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辣乡枣庄

一波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大凡到过枣庄的人,都会对这座鲁南小城的“辣味”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枣庄真的是无辣不食、无辣不鲜、无辣不欢。都说“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但枣庄的“辣”从早餐到晚饭,从家庭饭桌到大街小巷的酒店无处不在。打开枣庄的美食地图,扑面而来的便是口舌生香的舌尖辣香。2016年5月,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枣庄市为“中国辣子鸡之乡”,枣庄还创作了《最美枣庄辣子鸡》歌曲、鸡民俗文化漫画、《枣庄最美辣子鸡》山东快书、《枣庄辣子鸡赋》等。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报“枣庄辣子鸡”地理标志商标,向省人民政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番操作硬是把一盘香气四溢的辣子鸡赋予成枣庄浓厚的“辣”文化气息和火辣绵延的乡愁味道。不只是辣子鸡,还有辣鱼、辣豆腐、辣椒炒肉、辣椒炒鸡蛋、辣卤鱼、辣酱豆、就连外地的小龙虾、蛤蜊到了枣庄以后也浸染了本土辣味的独到特色。一碗热气腾腾的枣庄羊肉汤放上鲜红的浓味辣椒油,马上就洋溢出城色枣庄的独特乡土味道。</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枣庄的厨师不放辣椒不会炒菜,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真的不虚此言。枣庄一直有“要拉馋,辣椒盐”的说法,甚至有“不能吃辣不能当家”的戏说,可见枣庄的“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关于枣庄“嗜辣”的历史渊源众说纷纭,但齐鲁大地亦或是苏北鲁南地区,融南汇北的枣庄由来已久而且独具特色的嗜辣、习辣、爱辣的饮食文传统,自然会有他必然的传承。一说辣味美食在枣庄的普及和一个叫做徐子华的厨师有关。清朝晚期,临城(现枣庄市薛城区)城北有一个叫徐子华的皇宫御厨,晚年告老还家后,不甘清闲的他开了一家饭馆,利用当地盛产的薄皮辣椒、辛辣香料等食材,融合在宫中的高超厨技,创造出了“辣子鸡”等一系列让人味蕾大开的辣味美食,由此引发了一场经久的辣味风潮。另一说枣庄地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煤矿工人来自天南地北,井下作业条件艰苦,环境阴凉潮湿,食用辣味有利暖身祛湿,于是矿工们渐渐养成了“喝辣酒”、嗜辛辣的生活习惯。还有一说,枣庄人大多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山西人食辣嗜醋的生活习俗和口味爱好,自然随着移民的脚步驻留在这片他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不管怎么说,无处不在的辣味着实真真切切地融入了枣庄人的生活,渗入了枣庄人的血液。</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枣庄的“辣”也滋养了枣庄人火辣奔放、耿直义勇的性格,上演了一幕幕辣味汉子的历史传奇。</p><p class="ql-block"> 1923年春,山东地方当局在今天位于枣庄市山亭区抱犊崮的山区剿匪,当地匪首孙美瑶接受军师郭其才的建议,谋划劫火车以解困。5月6日凌晨,1000多名匪徒破坏了津浦铁路枣庄临城与沙沟之间的铁道,令一列由江苏浦口开往天津的特快列车出轨,趁势劫持了英、美、法、意、墨西哥等国公民及华人60多人作为人质,制造了轰动中外的“民国第一案”。</p><p class="ql-block"> 劫案起事者是自称“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首领的孙美瑶,他出身于峄县白庄(今枣庄市山亭区)富豪之家,为躲避官府追剿,一干人众聚盟起誓,提出“以平等为主义,均户为目的。志在除尽贪官污吏,杀绝劣董恶绅”的行动口号。劫案发生后,在外国公使强势压力下,北京政府与山东地方当局的营救活动使得情势如“泰山压顶”,孙美瑶大有“能惹不能撑”的惶恐。同时迫于内外压力,北京政府决定对孙美瑶部实行招抚,反复的谈判取得进展,官匪双方达成协议,孙美瑶匪部被收编,编号为一旅,番号是山东新编旅,孙美瑶为旅长。至此,被劫持的中外旅客全部获得释放,轰动一时的临城劫车案暂时告一段落。而孙美瑶之所以接受收编,实属被逼迫无奈的权宜之计,北洋政府收编孙美瑶也不过是明抚暗剿。半年后,孙美瑶被兖州镇守使张培荣设计“鸿门宴”诱捕,就地正法,所部予以遣散,轰动一时的“民国大劫案”终于尘埃落定。</p> <p class="ql-block">  1926年召开的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宣言中指出:自治军是继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之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团体。然而这支以破产农民为主体的队伍,吸引了一些工人阶级的成员和青年知识分子,有社会各阶层参加的、受过现代思潮影响,还有较为严明纪律的造反武装终未成大器,这群带着些粗莽、鲁莽的剽悍性格,带着些原味辣性亦“匪”亦“赤”的旧式武装队伍,终归以一次蛮野的“劫案”为印记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了。</p><p class="ql-block"> 枣庄的矿工喜欢食辣,这种生活中的习好一旦和民族运命结合起来便辣得悲壮豪迈,辣得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 枣庄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据窑神庙碑碣记载,1308年(元至大元年)已有人在此“掘窑采煤”。成立于1878年的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是中国近代设立较早的民族资本煤矿,也是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日寇用飞机大炮开路侵占了中兴煤矿。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4月29日,中兴公司董事会在汉口召开,作出了“一致主张坚决反抗,决不与日伪合作”的决议。5月,在东海和黄海待命的日本海军舰艇,准备占领连云港,然后寻机攻占徐州。中兴公司总部下令,撤出在上海和连云港的办事处,责令连云港分厂抢先一步炸毁码头、装煤机等机械设施,把停靠在连云港的“中兴号”、“大宝号”、“盖荪号”三艘轮船炸沉封港,堵住航道入口,以阻止日军军舰进港。南京沦陷后,为阻止日军沿长江西进,中兴轮船公司把多艘轮船炸沉于长江航道。中兴公司宁可沉船江海,也要阻止日寇进犯;宁可停工停产,也绝不与日寇合作的爱国壮举震惊全国,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抗日热情,《大公报》等新闻媒体也高度赞扬中兴公司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中兴公司也因此在民族工业历史上写下了他兴业爱国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枣庄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她曾因抗日烽火中的铁道游击队传奇而彪炳史册。</p><p class="ql-block"> 1938年,一群不甘被日本强盗奴役,吃着本土薄皮辣椒在铁路、煤矿长大的血性汉子拉起了队伍走上抗日的前线,他们以百里铁道线为主战场抗倭斗顽,屡建奇功,被萧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p><p class="ql-block"> 如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优美的旋律穿越历史的烟云,依旧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传唱,那群铁道英雄的群像已坐落成枣庄儿女用忠勇赤诚和果敢顽强铸造的不朽丰碑。著名作家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问世后,铁道游击队的英雄壮举和抗日传奇家喻户晓、经久传扬。一部部以此为题材的影视剧也深受观众的喜爱,王强、刘洪、芳林嫂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也随着《飞虎队》、《铁道英雄》而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这群胆大心细、火辣威猛的枣庄汉子像“插入敌人胸膛的钢刀”,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火线奔袭的同时,开辟了山东、华中与延安的秘密红色交通线,相继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萧华、叶飞等千余名干部和黄金等重要战略物资顺利通过敌占区,安全过境,受到了鲁南军区的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驻扎在枣庄临城一带的日军却拒绝向老对手铁道游击队缴械。在铁道队员的坚决斗争中,12月,1000多名困守在沙沟的日军孤立无援,携带轻重武器被迫投降。“沙沟受降”是八路军唯一一次接受日军正式投降,在中国抗战史上树立了一面熠熠生辉的猎猎旗帜,也铸造了今天生生不息的“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爱国为民,敢为人先;敢于亮剑,攻坚克难;机智勇敢,敢打必胜。”的铁道游击队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  1938年春,当一群嗜辣的川军、西北军、桂军汉子踏上了枣庄这片火辣的土地,便上演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烈火传奇。</p><p class="ql-block"> 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中将率领所部在滕县拼死抵抗日军,战至全军覆没,王铭章师长英勇阵亡,滕县(今枣庄滕州市)县长周同扶尸痛哭,对身边的人说:“中国不会亡!中华民族不会亡!我要用行动表明,中国人民是不会向敌人屈服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不会灭亡的!”,然后毅然从城墙跳下,陪同殉国。滕县失守后,防守台儿庄运河沿线的西北军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守卫台儿庄主城区的第二集团军第30军31师池峰城所部坚守台儿庄浴血御敌。历时16天的台儿庄大战,刀光剑影暗淡了台城的天空,殷虹的鲜血浸染了运河的水岸,台儿庄城内“无半掌之壁不饮弹,无方寸之地不沃血”,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重创日军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用中国人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民族精神之光”成就了台儿庄“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英名!</p><p class="ql-block"> 世界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1938年5月23日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刊文:“一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报道说,“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p><p class="ql-block"> 世界知道了台儿庄大战,但台儿庄大战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台儿庄历史上民风强悍,英勇不屈,自古为兵戈频仍、风云际会的战略要地。在台儿庄大战之际,当地群众就自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支前活动。在滕县保卫战中,有三位老人组织铁匠用铁轨连夜打造了20多把大刀,送给守城将士;滕县武术拳师郭宽率领弟子30多人要求配合军队守城参战。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在于公、王见新领导下,在津浦铁路官桥、井亭一带多次伏击日军汽车队,并炸毁了津浦铁路滕县城南北的两座铁路大桥,击毙日军修桥工兵10余人。峄县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在朱道南,刘景镇领导下,在临枣铁路、公路上多次设伏,袭击日军增援部队。津浦铁路鲁南段、陇海铁路徐州段的铁路工人及枣庄煤矿的工人,在边区特委及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了3000多人的破袭队、爆破队。枣庄矿工抗日联合会负责人张福林动员数百名煤矿职工,将临(城)枣(庄)赵(墩)铁路支线大部分路段的铁轨扒掉,炸毁了日军设在枣庄的汽油库和在泥沟的弹药库。</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先生就民众问题与黄炎培晤谈时曾说起第五战区老百姓,“一个个挺起胸膛,提起标枪,赴疆场杀敌。”在谈到民众的支援时,他又说:“淮南、鲁南各地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2008年4月,在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上,枣庄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启动重建台儿庄古城。十多年过去了,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重现了“活着的运河”“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盛景”,作为中国第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她已成为枣庄一张靓丽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在台儿庄古城接待外地的朋友,一块香气四溢的辣子鸡竟然把朋友辣地唏哈不止,原地跳脚打转,但他依然欲罢不能,直呼“过瘾”,无法抗拒那种“辣,并快乐着”的味蕾诱惑。这可能就是这片土地豪放不失节度,内敛不乏张扬的属性和魅力吧。作为生发过铁道游击队、台儿庄大捷的抗战圣地,诞生了墨子、鲁班、奚仲的匠祖之乡,孕育了匡衡、毛遂、贾三近的文化热土,枣庄的“辣”不仅表现在枣庄人火辣的性格,干辣的热情,狠辣的个性,香辣的情感上,更表现在中兴公司金石开埠的创业豪情,重建“天下第一庄”的寒木春华,运河支队点燃的燎原烽火,百年工业中兴的壮志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2009年枣庄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曾经辉煌的枣庄正在开辟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解困突围、变革求新之路。相信乘着新时代“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浩荡春风,这座有着7300年始祖文化、4300年城邦文化、2700年运河文化、140多年工业文化的辣味之乡、文化厚土、希望之城一定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p> <p class="ql-block">(修改稿刊登2022年4月19日《枣庄日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