸死炸伤。所以,敌人一下乡就担心害怕,看见湿士、湿泥、杂草堆、树枝就不敢往前走。这样,伪军和鬼子兵不敢轻举安动,掘马南区一带的老百姓日子也平稳了很多。老百姓都夸奖白桐本创建“榴弹厂”真是个“好点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