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青春》

云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初夏的一个夜晚,在云南西南边陲•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电影院里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砚山县“第一届农民文艺会演”在这里举行。由砚山县大稼依公社上海知青16人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小分队”,被抽签安排在今晚的第一场决赛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初夏、边境小城的夜晚已过七点,太阳还在远处的山坡上歪挂着,夕阳的天空布满了七彩云霞,整个县城仿佛披上了一件美丽的锦簇玉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时、砚山县电影院大门口,人潮涌动,拥挤的人流早已把门堵的水泄不通,许多人因为没有门票,只能沮丧的在电影院门前徘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砚山县电影院是60年代初期建成的,在当地它应该属于全县唯一最高级别的文化殿堂建筑了,影院内共设800多个观众座位。经历过60~70年代的人都知道,那个時候的全国人民精神食粮除了8个样板戏,老百姓几乎没有其它什么文化娱乐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4月25日,我们上海市黄浦区和杨浦区16~18岁的1000多名知青,带着一张“插队落户”的通知书,同坐一列南去的绿皮火车,经过6天的长途奔波, 到达了云南边境小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000多个知青被分别安排在(砚山、文山、丘北)三个县下面的各个公社和生产大队,开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个年代,农村的生活枯燥乏味,日复一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补地球”,使得正值青春期的这群16~18岁年青人的精神娱乐生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听说有上海知青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小分队”要在县城电影院演出,许多知青就象赶集一样高兴,纷纷从50-100多里外的十里八乡赶来县城看我们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电影院呤声急促的响起,场内的灯光暗了下来,演出马上开始了。我们早早穿好了演出服,扮好了彩妆,16个队员人人精神抖擞,娇若游龙似的等待上场。宣传队队长毛民耀在后台作最后动员,他说“今晚我们的演出是代表1000多名文山上海知青的,大家要拿出我们最好的表演水平,向砚山县人民好好展示大稼依公社上海知青的风彩,力争在比赛中拿第一名,捧着奖杯回去向大稼依公社的老乡们汇报”。队长毛民耀的一番动员更加激发了大家的信心,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精诚团结,在今天的比赛中决一胜负,力争捧个冠军奖杯回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乐池里的音乐声缓缓响起,大红金丝绒幕布徐徐拉开,蓦然,舞台上的面灯、侧灯、射灯、荧光灯全部亮起, 刹时渲染了整个舞台气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我们参赛的第一个节目是舞蹈 “毛主席诗词•蝶恋花”,随着悠扬笛声伴奏旋律的起伏,天幕背景在灯光的衬托下,犹如无数个五彩缤纷的蝴蝶飞逸在舞台上,大稼依公社17生产队知青王若菲领舞的男女4人组合走上舞台, 在音乐的伴奏下,他们翩翩起舞, 忽而轻云慢移,忽而分列旋风疾转,忽而悲欢离合,忽而轻柔抚臂,演员们用美丽的舞肢将“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的内涵表现的优美曼妙,美丽极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着演员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尽情展示着全新“海派”风姿,大家在后台的心却叼到了喉咙口,蹦蹦乱跳,因为我们不知道自编自导的“海派”表演形式是否被当地老百姓接受和欢迎。大家站在舞台侧幕忍不住伸头探望,焦急听着台下观众的反响,本来只有3分钟的表演,却感觉时间好长好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因为在这次文艺会演中,各公社农民文艺队参赛的节目几乎全是云南民族舞蹈和山歌对唱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上海知青参赛节目是迥然不同的二种表演形式。今天把优美的 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组合舞蹈作为第一个出场亮相节目,是我们特意安排的,其目的就是看能否打响第一枪。此时、电影院观众席静悄悄的,随着音乐潮起潮落, 演员们在舞台上将 “蝶恋花”每个动作表演的如痴如醉,当音乐渐渐接近尾声,演员们用最后一个技巧造型嘎然而止時,只听见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成功啦,我们成功啦,第一个节目旗开得胜,我们欢喜若狂的在后台跳起来!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一个节目的成功,尤如给大家注入兴奋剂似的,个个气宇轩昂,神采飞扬。第二个节目是男生独唱“乌苏里船歌”,20生产队知青许龙翔英姿飒爽的走上舞台,当他用酣畅淋漓的嗓子刚刚唱出“阿拉赫尼那----阿拉赫尼那-----的悠远拖音时,台下掌声如排山倒海似的滚滚而来,随着舞台灯光、音乐,伴随着演员铿锵有力的歌声互动旋转,台上歌声,台下掌声欢合在一起,整个电影院都沸腾了。随后出场的舞蹈“洗衣歌”,“阿瓦人民唱新歌”,毛主席诗词 “钟山风雨起苍黄”,乐器小合奏、独舞、双人舞蹈等节目,一个个节目势如破竹,一浪高过一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随着、观众席欢乐气氛节节攀升,我的心不免一阵阵的发怵起来,因为今晚最后一个节目该轮到我出场了。我今晚演出的节目是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这个节目是我们今晚决赛的压轴节目,在安排节目顺序时大家一致决定,决赛的第一个节目和最后一个节目一定要精彩, 这样才能有始有终,向全县老乡奉献一台完整的代表上海知青海派文化特色的演出推向高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我小学开始在区少年宫舞蹈班接受了芭蕾舞基础训练,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我又参加了《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等芭蕾舞的培训和演出。有了这么一技之长,到农村3个月就被公社组织的“上海知青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抽调排练并参加了今晚的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要知道在70年代初期,砚山地处云南边境,交通信息十分闭塞。当地少数民族的文艺表演,基本是原生态的自娱自乐民族舞蹈。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现代芭蕾舞剧,更沒见过现代芭蕾舞剧是什么样的。当时听会演组委会负责人说,在决赛前我们的《白毛女》芭蕾舞剧照的海报已在县城大街小巷张贴了。老百姓听说今晚有一个用脚尖跳舞的女孩,既新鲜又好奇,还没有看到演出,整个县城已一传十,十传百全传遍开了,要知道那个年代老乡们淳朴的“明星”追捧热情,已压的我不知所措,心里一阵阵的发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马上就要上台了,趁还有一点空隙,我在后台的化妆间里匆忙对着镜子给自己脸上补了些彩妆,今天我穿着一件大红对襟演出服,配上绿色彩条裤子,我把“喜儿”的长辫子头饰重新在前衣襟上整理好,接着又仔细检查了红色芭蕾舞鞋的绑带是否绑的合适,一番整理后,我调整下自己的情绪,心里暗暗给自己鼓气。我要尽全力尽态极妍地完成今晩的演出,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因为它寄托着全体队员的希望,决定我们大稼依公社“上海知青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今晚决赛最后压轴获胜的分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下一个节目,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哪个吹”,随着报幕员语音刚落,音乐前奏响,“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年来到-------”。在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录音中,舞台灯光闪亮流转 ,我的脚尖在舞台上旋转、我的舞姿在音乐中飞舞,我的心在舞台中央展翅飞翔……!在优美的旋律中,我情绪激昂的把4段舞蹈一气呵成,只听见台下的掌声迅雷不及掩耳的压过来,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下舞台的。台下观众高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掌声再次把我推上舞台,音乐把我又一次从指尖一直传到脚尖,脚尖随着音乐起伏,情感随着脚尖的传递、旋转飞舞,飞舞旋转!台下的掌声,观众的叫喊声,把现代芭蕾艺术与全场观众热情交融在一起,整个电影院沉浸在无限欢快的氛围中----。</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砚山县“第一届农民文艺会演”,完美的拉下帷幕。我们大稼依公社“上海知青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捧得这次会演的“冠军奖杯”凯旋而归。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从我的芭蕾舞《白毛女》选段 “北风吹”演出成功后,我的命运发生了变化,1970年3月我被调到当地民族歌舞团,成为大稼依公社110位上海知青第一个离开农村的女孩子,那年我1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3月拟稿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