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里的中关村小学

图新力

<p class="ql-block">  中关村小学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保福寺小学,1958年开始建新校区,1962年学生从保福寺大庙,迁入到新建校区上学。</p><p class="ql-block"> 新建的中关村小学是半环抱的二层小楼,在教室楼西面“U”字形,像“天井”的空地上,几棵粗壮的槐花树,每年的初夏都会吐发出淡淡的清香。紧邻“天井”的东面,也是教室楼的正面,是学校的小操场,全校同学集合、做操的地方,往南是水泥砌成的坡道,上面是一个大大的足球场,放学后就成为男孩子们的乐园,从球场往西过了排水沟的小桥,是学校一排红砖平房教室,南面正对着中关村最大的松树林。</p><p class="ql-block"> 学校体育组的鲍老师,特别能调动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他组织全校打垒球、乒乓球、踢足球,很多学生因此走上了专业道路。教政治的杨老师每天都要在课堂上随机挑选同学,询问昨天发生的国家大事小情,培养学生天天读报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中关村小学是中国科学院的子弟小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校缺什么就找所里要,</span>全院各所也是大力支持。每年学校春游,各个所十几辆大轿子车云集校门口,这是周边其他学校做不到的。在中关村有“四不要”礼堂、化学所礼堂,有中关村大操场、灯光球场、旱冰场、游泳池,学校都可以联系使用。各所的财力支持、优渥的生活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作为科学院的子弟有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自豪感和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直到1973年十二月份,中关村小学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12月12 日《北京日报》发表北京市中关村小学12岁的学生黄帅的来信和日记摘抄。黄帅由于在信和日记中对班主任的管束提出质问和批评而被树为反对“师道尊严”的小英雄。黄帅由于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便在家长的帮助下,于当年10月写信给《北京日报》诉说不满。《北京日报》在编者按中赞扬这位小学生“反潮流的革命精神”,称她为“可爱的革命小将”。还说这位小闯将提出了教育革命的一个大问题,即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没有肃清。编者按号召“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开火”,“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回潮”。关于“黄帅事件”的起因网上流传的版本很多。说说我所知道的版本;1973年的夏天,北京体育学院业余体校第一次来中关村小学招生,很多人参加,黄帅也想报名。业余体校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训练,一般二点半到校,换衣服做准备活动,所以整个下午课都不能上了,黄帅是班长,班主任齐鸿儒老师说;“作为班长,每天下午你不在班上,全班的事情谁来管?”班主任老师没批准。正巧黄帅的父亲也是游泳爱好者,自然很是支持女儿参加游泳训练,于是就给报社写信,原本一件普普通通的师生矛盾,后来演变成了一起政治事件。也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村”中小学,成为了全国知名学府,半个世纪过去了,晚辈后生们早已不知黄帅是谁,但他们一定知道中关村的小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学楼前的操场</p> <p class="ql-block">最右边站着的李老师曾经是我们的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中关村一小</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学时候努力加入的组织。</p> <p class="ql-block">原松树林</p> <p class="ql-block">松树林</p> <p class="ql-block">原学校平房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历史大事件》上记录的此次事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