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总是想写一写杨兆顺老杨,"老杨"是大人小孩对杨兆顺无差别的尊称,一句老杨,即富含无限的敬重。真要写老杨,但不知如何下笔,因知道的很多,都是平凡事,但他如何来到小相村三队,成份是什么,多大年龄大家都说不来,那只能将知道的只言片语垒砌在一起以志平凡人老杨!。</p><p class="ql-block"> 自己孩提时,在大人们与老杨聊天中,了解到老杨是下堡村人,年轻时在天津外学徒讨生活,有一个儿子不知在下堡还是外地工作,媳妇早年离异出走。七十年代老杨大致六十多岁,独自一人住在第三生产队队部,他既是保管又是守夜人。整天乐哈哈,自已会做饭,混沌怎么做就是在老杨那里看到的,几个好面片,包一些馅子(饺子陷),馅比饺子稍少些,皮外延稍大,折皱稍多成片状,加些鲜菜调料,联汤带水即是混沌。</p><p class="ql-block"> 老一辈人和老杨闲聊起人生,总免不了多说两句,老了就再去黄海、渤海湾旧地重游,坐上轮船或在岸边跳入大海,水葬喂给鱼鳖虾蟹,就尽善尽美了。一阵大笑显视他豁达的人生观。</p><p class="ql-block"> 他不参加场上劳动,但粮食入库,分粮他都会拿上红旗本又记又称份量。七十年代三队早请示晚汇报就在他家中,他也早起晚睡从未见他疲劳瞌睡。当社员夜里加班打场时,他还负责烧水做饭,每人一大碗好面切圪塔,那才叫解馋顶事。他也吃上一小碗等待社员完工睡觉,别人加班可睡懒觉,他不行第二天仍得早起,接待白天打场的人上工。</p><p class="ql-block"> 老杨给人的印像是没有脾气,很随和,与任何人都没红过脸。七十年代小学生写仿是必备作业,仿页就是老杨给写的毛主席语录。过年了写对子,家家小孩都在队部等老杨写的春联,词都是他编的,挺适合各户各家胃口,着实写不完二十八九还要晚上加班,为各家各户三十把对子贴上街门加班加点。</p><p class="ql-block"> 过年过节大人派小孩送五六个油糕,送十来二十个饺子,送三五个月饼给老杨作为对他的感谢。谁家办红白喜事,礼房一定有老杨,他是我们小队能拿起毛笔的文化人。</p><p class="ql-block"> 农村生产责任制后,小队队部卖给或退还给个人了,老杨住在曹庙独间窑里,是三小队五保户。自已上学工作后回村多次看望老杨,他精神如初,只是老了许多,歡骨脸上略有红肿。</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末,听说他走了。三队的左邻右舍,一茬一茬曾经的孩童,如今的年轻人们组织起来,用十六杠还是二十四杠,抬送老杨最后一程,葬在小相公坟中,当时自己在外地工作未能参加他的葬礼,多年后写此短文,以纪念好人老杨!。更志小相村三小队有情有义的邻里们如何爱戴咱们的老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