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读红楼》让他加入中国红楼梦学会,成为鸡西第一人

袁颖

感谢田凤君老师为美篇提供的资料和图片。 <p class="ql-block">  他从青少年始就爱读《红楼梦》一书,几十年来,通读全书不下十遍,现在也放在桌上、枕边,信手翻读,书中的故事和人物让他如醉如痴。每次重读红楼,就像置身于荣宁二府之中,仿佛重新走进了“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 ,走进了柳绿成荫蕉棠竞放的怡红院,走进了“凤尾深深,龙吟细细”的潇湘馆。仿佛见到了怡红公子和颦儿在沁芳闸桥边捧读《西厢》,听到了潇湘妃子、蘅芜君等在秋爽斋吟诗填词,嗅到了贾母与众人在藕香榭赏桂花吃螃蟹的鲜味,听到了那些伶牙俐齿的丫环们的唧唧喳喳的欢声笑语,听到了那些争风吃醋的婆子们的吵闹之声... ...让他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正如作家王蒙说:“我把《红楼梦》当做一部活书来读,当做活人来评,当做真人事件来分析,当做经验学问来思索。”他亦如此。读研《红楼梦》已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份。</p> 他就是田凤君老师,鸡西市粮食局退休干部。历任化验员、粮库主任、粮食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等职务。毕业于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鸡西市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学,除经常在有关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以及有关文化征文等活动中发表文章外,于2015年由“华龄出版社”出版了31万字的《岁月的痕迹》一书。书中内容包括:文学鉴赏、小说、散文、传记、杂文、诗歌等。作者酷爱《红楼梦》,少时就捧读《红楼梦》,至今不辍。经过几十年的研读,于2019年底完成了39万字的《直线读红楼》一书的写作,书内容包括:《红楼梦》的鉴赏评论、《红楼梦》各章回简介、《红楼梦》人物索引。该书于2020年初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获悉:截止2021年底为止,“中国红楼梦学会”的会员在全国仅有800多人,在鸡西地区可能仅有田凤君老师一人。 <p class="ql-block">  他从青年时代起从未间断过文学创作,大约20多岁起,也就是1975年左右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当时,他是文艺宣传队的文艺创作员,从事文艺队里的写作工作。创作了革命故事“黎明的枪声”、“抓特务”,以及相声、快板等各种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受到奖励;80年代后,在《鸡西日报》、《鸡西晚报》经常发表散文、杂文、小说等,特别是在晚报上连续发表了9篇杂文“问世间酒为何物”引起一定反响;他还在省《黑龙江省粮食经济》发表很多文章,还在网络上经常发表诗、词、散文等一些文学作品。退休后在《雪花》等杂志上继续发表作品。</p> 这是他加入“中国红楼梦学会”的证件资料。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电视剧《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于1987年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由王扶林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该剧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后7集夏金桂撩汉、司棋之死、海棠花开、贾宝玉丢玉、林黛玉焚稿、薛宝钗出闺、惜春出家、获罪抄家、雪地里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等主体剧情仍采用程高本后四十回,另外抛弃了宝玉中举、兰桂齐芳、家复中兴的小团圆结局,并根据脂批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香菱之死、探春远嫁、贾母之死、巧姐获救等情节进行了修改,又重新创作出狱神庙探监、凤姐死于狱中、湘云流落风尘、贾府家亡人散等剧情。该剧播出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br>  该剧于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下面是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演员简介。 贾宝玉:演员 欧阳奋强 饰演。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林黛玉:演员 陈晓旭 饰演。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宝钗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与贾府千金贾敏的独生女林黛玉,少时其母因病辞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 薛宝钗:演员 张莉饰演。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黛玉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宝钗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王熙凤:演员 邓婕饰演。金陵十二钗之九,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小姐、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为人处事也十分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是干过的。但世人只道凤姐之毒辣,却很少体味凤姐心中之苦,王夫人为了自身利益把她娶到贾家,后因有了更亲近的宝钗又要拿她的权,这是不用八十回后的篇章也能猜到的,又有丈夫怨恨,下人忌惮,自然是"生前心已碎,死后心空灵"。 贾母:演员 李婷饰演。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是支持宝黛爱情的,但高鹗续本中却说贾母并不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她的思想也受到了宝玉和黛玉的影响,有了一些前卫的想法。总之贾母能受到众人的尊敬,说明她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且她是有能耐的。 史湘云:演员 郭霄珍 饰演。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后来嫁了如意郎君,可惜夫婿痨病而死,她立志守寡,也就很苦。 贾探春:演员 东方闻樱饰演。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后远嫁海南。 <p class="ql-block">  贾惜春:演员 胡泽红饰演。金陵十二钗之八,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贾府四小姐,爱好绘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疼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狠心撵走丫环入画。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入庵为尼。</p> <p class="ql-block">  王夫人:演员 周贤珍饰演。王夫人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故事主角贾宝玉和十二钗之一的皇妃贾元春之母,贾政之妻,是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p> 《直线读红楼》简介:<br><br> 前言<div><br>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阅读《红楼梦》的体会感悟部分;二是《红 楼梦》各章回的内容简介部分;三是《红楼梦》人物的出场检索部分。</div><div><br> (一)阅读《红楼梦》的体会感悟部分</div><div><br> 少年时,在同学家见到一本《石头记》,书的两面用很厚的硬纸壳 装订,虽然很旧,但未缺页,里面有插图,大概是20世纪50年代初出 版的。我对这本书的特别的装帧设计很好奇,对书中的插图和内容很感 兴趣,翻来翻去,爱不释手,就和同学商量用两本书换了这本书。从此, 读《红楼梦》成了我一生的享受。但少年时读不懂,感觉书中描写的只 是吃吃喝喝的生活琐事;青年时读懂些,但也只是为宝、黛、钗千古一 恨的爱情所感动;天命之年后,才渐入佳境,懂得了此书是包罗万象的 百科全书;如今已步入古稀,自以为已识得红楼“真谛”,但越读却越 觉得其博大精深不可穷尽,其奥妙无穷不能探究,其谜团疑雾无法释怀。 感觉《红楼梦》像一座深藏宝藏的山洞,它曲径通幽,深藏不露,越往 里走,奥秘越多,越往里走,越想探究;就好像俄罗斯套娃,打开一个 还有一个,脱了一层又有一层。<br></div> 作家王蒙说:“我把《红楼梦》当作一部活书来读,当作活人来评,当作真人事件来分析,当作经验学问来思索。”他还说:“多么好的《红楼梦》啊,它会使那么多人包括我一辈子 有事做,有兴趣研究著述争论拍案惊奇。我常常从《红楼梦》中发现人 生,发现爱情、政治、人际关系、天理人欲等诸多秘密。”王蒙说得多好啊,《红楼梦》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本百读 不厌的书。每次重读红楼梦,都能读出新意,都能感悟到新的东西。即 使是同一回,同一段,同一句话,都能让我想到更多、更新、更深层的 含义。那些生活化的曲折故事,那些波澜迭起的感人事件,那些妙语连 珠的人物对话,那些对情感的精细描写,时而让我哑然失笑,时而让我 拍案惊奇,时而让我涕泪湿襟,时而让我扼腕叹息…… 每次重读红楼,就像置身于荣宁二府之中,仿佛重新走进了 “天上 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走进了柳绿成荫蕉棠竞放的怡红院,走进了“凤 尾深深,龙吟细细”的潇湘馆。仿佛见到了怡红公子和颦儿在沁芳闸桥 边捧读《西厢》,听到了潇湘妃子、荷芜君等在秋爽斋吟诗填词,嗅到 了贾母与众人在藕香榭赏桂花吃螃蟹的鲜味,听到了那些伶牙俐齿的丫 鬟的叽叽喳喳和欢声笑语,听到了那些争风吃醋的婆子的吵闹之声…… 让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红楼梦》是遥远的,但又是现实的,红楼是诗化的,但又是平实 的,红楼是高层的,但终究是平民的。红楼里发生的事就是我们身边发 生的事。你感情受到打击了,你生活受到挫折了,你贫穷了,你富有了, 你高兴了,你郁闷了,你成功了,你失败了……你就读红楼吧,红楼会 给你深深的教益和启示,你的幸福、你的欢乐都会从红楼中找到注解, 你的忧愁、你的疑虑都可以从红楼梦中找到解脱和答案。 本书评论了很多“小人物”,有二十多个丫鬟,十多个媳妇、婆子、 嬷嬷们等,也有“大人物”或主要人物,例如贾母、凤姐、宝玉、黛玉 等。但对于这些大人物没有全面评论,而是截取他们某_个侧面进行评 论,例如:“贾母的兼听与偏信” “凤姐的圆滑与无奈”,也有重点评 论的人物,例如,宝玉、秦可卿、平儿等,还有综合性的评论,例如,“《红楼梦》里的银子钱及涉及的事” “红楼十大迷雾”等,这些所谓 评论,纯是读红楼梦的草根的心得体会,仅是多年读红楼的感怀,所以, 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二)《红楼婪》各章回的内容简介部分<div><br>  本书用几万字对《红楼梦》各章回做了内容简介。这个简介不仅仅 是简单介绍本章回的主要内容,它还包括了书中暗写的内容,这些内容 可能仅是一个段落,甚至可能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比如江南甄家总是 隐约写出,即使在有关章回偶尔出现,也是一带而过,还有王子腾、史 家、北静王等,虽然在章回里只有简单的描写,但在简介中也介绍出来, 这是第一;第二,有些本是很大的事件,却是在不经意间描写的,例如 第三回里,黛玉见王夫人问凤姐一句话:“月例钱放过了不曾? ”凤姐 说:“月例钱已经放完了。”然后凤姐就说别的事了,就这么一句话, 但脂砚斋有批:“不见后文,不见此笔之妙。”这是后来凤姐克扣大家 月例钱的伏笔,是《红楼梦》这部奇书的特殊写作方法。所以,虽然只 有这一句和本回标题不搭的一句话也照样进行简介。例如还有第三十七 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蘭芜苑夜拟菊花题”,说的是成立诗社,姑 娘们作诗、先咏白海棠后咏菊的事。可中间却写袭人、晴雯、秋纹、麝 月的一段口舌,而且是表现了如下几件事:袭人的月银增加二两的事大 家都知道了,晴雯的嫉妒、麝月的平和,表现秋纹性格的正转,特别是 这段对话里深刻地刻画了袭人、晴雯、秋纹的性格特征。还有袭人秉承 宝玉的意思打发宋妈给湘云去送东西的事等。</div> 所以脂批说:“看他忽然 夹写女儿卩禺囑一段,总不脱落正事。所谓此书一回是两段,两段中却有 无限事体,或有一语透至一回者,或有反补上回者,错综穿插,从不一 气直起直泻至终为了。”所以,像这些事例等也都进行简介;第三,对 于比较神秘的人物虽然少有在书中出现,但也要简介,例如,贾琮这个 人物就是很特殊的,出现的次数少,也没介绍他的身世以及他和别人的 关系等,还有陈也俊、卫若兰等,只要出现他们,也要给予说明等等; 第四,有关脂砚斋等批语中的暗示后来发展的情节也进行介绍;例如, 第四十一回,大姐儿抱着一个大柚子玩,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便要 佛手。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了大姐。月旨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 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从此批透露出,后 来落难的大姐与板儿是有关系的。所以,这个小情节也给予介绍;第五, 自己认为应该介绍的事件和人物也进行简介,不管是什么人物,例如, 二十五回,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十六回, 贾兰演习骑射等。其目的就是让读者通过阅读这个内容简介,对大家阅 读整部《红楼梦》起到一个提示、参考、提纲挈领的作用。 <p class="ql-block">  (三)《红楼梦》人物的出场检索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不论从思想性艺术性上看,还是从二者结合上看,《红楼梦》都是一部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尤其是作品的结构,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脂砚斋有批说:《红楼梦》采用了 “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 现,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 中之秘法”的写法,采用大量的谶语来应验后来发生的事,采用拆字拆 谜的写法来表现错综复杂的大小事件,采用在简单的对话和简单小事中 留下大伏线,去让读者自己揣摩,特别是结构上釆取“海、陆、空”立 体多维推进的写法,把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人物放在一个平面上顺着故事 情节的发展整体推进。就好像这几百个人物同时活动在一个大院子里, 或在一个村庄里,他们互相联系着、影响着、制约着,“一损俱损,一 荣俱荣” 。他们时而相聚,时而分散,相聚时可能泼墨重染大张旗鼓, 也可能惜墨如金蜻蜓点水,分散时也可能隐隐约约,也可能长期隐藏。</p> <p class="ql-block">  它不像《水浒传》里的人物写法,一个人一个人的自传体的写法,写完一个人再写下一个人,例如写林冲,先写误入白虎堂,然后刺配沧州道,后来又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最后林冲雪夜上梁山;再例如写武松,也是景阳岗打虎、怒杀西门庆、大闹十字坡、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最后投奔二龙山,然后把武松放下,再去写 另一个人。而《红楼梦》是把众多的人物放在一个平面上整体按故事情节向前推进,就像把所有人物都编织在一张网上,然后提起网纲,一下子把网撒出去,让众多人物同时活跃在一个时空里。这是一种立体的、 网状的、多维度的结构。所以,作品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情节、令人眼花 缭乱的人物、模糊隐喻的对话、欲说又止的描述、千里伏脉的线索等等, 形成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犬牙交错的复杂的故事。每一件事都不是连贯 性的,每一个故事都不是一气呵成叙述到底的,而是釆取纵横交错、东 缠西绕、时断时续、续中又岔、岔中又停、若隐若现、“得空便入”“横 云断岭”、突然出现又戛然而止等技法来描述。例如,宝玉的丫鬟小红, 作者在第二十八回前用了五个章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个人物,调到凤 姐处后很长时间再没正面描写她,特别是丫鬟茜雪只是在第八回简单地 在“枫露茶事件”中含冤被逐后,再没出现这个人。可是通过“脂批” 才能知道这两个人“至狱神庙方呈正文”,就是说,这至少是到第八十 回以后这两个人物才能再出现,小红这个人物中间隔了五十多回,茜雪 中间至少隔了七八十回,这一写作手法是前无古人的。所以,梁归智先 生说,《红楼梦》用了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创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  由于结构的奇特,所以文章的每回的标题也不能涵盖回目内的全部 内容,甚至只能述其一二。以第二十七回为例:题目“滴翠亭杨妃戏彩 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按着题目表明本章内容只是宝钗和黛玉各做 的“戏蝶”和“葬花”两件事,但实际上这一回写了七件事:众小姐丫 鬟芒种节祭饯花神;宝钗扑蝶听到小红与坠儿的私密话;小红为凤姐办 事受到众丫头的冷嘲热讽,由于办事利落、“说的齐全”最后调到凤 姐处;宝玉和黛玉由于不开门的误会持续发酵;贾政对女工针线活的态度;探春对赵姨娘和贾环的态度;黛玉葬花。这一回共八页的文字,写“戏 蝶”和“葬花”两件事仅用两页,余者五件事在标题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 而且出场的和说到的人物达三十多人,如果再加上“文官等十二个女孩 子也来了”,再加上一齐来玩耍的“众丫鬟”,那么就描写了五六十人。 所以,读者要看完后把人物情节全部记下就不容易了。如果只看标题, 要想找到她们对话的情节是哪章哪节,也是很难找到的。再如第五十六 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看题目就是探春和宝 钗临时主政时共同处理一些事情的内容,但此回中后半部却描写了此书 的大关节江南甄家和甄宝玉的内容,而且,甄宝玉在此之前只在第二回 里提过,相隔了五十四回。</p> <p class="ql-block">  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位极为神奇的建筑总设计师,《红楼梦》就是一个建筑群,他所设计的这个建筑群是规模宏大的、复杂多变的立体式多维建筑,这座红楼梦群不仅具有层层楼阁和咨千门万户,而且这个“千门万户”是难为常人思议所到的那种惊人宏大 且罕见复杂的,它不但具有复杂的甬道回廊,而且具有扑朔迷离的景致, 还有几百人同时活动其中。作为读者,读书时恍如自己是游人进入一座迷宫里,只感目眩神迷。周汝昌语:“千人百事,千头万绪,交加回互,仪态万方,而又条理脉络,井然不紊,即从一人一事去推寻。也无不起 结互应,一发全身,字字灵,笔笔到。”所以,阅读《红楼梦》一书,很难把一个人物的活动全部放在一起, 这样,对这个人物的故事就很难串起来,因而,对全面认识分析这个人 物形象就增加了难度。这种结构,一方面显示出作者能同时驾驭作品中几百个人物的高超 技巧和艺术才能,但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去揣摩、去分析的机会,从而 把一个人物的所有的故事都能完全串联在一起去思考。读完作品后,有 些人物就被忘掉了在哪一回里描写过,特别是一些中下层人物和那些所 谓“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更是不好记住都在书里哪个章回描写过。</p> <p class="ql-block">  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本书编写了《红楼梦》人物的出场检索,其目的就是帮助读者在思考分析书中一个人物时,通过本书的査阅就能找到他们的全 部活动的故事,形成连贯的、统一的人物思考分析,使读者能够全面立 体地理解这个人物;另外,查到这个人物就可以直接查到这个人和其他 人的人物关系,这也算作是一种探索吧。这也是本书命名为《直线读红 楼》的原因。本书对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前八十回进行细致索引,而对高薯 所续的后四十回,本人认为不论在故事情节发展还是人物描写的艺术方 面与前八十回都大相径庭,所以,对后四十回的索引从略,只是涉及关 键人物、关键的事或与前八十回故事情节相吻合的人和事才进行索引, 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没有索引。本文以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 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为底本,但其他时间或其他出版社出的版 本也可用,因为还有回目可参看。本书出场人物索引共收录405人,有姓的全部收入名,没姓名的择 要收入。本文以人物首字为准,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p> <p class="ql-block">  (四)关于本书插图绘画及封面设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书的插图绘画及封面设计,由著名书画家郝凤先(上图)先生作画设计。郝凤先先生是北方画院院长,文化部专职画家,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出版了《郝凤先画集》《郝凤先书画作品集》等多部画册, 其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 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收藏。国画长卷《昭君出塞》和《金陵十二钗》 分别被菲律宾和泰国总统收藏。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 场潜力的画家”和“当代人物画家的15位书法家”的称号。本著能让 凤先先生挥毫泼墨,实乃幸哉,在此,向凤先先生表示衷心谢意!</p> 上图:为田凤君老师文学创作工作照。<div>  下图:为田凤君老师和国家音协会员、作曲家李景忠合影。</div> 下图:为田凤君老师近期生活照。 下图:为田凤君老师2015年在“华䶖出版社”出版的31万字的《岁月的痕迹》一书,书中内容包括:文学鉴赏、小说、散文、传记、杂文、诗歌等。 闻听田凤君老师,正在申请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祝愿他:早日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守望文学,收获希望!多出精品,再创辉煌! <p class="ql-block">  感谢您对美篇一一《直线读红楼》让他加入中国红楼梦学会,成为鸡西第一人的欣赏。</p>