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才人,各领风骚;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记启源外语实验小学第三组送教活动

噼里啪啦响

<p class="ql-block">  尝遍寒泉此最甘,柳阴浓处是山南。为促进岳阳楼区数学教师成长,提升数学学科的教学水平,4月13日,在岳阳楼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张进老师的带领下,第三组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走进温馨的启源外语实验小学,开展2022年送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传道授业解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一、岳阳楼小学李欢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b></p> <p class="ql-block">  李欢老师设疑“<span style="font-size:18px;">鸟巢结构为什么这么多三角形</span>”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李老师注重细节的把控,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合作、自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含义和特性,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二、启源外语实验小学蔡丽红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b></p> <p class="ql-block">  蔡丽红老师不失童真童趣,她利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瞬间吸引住了孩子们。此外,在课堂上蔡老师能够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三、东升小学易晗老师同课异构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b></p> <p class="ql-block">  易晗老师的课重难点突出,各环节安排紧凑、层次清楚,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折一折、摸一摸,分析、自主探究和验证等活动来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李欢老师授课思维清晰、语言流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蔡丽红老师授课环节完整、讲解清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易晗老师教学思路独到,有研究和反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启源小学黄老师:</b></p> <p class="ql-block">  通过对比自己平时的课堂,一些老师发现与李欢老师的课堂还有一定差距。李老师授课充分借助学具,让学生拼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并拉一拉,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形,并且,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体会到稳定性和易变形在生活中都必不可少。李老师的板书简洁、严谨而不失清晰、美观。对画高的方法的总结简洁到位。通过两位送教老师的授课,一些老师深刻认识到平时本校的数学组教研活动对课堂挖掘不够深入,今天的活动让一些老师获益匪浅、眼界大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启源小学唐老师:</b></p> <p class="ql-block">  李欢老师授课娓娓道来,基本功扎实,注重情感教育在课堂中的落实,如冬奥会的引入,在对比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性时得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结论。李老师在对三角形高的认识教学方面,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突破难点。拓展内容之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画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埋下了一颗种子。蔡丽红老师的授课常规而缺乏创新,而同课异构的易晗老师授课时通过折一折、摸一摸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完全重合”。拓展内容之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为学生中年级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在展示生活中精美的轴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同学们的惊叹声无疑是对易老师本堂课的最高赞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宋欢老师:</b></p> <p class="ql-block">  李欢老师的授课注重学生对每个环节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总结归纳;但感觉受制于课堂时间,有些环节落实比较仓促,可以进一步考虑根据学生情况而作适当删减。蔡丽红老师和易晗老师的授课都有折一折、剪一剪、先猜想后验证活动。只是两位老师在环节顺序安排上略有不同,而环节顺序上的不同也导致两堂授课学生收获各异。易老师授课更注重验证,从开始到结束,易老师都有意引导孩子们去验证,在一次次的验证中学生对概念掌握越来越清晰具体。两位老师课堂上都呈现了大段关于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具体阐释。我觉得在低年级大段文字的概念呈现没有必要,我们更应该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概念,去理解概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李东辉老师:</b></p> <p class="ql-block">  蔡丽红老师能够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辅助课堂教学,课堂活动丰富。然而,课堂提问还有待精心设计,如在课堂上的提问,“<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比图中几个风筝,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span>”诸如此类的问题显得太大,学生思维不容易被集中引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吴乐老师:</b></p> <p class="ql-block">  蔡丽红老师的课堂气氛轻松,语言很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特点。概念的教学不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再把孩子们的话与课本上的知识对接。易晗老师的授课设计了从一个图形对称到画一画两个简单图形的对称,这一设计旨在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老师课堂上的语言还可以更为严谨,如在找圆的对称轴时,老师说怎么折都可以,而圆的对称轴一定通过圆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刘慧老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1、从概念课这个角度出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简约而不简单</b></p><p class="ql-block"> 概念课最大的特点是高度抽象,而7~8岁的儿童恰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具体事物较容易接受,对抽象事物则较难把握。从这个角度来说,要使儿童从本质上理解概念是有难度的。今天的三堂课是很“简约”的,没有过多的“热闹”场面,但都呈现出了巧妙设计的“不简单”。李欢老师设计的“画三角形和摆三角形”之画—— 明确定义由来并在比较中提炼三角形的特征,摆—— 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易晗通过一个宝葫芦的图形上下对折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对称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从微观的角度评概念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以儿童为本的小学概念课</b></p><p class="ql-block">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从儿童学实际和学科的视角设计概念教学,引领儿童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索活动,如李欢老师开课就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经验画三角形。易老师在导入的部分就让孩子们自己说对称现象,会的少讲,容易的快讲,抽象的借助实物讲,有争议的先讨论再讲,这样我们的概念课就能少花点冤枉力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通过自学微课自主学习</b></p><p class="ql-block"> 以李老师为例,她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驱动让学生学习,又利用多媒体技术(微课、动画演示等)辅助学生掌握了固有知识概念,一次又一次去发现更多有关三角形的奥秘。学生概念学习、理解本质,进而学生在亲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最后自主建构数学概念,如曹老师采用折一折、画一画的活动来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运用“概念同化”建构概念</b></p><p class="ql-block"> 要善于运用“概念同化”来帮助学生构建概念的认知结构。概念同化是以形式运算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从抽象到抽象的演绎,如李欢老师带孩子们在课堂中认识三角形的高是从平行四边形出发而进行的迁移。</p><p class="ql-block"> 最后总结一点,希望我们以后的概念课都能以“想”激活儿童的思维,以“做”为儿童思维提供支持,以“理”引导儿童对感性化实践进行抽象思维提取,从而对数学概念课拥有最真的感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启源小学黄校长:</b></p> <p class="ql-block">  感谢名师工作室各位的付出,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力量与魅力,今天的课吸引了孩子们也吸引了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她由衷评价真切感受到了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数学课堂更注重探索实践和思维启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首席名师张进老师:</b></p> <p class="ql-block">  从三堂课中感受到“数学思想”,变中有不变。</p><p class="ql-block">1、重视操作,为学生探究提供素材。</p><p class="ql-block">2、重视表达,为学生探究呈现动态轨迹。</p><p class="ql-block">3、重视思考,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探究运动变化中思考静态规律</span>”作铺垫。</p><p class="ql-block">推荐一本书:袁晓萍《学会向学生借智慧》。</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生命的殿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与鼓舞和唤醒。没有最好只求更好,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由此,名师工作室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室每学年均要通过磨课、授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在课堂中体会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点燃师生互动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刘宇</p><p class="ql-block">摄影:邓哲</p><p class="ql-block">审核:李欢</p>

老师

学生

课堂

概念

授课

三角形

李欢

蔡丽红

易晗

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