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荷盖緑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晋·乐府《青阳渡》生动描述了当时水乡百姓种植莲藕的画面。而这种场面,如今在古镇红叶村夏日田野里,已司空见惯。 红叶村过去系原七里湖乡,后撤乡并入东流镇,位于尧渡河入江接口处,原由顺风嘴、边寨两村合并而得名。追溯历史,七里湖乡原是一个湖滩沼泽,东流旧八景之一,“仙湖皎月”就在此处。因湖长七里,故称七里湖。宋建炎年,有七仙月下泛舟湖中,观湖中美景,品美味佳肴,吹拉弹唱,赋诗饮酒,通宵达旦,留下了“仙湖皎月”的美誉。然而,民国时期,这里水患无穷,血吸虫病流行,瘟疫吞噬着百姓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发动了“围剿钉螺”的运动。1974年,一场“防汛灭螺,根治七里湖”的战斗,在尧渡东流一线打响了,历经五年的万人会战,终于制服了水患,控制了血吸虫病的蔓延。如今的七里湖已是东至县的鱼米之乡。有人说红叶的秋天最美,美在数千亩金黄色稻浪在田野里翻滚;一畦畦成熟的吊葫芦泛着金色光芒;一拨拨雪白如玉的田藕,在整装待发......有人说红叶的春天最美,美在田成片、路成行、沟渠交错;特别是那蓝緑相间的油菜花和緑油油正在拔穗的小麦,正绽放着明媚和生机。</p> <p class="ql-block"> 但我确独独喜欢红叶的夏季,不仅是夏天的红叶有麒麟西瓜的香甜;也并非是有着小龙虾的独特美味,让人口齿留香。红叶真正的美还是在六七月份,在那广袤的田野里,有着数千亩虾藕连作的荷田,吸引着远近的游客。漫步在荷田之间的水泥道上,一望无边的墨绿色荷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似乎在手舞足蹈欢迎着客人的到来呢。緑叶丛中,那亭亭玉立、白里透着粉红的荷花,时而透着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另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红叶村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走进红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贯穿村庄的沥青村道,村庄干净整洁,放眼望去,楼房一字排开,规划有序;房前屋后,田成方、树成行、沟渠道路成网状,一幅现代化新农村的新气象。我与红叶村有缘,前些年,由于工作关系,联系过红叶村,亲眼目睹了红叶的变迁。以前,红叶村虽然拥有万亩良田,多为村民一家一户小规模种养,村民还是富不起来,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在家劳作。村两委一班人经多方考察,立足村情,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走集约化路子,先后引进了舜风、巨丰等生态龙头企业,以公司加农户方式经营,发展名、优、特生态农产品,产值成倍增长。村民平时在公司打工,年底可以分得红利。路子走对了,好事也接二连三的降临到红叶村。</p> <p class="ql-block"> 2020年,村两委利用土地增减挂补项目,获得了近千万资金,这在全县还是第一家。这笔资金,本就是全体村民共同的,村两委首先想到的是用于民生。历经两年时间建设,一条高标准沥青新路建成了,大大方便了老百姓与外界的联系;一个宽阔整洁的乡村大舞台和广场建成了,去年12月一场“乡村振兴看红叶”专场文艺演出,吸引了四乡八邻的乡亲们前来观看;一栋能容纳百辆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机大院建成了,就像准备出征的战士,随时准备春播和秋作。 停车坐爱枫林晚,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去红叶看荷花去,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红叶人又瞄准了乡村休闲、观光的项目,他们不仅开起了农家乐,还将做大做强荷花经济。今年夏季,在莲藕基地附近,一个数百亩集观赏、采莲于一体的荷花观赏最佳目的地,将迎来首批观光者的到来。写到这里,我仿佛沉醉于画中有诗的境界,仿佛能看到了文人墨客在此紧握手中的画笔,描叙着乡村振兴未来最美好的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